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方法的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2016-12-06 03:47袁玉刚周孟君刘世全欧江福肖怡何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资源配置效能

袁玉刚,周孟君,刘世全△,欧江福,肖怡何

1.四川绵阳市中心医院 信息中心 (绵阳 621000); 2.绵阳市卫计委 规财科(绵阳 621000)



·论 著·

基于DEA方法的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袁玉刚1,周孟君1,刘世全1△,欧江福1,肖怡何2

1.四川绵阳市中心医院 信息中心 (绵阳 621000); 2.绵阳市卫计委 规财科(绵阳 621000)

目的 了解绵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效能, 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多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资源配置状况的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 卫生资源投入总量虽逐年增加,资源配置相对效率为有效,但投入产出效率逐年下降。结论 应完善资源配置效率监测评估和调控机制,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效率,实现均衡与高效的目标。

DEA;基层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产出及资源配置效率指标体系繁复,指标众多,没有特定的指标体系能简捷反映资源配置的效率,通常使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根据实际观测数据,使用相关效率测度方法,并借助有效的计算技术进行评估、决策。在众多的效率综合评价的方法中,AHP、价值工程法、灰色系统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均为有效的评价方法,但由于以上分析应用中有过多的权数设定,使评价受到主观因素干预较多,易影响评价客观科学性。数据包络分析法[1-2](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一种单纯简便的综合评价方法,其完全抛去权数设定的主观影响,本研究选用DEA对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综合评价[3]分析探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统计数据资料来源于2009-2015年四川省卫生统计年鉴及绵阳市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资料。

1.2 分析方法

1.2.1 数据处理 采用DPS 14.10数据处理系统和SPSS 22.0统计软件对2009-2015年绵阳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布进行统计描述,选取卫生资源配置的关键指标,其中输入指标(Xi)为:卫生技术人员、实有床位、固定资产;输出指标(Yi)为:医疗收入、诊疗人次、出院人次;运用DEACCR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区域卫生资源配置6个关键指标计算其相对效率指数值θ,进行投入与产出效能综合分析评价研究[4]配置效能状况。

1.2.2 DEA分析的原理 DEA分析是以相对效率[5]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6]和线形规划为工具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值,适用于投入产出分析中多输出、多输入指标的有效性综合评价问题[7]。DEA分析中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指标与投入指标值及产出指标值的量纲选取无关,建立模型前无须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其中CCR模型适合对多个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复杂系统进行效率分析[8],不仅可以确定各地区间、单位间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相对有效性,而且还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低效率地区和单位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其技术效率重在关注卫生资源配置是否实现有效生产的问题;规模效率则可揭示卫生资源的投入增加时,产出增加是否大于投入增加的情况,而通过超效率模型获得的相对效率系数能清晰判别不同评价单元间相对效率的高低[9],从而为卫生政策制定者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资源配置投入的决策参考[10]。

1.2.3 评价方法 通过CCR模型得到相对综合效率值θ,且0≤θ≤1。当θ= 1时,判断为有效;当θ=0时,判断为无效;当0<θ<1时,判断为弱有效。超效率模型得到相对综合效率值θ,且0≤θ。当θ<1,在保持产出yi不变的前提下,投入xi的各个分量均按同一比例减少;当θ=1,要保持产出yi不变,投入xi的部分投入可减少;当θ>1,投入产出效率达到较优化,它既是技术有效的也是规模有效的。由于CCR模型的θ效率值仅能判断相对有效性,决策单元间的差异不能表达,而超效率模型效率值则可分辨相对效能值的高低,提供差异评判。

2 结果

2.1 资源配置变化及相对效率

2009-2015年绵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由2009年的5 557人增长到2015年的6 832人,增长22.94%,年均增长3.50%;实有床位由2009年的6 929张增长到2015年的10 320张,增长48.94%,年均增长6.86%;固定资产由2009年51.5 77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5.28 707亿元,增长196.39%。年均增长19.85%;医疗收入由2009年2.37 20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15 656亿元,增长328.18%,年均增长27.43%;诊疗人次由2009年752.1 719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964.7 389万人次。增长28.26%,年均增长4.24%;出院人次由2009年28.0 413万人次增长到2015年的35.4 976万人次,增长26.59%,年均增长4.01%;2009到2015年CCR效率值θ=1,显示资源配置相对有效,但超级模型效率值θ由2009年的1.43下降到2015年的1.04,下降27.27%,年均增速为-5.17%,显示资源配置的综合效能相对下降,通过资源配置调整投入与产出可以提高其效能(表1)。

表1 2009~2015年绵阳市基层医疗机构投入产出相对效率

2.2 各县区资源配置DEA超级模型相对效率

涪城区、平武县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投入产出相对效率逐年增长,其中:涪城区DEA超级模型θ值由2009年1.0 432增长到2015年1.7 465, 增长67.42%。年均提高8.97%;平武县DEA超级模型θ值由2009年1.6 350增长到2015年1.7 325, 增长5.96%。年均提高0.97%。北川、三台、安县、江油、游仙、梓潼、盐亭DEA超级模型相对效率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北川县、三台年均降幅最大,分别为-8.51%和-8.35%。2009年三台县资源配置相对效率最高达到2.1 961, 配置相对有效性最好,但逐年下降,2015年为1.3 015, 配置效率仍然相对有效;梓潼县2009年资源配置相对效率为0.9 035, 县区中相对效率最低,且2010、2011连续2年下降,2015年达到最低效率水平,效率值0.7 911, 位居县区倒数第2,需要改进提高;2015年涪城区、平武县、三台县相对效率值分别为1.7 465、 1.7 325、 1.3 015位居前3名,北川相对效率值为0.7 407, 相对效率最低,排名末位(表2)。

表2 2009~2015年绵阳市各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DEA超级模型相对效率

2.3 资源配置DEA超级模型相对效率及投入产出改进分析

2009-2015年7年中通过计算CCR模型效率值显示2009、2012、2013、2014、2015年均为1,5年中DEA相对有效,仅2010、2011 CCR模型效率值<1, 为非弱DEA有效;通过超级模型效率值计算2009、2012、2013、2014、2015年均>1,且2009年相对效率值为1.43,2015年为1.04,与2009年对比明显下降。根据2015年超级模型效率值计算得投入产出指标的松弛变量值表明,在产出指标值不变的情况下,全市基层机构床位调减1 238张以内,不会影响投入产出的效能;在2015年投入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改革和挖潜提高相对产出,其中可提高医疗业务收入2.63 582亿元,增加门诊诊疗服务量19.4 506万人次,增加收治出院病人10.4 360万人次(表3)。

表3 2009~2015年绵阳市基层机构资源配置DEA超级模型投入产出松弛变量

2.4 2015年各县区基层机构配置超级模型相对效率及投入产出改进分析

2015年CCR模型效率值表明,涪城、平武、三台、盐亭均为1,四县区资源配置相对有效;安县、北川、江油、游仙、梓潼五县区CCR模型效率值<1,为非弱DEA有效;通过超级模型效率值分析观察7县2区相对效率值的差异,并可根据相对效率值作出差异顺位,其中:平武县为1.73,相对效率最好,北川为0.74,最低;相对效率值越高表明资源配置与有效利用的效果相对更好,相对效率值越低表明资源配置与有效利用的效率即使有效但未能达到相对更好,通过资源配置的调整和发挥能动性提高产出指标值从而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的利用效率。根据2015年超级模型效率值计算得投入产出指标的松弛变量值表明,部分县区基层机构人员、床位有投入过多的现象,在产出指标值不变的情况下,平武、游仙、江油等7个区县可适当调减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安县、北川、江油等6区县床位有调整空间,盐亭、平武、江油等4区县应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入;在2015年投入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部分县区产出指标有提升空间,其中三台县可提高医疗业务收入1.58 136亿元,涪城、游仙门诊诊疗服务量分别可提升12.4 673万和1.4 825万人次,各县区增加收治出院病人空间较大。

表4 2015年各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DEA超级模型投入产出松弛变量

2.5 2015年280家乡镇卫生院与社区中心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

280家乡镇卫生院与社区中心资源配置效率超效率模型的相对效率指数仅16家>1,三台云洞乡卫生院相对效率为2.88,位居第1;24家机构:0.8≤相对效率θ<1; 97家机构:0.6≤相对效率θ<0.8;44家机构:0.5≤相对效率θ<0.6; 41家机构:0.4≤相对效率θ<0.5;19家机构:0.3≤9相对效率θ<0.4;16家机构:0.2≤相对效率θ<0.3; 23家机构:相对效率θ<0.2。其中:相对效率指标θ<0.6机构占51.07%(143/280),相对效率指标θ<0.8机构占85.71%(240/280),表明基层机构配置效能普遍偏低,其中参评的社区卫生机构效率值均为弱有效值得警惕。280家基层机构2015年相对效能指标与2009年同期比较,三台秋林镇卫生院与2009年同期比较提高870.29%,年均提高效能46.04%;三台云洞乡卫生院相对效率与2009年同期比较提高681.81%,年均效能提高40.88%;121家机构效率值比去年同期提高,占43.21%。159家机构出现配置效能下降占研究机构56.79%,其中,98家机构配置效能下降30.00%以上,58家效能降幅达到50.00%以上;59家机构出现配置效能下降县区中,平武、梓潼、游仙县区内70.00%机构出现配置效能指数下降,以偏远乡镇为主。

3 讨论

运用DEA-CCR模型及超效率模型对绵阳市基层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评价,2009-2015年全市基层机构资源配置投入产出相对效率>1,表明绵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投入与产出相对合理,资源配置有效覆盖了区域内人口,提供了满足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资源配置需求,医疗资源配置总体效率存在逐年下降趋势,有待配置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县区配置相对效率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县区投入相对较多而产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中北川、安县、梓潼、江油有较大提升空间。

2009年以来因“5.12”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绵阳基层机构固定资产有了较大提升,由2009年的5.15 77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5.28 707亿元,年均增长19.85%,基本建设完成后数量规模已基本达到相对饱和水平,在今后配置中更应注重提升医疗质量的设备设施的投入;医疗收入虽由2009年2.37 20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15 656亿元,年均增长27.43%,医疗收入占机构总收入比例由2009年34.71%增长到2015年67.87%,医疗收入占比大幅增长;卫生技术人员数、实有床位的增长速度与诊疗人次、出院人次增速基本一致。但从县区六项投入产出关键指标增长变化趋势分析显示,投入与产出存在极不均衡现象,增长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仅固定资产和医疗收入各县区均正向增长;个别县区在岗职工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方面出现下降;而诊疗人次除涪城区因社区卫生中心(站)建设扩张增长速度较快达到140.00%外,梓潼、三台、江油、平武、游仙县区正向增长,但增速减缓,而北川、盐亭、安县出现负增长;出院人次安县、北川、平武出现负增长,其余县区增速减缓是导致全市基层机构相对效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尽管全市总体配置相对有效,但基于280家基层机构单元2015年资源配置效能指标表明仅16家机构>1,仅占研究机构的5.71%,基层机构配置投入产出效能偏低;与2009年同期资源配置效率比较,58.00%机构明显下降,且有一定的地域关联性。分析原因:由于区域内地理分布的差异性导致人才“趋利”性,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向较发达地区流动现象仍然存在,影响基层医疗机构人力配置和稳定,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素质水平、设备与城市医疗机构的差距导致病人不合理流向,双向转诊的开展仍未能扭转病人逆向流动的根本现象,绩效分配改革实施后导致部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一些机构出现推诿病员现象使产出指标值偏低,是资源配置效能低下、相对效率值下降的又一原因,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部分县区医疗资源投入增长速度快于需求增长速度,使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投入的过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使医疗服务效率相对降低;一些县区尚存在需要增长性短缺和结构性短缺;床位数量配置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接近,医生、护师(士)配置水平较低,统计显示,部分基层机构执业护士数为0,影响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卫生主管部门要适时引导和调整医疗资源结构合理配置;通过及时调整以弥补区县医疗资源需求增长性短缺和结构性失衡状况;通过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制度机制,加大对资源配置薄弱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扶持力度,才能有效改善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状况。

总之,应用表明DEA是资源配置效能综合评价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更能客观科学的评价资源配置的效能。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不仅要研究和制定医疗机构资源配置的合理可行方案并贯彻执行,同时要建立起卫生资源配置、利用、效能的动态监控与评价机制,根据不同时期区域卫生资源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和工作重点调整完善评价指标和方法,定期开展对各级区域和机构的资源利用效能评价分析,将卫生资源利用效能评价指标纳入政府和机构综合目标考核,通过管控与引导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不断提升,使综合效率达到理想水平,实现均衡与高效的目标。

[1]Charnes A, 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2(6):429-444.

[2]郭京福, 杨德礼.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综述[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8, 38(2): 236-241.

[3]李美娟, 陈国宏. 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工程科学, 2003, 5(6): 88-94.

[4]赖溱, 黄莉. 基于 DEA 的重庆市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 31(4): 274-277.

[5]迟旭. 生产前沿面有效性分析的非参数方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1995.

[6]魏权龄. 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运筹学的新领域[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67-71.

[7]Charnes A, Cooper W W, Golany B,etal. Foundations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for Pareto-Koopmans efficient empirical production functions[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85, 30(1-2): 91-107.

[8]Charnes A, Cooper W W, Wei Q L,etal. Cone ratio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1989, 20(7): 1099-1118.

[9]Charnes A, Cooper W W, Wei Q L. A semi-infinite multicriteria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with infinitely many decision making units[R]. Austin: Center for cybernetic studies, 1987.

[10] 赖莎, 高建民, 闫永亮, 等. 基于DEA的陕西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8): 572-574.

The Evalu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Primary Health Institutions Based on DEA

Yuan Yugang1, Zhou Mengjun1, Liu Shiquan1△, Ou Jiangfu1, Xiao Yihe2.

1. Information Center, 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ichuan, Mianyang 621000, China; 2. Section of Planning and Finance,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Mianyang City, Mianyang 621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imary health institutions in Mianyang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Methods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key indicators of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comprehensively. Results The total input of health resource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was good, but 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decreased each year. Conclusion The mechanisms of monitoring, assessing and regulating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should be improved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primary health institutions. In this way, the health resources can be allocated with balance and 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Primary health institutions;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10.3969/j.issn.1674-2257.2016.05.026

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No:SWFZ15-Y-30)

R197.1

A

△通信作者:刘世全,E-mail:972646737@qq.com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资源配置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