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119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2016-12-07 01:36玉丽林陈文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革兰本院病原菌

玉丽林,陈文艳,黄 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检验科,南宁 530021)



·临床研究·

某院119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玉丽林,陈文艳,黄 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检验科,南宁 530021)

目的 了解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为临床医师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L-Bt64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血培养瓶;采用珠海迪尔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血液培养各种病原菌共1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14.3%;革兰阴性菌57株,占47.9%;真菌45株,占37.8%。排名前列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送检阳性率居前4位的科室分别为老年病科、血液儿科、普通外科、器官移植科。结论 该院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多样,且血培养病原菌中真菌比例越来越高,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者、血液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对高危患者应尽早进行血培养,及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血培养; 病原菌; 真菌血症

随着激素和各种抗菌药物的滥用,临床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有效方法,可及时发现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1-2]。通过临床实验室快速培养,检测出病原菌并及时得出药敏结果,使临床医师尽早明确诊断,指导医师合理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极大地提高患者治愈率,使其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患者送检的血培养阳性标本119 例,剔除疑似污染的棒状杆菌、微球菌及同一患者短时间内培养出同一病原菌的标本。

1.2 仪器与试剂 使用珠海迪尔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血培养瓶;采用珠海迪尔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所用鉴定板条及相关试剂均由珠海迪尔公司提供,血平板购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公司。质控菌株: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ATCC14053白色念珠菌。

1.3 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静脉血,成人5~10 mL,儿童2~5 mL,注入相应血培养瓶中。血培养瓶放置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实时监测,阳性报警后立即取出,分别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真菌显色平板,并将血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初步报告。35 ℃培养24 h后,根据菌落形态及革兰染色、氧化酶、触酶试验选用相应鉴定药敏复合板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病原体的分布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从血培养分离各种病原菌119 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14.3%;革兰阴性菌57株,占47.9%;真菌45株,占37.8%。最为常见的菌株为大肠埃希菌25株(占21.0%) 、肺炎克雷伯菌17株(占14.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株(占9.2%)、白色念珠菌10株(占8.4%)、热带念珠菌9株(占7.6%)。见表1。

表1 119例血培养阳性菌株分布及检出率

2.2 病原体科室分布 血培养标本阳性率居前4位的科室分别是老年病科、血液儿科、普通外科、器官移植科,见表2。其中主要科室真菌构成比,见表3。

表2 血培养病原菌的科室分布

续表2 血培养病原菌的科室分布

表3 主要科室真菌构成比

3 讨 论

血流感染是临床常见重症感染之一,诊治不及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病死率较高[3]。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侵入性治疗等技术的普遍开展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血培养阳性菌株1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14.3%;革兰阴性菌57株,占47.9%;真菌45株,占37.8%。革兰阴性杆菌是本院血液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与叶俏霞等[4]报道相似。但革兰阳性菌17株(占14.3%)与以往许多文献报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的结果不同[5-6]。笔者虽然建议临床科室采用双瓶双侧的培养方法,但部分科室仍采用单瓶单侧的培养方法,其培养出CNS或出现阳性报警的时间通常比同类病原菌长,不能排除污染菌的可能,此时,实验室与临床医师应核实患者,若无任何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且无其他检验检查支持血流感染诊断时,征求医师意见,实验室会不再对CNS进行药敏试验。

本院真菌45株,占37.8%,与国内相关报道不一致[7-8]。可能与各医院送检的科室患者不同,本院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主要科室的真菌构成比为老年病科68.0%、血液儿科40.0%、普通外科13.3%、器官移植科40.0%,而感染科却送检较少。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生理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同时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会伴随血糖水平波动、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症肺炎、糖皮质激素应用等使免疫功能紊乱,加上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可导致菌群失调,以至发展成真菌血症。血液病患者有不同程度免疫功能低下,同时化疗药物可使患者骨髓抑制,引起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下降,易致感染形成真菌血症。器官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同时体内长期留置各种导管,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医院由于送检情况与医师用药习惯不同,分离的菌种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一方面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警惕,对于疑似血液感染患者,特别是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培养;另一方面,检验人员也应对临床存在不足的地方加以沟通,与临床相互协作,让送检情况高效准确。总之,所有医务人员要精诚协作,高度重视血流感染,临床才能更好地根据培养结果,结合临床分析,及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种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刘行超,莫姗,高云,等.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40-142.

[2]陈武,张儒文,林仕忠,等.血培养病原菌菌种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81-583.

[3]钟驾云.血流感染实验诊断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2012,27(8):692-696.

[4]叶俏霞,曹证福.菌血症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和临床特征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413-1415.

[5]薛峰,吕媛.Mohnarin 2009年度报告:血标本来源的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5):352-356.

[6]李进,茅小波,杨丹丹.某院2010~2011年血培养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6):2061-2062.

[7]张凤华,王大利.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6):412-415.

[8]翟红岩,白玉红,郭闻涛,等.65例血培养阳性结果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951-1953.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1.040

A

1673-4130(2016)21-3051-03

2016-03-21

2016-06-11)

猜你喜欢
革兰本院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杂交羔羊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