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授知识”提高化学分析能力

2016-12-07 13:20黄东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分析能力高中化学

黄东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精授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彻底掌握知识,使他们在自己的精心描绘中完整把握化学知识体系。本文从五个内容进行阐述分析:模型导入,把握“晶胞”;方法总结,理清“正负”;纵向拓展,分析“周期”;习题精选,领悟“均值”;知识新用,看透“喷泉”。

【关键词】精授知识 高中化学 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38-02

为了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要求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法,以新颖的模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去。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在课程改革的新标准下,对如何“精授知识”构建高效课堂,以期提高化学分析能力,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模型导入,把握“晶胞”

一节课堂的导入只需要几分钟时间,但却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正如一场歌剧的“序幕”一样,可以抓住人们的眼球。一节完美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利用这种手段保证整节课的教学高效。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把抽象的知识点配上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容易让学生理解。如高三时讲“原子晶体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借此提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把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起来。

例:(人教版化学《原子晶体结构和性质》)NaCl的晶胞如图1所示,每个NaCl晶胞中含有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数目分别是( )

A、14,13 B、1,1 C、4,4 D、6,6

本题考查学生对晶胞结构的了解与扩展,这是最基础的知识。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果在课堂导入中,老师以模型来诱导学生,他们一定会对晶体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那么做这道题,就会很轻松。学生只要联想到老师当时所拿到的模型中各个粒子的数目,就可以计算出晶胞中的离子数。NaCl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与一个钠离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围成的空间结构为正八面体,晶胞的规律也是如此。因此可以根据公式求算,钠离子的数目:个,氯离子数目:个。

化学模型法导入课堂,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晶体的结构虽然复杂,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对模型有较深的记忆,那么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二、方法总结,理清“正负”

在教学改革的时代大潮下,虽然要注重创新发展,但是也不能忽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根基,学生的化学素养才会有根本的提高。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精心充电,理清基础知识要点。

例:(人教版化学原电池练习题)下列关于铜电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做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氢气、氧气时,铜做阳极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原电池的正负极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我们刚刚接触原电池时就已经学习了这些知识,属于原电池部分最基础的知识。这种基础题老师要逐个选项的讲解,带领学生回忆那些基础知识。在镀件上电镀铜时,铜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金属铜做阳极。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如果老师能够做到要求学生踏实刻苦学习,那么这道题只要一看就可以写出正确答案。关于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老师可以总结出常用的方法,如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者非金属为正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的为负极等,只要老师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知识,相信学生也一定能够掌握。

三、纵向拓展,分析“周期”

新课程标准下,老师要学会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而不是还像以前一样,每节课都讲解四十五分钟,从来不给学生自我升华的机会。如今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老师不能忽略学生才是课堂的根本这个原则。对一些重点习题,老师要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把一种种类型题讲解清楚,剩下的交给学生自主发掘。

例:(人教版化学《元素周期表性质》)天然存在的金属钫(Fr)极微量,它的21个已知同位素都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言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已知元素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氧化物Fr2O

C.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极强的碱

D.单质的熔点比钠的熔点高

根据题意可知,我们在课堂上根本没有学习过金属钫这个物质,但是我们学过钠这个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分析出金属钫与金属钠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利用课上所学的有关金属钠的知识来解决这道题目。根据同主族元素的递变性可以知道它的金属性非常强,所以和氧气反应时可以得到复杂的氧化物。经过分析的正确答案为B。这道题考查了学生迁移比较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类型题。化学题目繁多复杂,我们不能每一道都进行讲解。只要找到一个代表,将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讲出来,老师就能够节省很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迁移比较,用已学过的知识来预测推演未学过的物质的性质,是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化学技能。只有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比较与迁移,他们才能够从容地面对高考。

四、习题精选,领悟“均值”

习题训练基本就是高三化学总复习时的总旋律,老师不能见到习题就留给学生当做课后作业。习题的选择一定要有原则性,不能盲目的追求数量上的满足,而忽略了质量上的升华。一位合格的化学老师即使不留太多的化学习题,也能让学生掌握相关必要的知识点。老师所选习题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正如上面所讲的一类型的题目,只要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那么习题训练的目的就达到了。

例:(人教版化学《金属》)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锌 B.铁 C.铝 D.镁

此题可以运用平均值法巧解,各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2HCl=MgCl2+H2↑

若单独跟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11.2L(标准状况下)需要个金属的质量分别为32.5g、28g、9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少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混合物中必然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择C。

这道题就是采用平均值法计算的一道典型例题,老师在给学生留课下作业时,可以只留一两道与之相关的题目。只要达到学生练习使用平均值法计算的目的即可,切不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课后作业一通乱布置,使得学生浪费自己学习升华化学知识的时间。

五、知识新用,看透“喷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现,老师一定要学会稳住自己,不能在改革中失去了精稳教学的态度。不要受到其他不重要的信息干扰,以教好学生为主要目的,积极主动地建设和谐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成长。

例:(人教版化学《氨的结构和性质》)如图2所示,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滴入锥形瓶内,震荡,过了一会,可见小气球a膨胀了起来。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当滴入的液体Y将锥形瓶内的气体X溶解或者发生反应后,使锥形瓶内压强变小,大气压通过导管将空气压入小气球内使它膨胀起来。不符合条件的只有C。这道题目虽然没有产生“喷泉”效应,但是它和喷泉实验原理是一样的,只是一种新的用法。讲解这道题目时,老师可以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分析出了答案中所给的三种组合后,还有哪些组合也会发生上述的现象。只有学生自己深入地思考之后,在将来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他们才能够清晰的分析出解题原理。

精授知识,老师就要做到在原有的教学理论上加上新奇的想法,引起学生注意,让他们吃透化学知识,激发化学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复杂无趣的化学学习中去,才能够从容地面对高考。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分析能力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分析能力的提高
论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分析能力
电子白板让初中历史课堂更精彩
再识“千变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