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6-12-07 01:36徐胜春范恩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氧量亲和力红细胞

徐胜春,范恩勇

(江苏省扬州市中心血站 225007)



·临床研究·

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血液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研究

徐胜春,范恩勇△

(江苏省扬州市中心血站 225007)

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温度对保存血液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 10例当日采集的CPDA-1抗凝新鲜全血,在封闭条件下分离大部分血浆,制备成悬浮红细胞,分别放入4 ℃、10 ℃、16 ℃、25 ℃冰箱保存,然后分别在24 h、7 d、14 d、21 d、28 d,分别取样测定,计算携氧量、氧亲和力值。结果 4 ℃、10 ℃、16 ℃组24 h、7 d、14 d、21 d有效携氧量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7 d的4 ℃、10 ℃、16 ℃、25 ℃组间有效携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10 ℃、16 ℃组24 h、7 d、14 d、21 d、28 d氧亲和力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存放时间、温度对血液中红细胞功能影响较显著,4 ℃后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携氧能力越差。

红细胞功能; 保存; 时间; 温度

输血是重要的治疗手段,红细胞是输血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在保存过程中,红细胞结构性与功能性损伤而引起的输血相关危害逐渐成为研究热点[3-4]。红细胞衰老变化与其贮存环境有关,库存时间、温度是影响红细胞输注存活率以及有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成熟红细胞主要包括携氧功能、免疫功能,临床输血主要利用其携氧功能保障其输注中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目的[5-6]。本次研究尝试探讨不同时间、温度保存下对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血液均来自扬州市中心血站街头采血点,采用血袋为CPDA-1保养液的新鲜全血400 mL,共10例;男、女各5袋;采集血液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1.2 方法 将全血在封闭条件下分离大部分血浆,制备成悬浮红细胞,然后将每袋悬浮红细胞平均分成4等份,共设A、B、C、D组,分别放入4 ℃、10 ℃、16 ℃、25 ℃冰箱保存。而后分别在24 h、7 d、14 d、21 d、28 d分别取样测定。仪器主要包括血氧分析仪(测定氧亲和力),计算携氧量。携氧量计算采用直观方法测量:将0.5 mL红细胞配置成50 mL红细胞悬液,在标准大气压、37 ℃条件下,向悬液中混入空气,检测溶液中氧分压变化,待其稳定在100 mm Hg时,测定溶液中血红蛋白氧饱和度S1;同理改变气压,稳定在400 mm Hg条件下,测定血红蛋白氧压饱和度S2;红细胞有效携氧量Q=20×(S1-S2)。绘制氧饱和度曲线,记录氧亲和力值。

2 结 果

2.1 时间与温度对血液中有效携氧量影响 4 ℃、10 ℃、16 ℃组24 h、7 d、14 d、21 d有效携氧量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7 d的4 ℃、10 ℃、16 ℃、25 ℃组有效携氧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8 d,4 ℃、10 ℃组有效携氧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氧亲和力变化 4℃、10℃、16℃组24 h、7 d、14 d、21 d、28 d氧亲和力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有效携氧量水平对比

表2 氧亲和力水平对比±s,mm Hg)

3 讨 论

血液在离体后置于不同保存条件下,红细胞形态、生化状况、氧化损伤都会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红细胞存在自然衰老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膜形态发生不可逆性改变[7-8]。有调查显示[9-10],红细胞悬液存储14d后开始出现光滑球型红细胞,存储3周后80%红细胞变为棘型。本次研究证实,无论何种温度条件下,血液中红细胞携氧量、氧亲和力均低于24h前,反映红细胞离体后存在自然衰老变化,且这种变化不会因存储条件逆转,故血站、医院进行血液管理时,需加强库存血周转,缩短保存时间,制订严格的库存血出入库制度。医院在领用血液时,若病情较危重时,对输血质量要求较高,也应尽量使用存储时间1周以上的红细胞悬液。

4 ℃、10 ℃、16 ℃组24h、7d、14d、21d有效携氧量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7d后的4 ℃、10 ℃、16 ℃、25 ℃组间有效携氧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体红细胞离体时间越长,随着自然衰老,其可出现形态、生化状况改变与氧化损伤。相同时间下,随时间推移,有效携氧量、氧亲和力均显著下降。其中,形态变化不可逆,红细胞硬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囊泡化增加,释放某些亚微粒,进一步造成形态变化,进而导致携氧能力下降[11-12]。

4 ℃、10 ℃、16 ℃组24h、7d、14d、21d、28d氧亲和力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保存温度对红细胞保存影响较显著。正常温度下,红细胞代谢速度加快,影响其携氧能力。4 ℃条件下,相同时间内携氧量、氧亲和力更高。研究证实,2~6 ℃保存时,红细胞为维持自身细胞功能,会出现脂蛋白、脂质量丧失,自然衰老加快,而在(4±2)℃低温中存储,红细胞为维持自身代谢需求,大量消耗葡萄糖,导致电解质平衡失调,pH值下降,发生细胞膜氧化损伤,直接影响其功能形态;氧化损伤会释放危害因子,进一步影响红细胞功能。而在低温环境下,红细胞代谢进一步下降,脂蛋白、脂质量丧失,细胞膜氧化损伤减速,有助于红细胞功能的维持。

需要注意的是,低温环境可降低红细胞代谢速度,但可能加速葡萄糖消耗,ATP生成减少,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pH值下降,进而影响输血安全。此外,在保存血液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红细胞细胞膜氧化损伤,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也可能影响输血安全[13-15]。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红细胞存储损伤与输血对象病死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感染率、器官衰竭有关,应合理保存血液,严格控制保存问题、保存时间,加强指标检测,分析保存时间、温度对各项功能参数指标的影响,建立量化标准,指导保存工作。

[1]扬眉,邓波,安邦权,等.1家三甲医院前10个临床科室及病种用血量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62-163.

[2]杨平,贾娟,李桂才,等.温度及存放时间对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影响及实验室各参数参考值的建立[J].职业与健康,2013,29(11):1335-1337.

[3]盘国雄,梁燕媚,谢中兴.不同的存放温度及时间下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106-107.

[4]谭斌,王立新,张雄云,等.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加强输血科管理[J].华西医学,2010,25(7):1352-1354.

[5]PhilipC,SpinellaRL.Propertiesofstoredredbloodcells:understandingimmuneandvascularreactivity[J].Transfusion,2011,51(4):894-901.

[6]SpaRR.Redbloodcellstorageandtransfusion-relatedImmunomdulation[J].BloodTransfus,2010,8(3):26-30.

[7]黄桂华,周明强.大量自体血回输对患者pH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4):36-37.

[8]TomimaruY,EguchiH,MarubashiS,etal.Advantageofautologousbloodtransfusioninsurgery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J].WorldJGastroenterol,2011,17(32):3709-3715.

[9]WatersJH,DygaRM,WatersJF,etal.Thevolumeofreturnedredbloodcellsinalargebloodsalvageprogram:wheredoesitallgo[J].Transfusion,2011,51(10):2126-2132.

[10]杨凌霄,赵国庆,陈鹏,等.洗涤液温度对自体血回收红细胞回收率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06-108.

[11]CampbellJ,HollandC,RichensD,etal.Impactofcellsalvageduringcardiacsurgeryonthethrombelastomericcoagulationprofile:apilotstudy[J].Perfusion,2012,27(3):221-224.

[12]RollinsKE,TrimNL,LuddingtonRJ,etal.Coagulopathyassociatedwithmassivecellsalvagetransfusionfollowingaorticsurgery[J].Perfusion,2012,27(1):30-33.

[13]姚根宏,陈虎诚,汪海蓉,等.不同负载温度下红细胞内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比较[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2(3):392-394.

[14]李明辉,林荣路.血液不同时间及温度保存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229-7230.

[15]WangX,JiB,ZhangY,etal.Comparisonoftheeffectsofthreecellsaverdevicesonerythrocytefunctionduringcardiopulmonarybypassprocedure-apilotstudy[J].ArtifOrgans,2012,36(10):931-935.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1.050

A

1673-4130(2016)21-3069-03

2016-03-27

2016-06-05)

△通讯作者,E-mail:fanenyong@163.com。

猜你喜欢
氧量亲和力红细胞
含硫废弃物系统、反应炉燃烧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残氧量模型的修正方法在比例控制型烧嘴上的应用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新型稳定防漏风测氧优化技术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