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网络共治的中国智慧

2016-12-02 14:21敖祥菲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共同体命运

敖祥菲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是个好的开始,未来更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加强沟通、寻找共识,深化网络空间合作。

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日前在浙江乌镇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创新驱动 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发表讲话,指出“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这是继去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后,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两届大会的主题一脉相承,两次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阐述,彰显了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担当,更为全球共建更加合理开放的网络空间治理规则贡献出“中国智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全球互联网基本上是由美国主导,不仅网络技术诞生于美国,全球网络产业也发迹于美国。不过,最近10余年,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暴增,互联网企业积极创新、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中国互联网产业已全面崛起。

早在2008年,中国就创造了网民总人数、宽带网民数量、CN域名注册量等三项世界第一。而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6.56亿,网民规模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在GDP中占比已超过7%。

更可喜的是,在互联网应用的创新模式上,分享经济、直播、VR/AR、跨境电商、农村电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智能设备……互联网各领域持续在中国百花齐放,中国互联网已从最初的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变为更多新兴模式的发明者和创立者,在应用层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决策层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

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一次会议时指出,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努力把中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下,网络安全、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出行等互联网各领域的多项政策措施、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不仅加速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带动线下生产、流通、融资、支付体系等转型升级,为互联网新经济提供优渥的发展土壤,更为维护国家网络主权和网络安全、维护公众网络权益、创新网络治理规则、净化网络空间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

可以说,从顶层设计到产业基础,从政策措施到法律保障,中国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已经为全球网络共治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构建公正合理的互联网治理规则带来新契机,提出“网络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当时。

当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的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由于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技术发展等原因,互联网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突出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

在如此时代背景和形势下,对于网络空间治理的诸多挑战和问题,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置身事外。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是个好的开始,未来更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加强沟通、寻找共识,深化网络空间合作。只有更多国家加入到这一网络空间的理想愿景中来,才能让互联网结出有益世界人民的共享之果。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共同体命运
爱的共同体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