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

2016-12-02 22:18翁红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审题高中语文

翁红

在高中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建立合理的作文写作框架,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只有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高中语文才不会失去教学的价值,学生才会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从生成论教学哲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两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研究,主要依据是:生成论教学哲学是从教育哲学的层次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学习心理学层面,挖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使得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在创新性的教学中有理论根据,在逻辑关系上有依照性和合理性,实际操作上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通过分析比较教育类、构建主义类的文献,我们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国内外的经典教学成功案例与高中作文教学案例。这些文献分布于书籍、刊物、电子资料等材料中,内容庞杂,所以在做研究时,我们就要对文献进行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不仅要分门别类地进行阅读摘录、梳理组织,还要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理成读书报告,为研究工作做准备。

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

根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内容,高中作文可以简单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每一类型的作文都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发现题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终写出立意深刻、文字优美、逻辑清晰的文章。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策略失误,学生写出的文章往往存在诸多问题。

1. 一味地凑满字数而导致立意不清

在日常作文写作中,往往有那么一部分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写够800字。有的教师就会舍难取易,让学生用背出的几大段作文套话来凑字数,这样不仅大大地抑制了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大段的生硬文字也会让整篇文章立意不清,使得文章读起来是跳跃式的,没有层层递进的感觉。

2. 只理解表层含义就开始动笔造成审题不明

初中阶段对作文的写作要求,都会清晰地罗列在开头,材料作文也会给出较为明显的暗示,只要根据给出的内容和信息,进行信息的整合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一篇作文。但是高中阶段,在作文的整体性、思维性、逻辑性等方面都有了较高的要求,给出的信息也往往是隐晦的,需要学生自己去发掘更深层次的含义。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独立完成作文都困难,更不用说进行深度的分析了。这时,有些教师会认为,既然有些材料作文给出的提示较为抽象,不能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到材料的真正含义,那就让学生直接看着表层的含义来写,就会拿出自己的“分析套路”,教学生在看到相关关键字时,就可以把整篇文章套上使用;看到半命题作文时,可以用自己之前写过相似的文章进行套用。很多学生都觉得这种办法高效、快速,自己不用怎么审题就能够将整篇文章写完。这就是在审题不明,只了解浅层次含义的情况下,给学生的思维套上了紧箍咒,也把整篇作文的写作变得机械化。

教育生成论在高中作文中的指导意义

1. 教育生成论的内涵

教育生成论是一种人类在长期的思维活动中的产物,生成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其认为事物是没有固定的发展形式和发展模式的,所有的事物都是无时无刻在进行演变和变化的。而高中作文教学也符合教育生成论的理念,在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须要引导学生积极发挥其发散性思维和积极主动探究的思维。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理论,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作文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2. 教育生成论对高中生写作的指导意义

高中作文教学本身是一种带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更是一个带有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如2016年高考中出现的“两个小孩儿”的材料作文,一幅图中两个孩子在考出不同分数的情况下,父母对其进行了不同的表扬和批评的方式。这样的材料作文,考查了学生的思辨和观察能力,以及对给出材料的理解能力。简单来说,类似于“两个小孩儿”这样的材料作文,教师须要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结合材料中出现的画面、语句来进行判断和理解。这便需要学生将抽象的内容和信息具象化、动态化,让原本复杂难以理解的信息简单化,最终变成可以进行写作和论述的有效信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点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固定表示,现存的知识只是一种已被论证为真理的假设和解释,并不是唯一不变的。在高中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如何进行写作的单向过程,还是引导和指导学生在建立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身语言能力的组织、语言能力的扩展和应用,让学生不断巩固已有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中生写作的指导意义

富有引导性、动态性、趣味性的高中作文教学为学生形成新的写作模式提供了基础和机会。作文的写作要求学生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能够合理运用自身掌握的语言能力。与教师进行沟通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知识的汲取过程,在作文点评中使高中语文的知识对学生的生活和写作产生积极的意义,让成为能够转变学生现有固定知识,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重要教学环节。

完善高中作文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1. 加强学生审题立意的思维模式训练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亮点和身边的优秀作文,通过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的文章和信息,进行审题和立意的思维模式训练。模拟一个题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写作大纲。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在进行思维模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所运用的方式和方法,不单单要将思维模式的训练融合进日常的教学当中,更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写作时,多思考、勤分析,对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完整、深入的理解后,再确定作文的立意。要告诉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审题都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立意,建立初步框架,才会让整篇作文不偏离核心。

2. 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要结合作文和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能力有缺陷的学生,从背诵优秀的作文开始,逐步拥有自己独立组织语言的能力,把优秀作文中的可取之处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更要教会学生正确运用和理解语文中好词好句的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展现最自然的学习状态,表现出彰显各自特色的语言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打破传统思维的教学方式,努力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将一篇作文写得富有新意。

3. 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课程资源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单向教学方式转向到一边教一边写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使得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使教学能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服务。高中作文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个开放的管理体系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造能力成为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积极地对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有利于充分运用学校的基础教学资源,并优化自身课程资源,形成民主、创新、自主的教学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更偏重的是学生自身的能力提升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展现,尤其是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其创作性和逻辑性,将有限的信息进行整合,再通过语言的综合运用形成一篇文章。高中作文教学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挥的学习过程,千万不可抑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阔性,当发现学生写作有问题时,不要急于批评,要给予其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审题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三招”学会审题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