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苗勒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

2016-12-07 01:36谢文光林晓桃陈文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卵泡激素卵巢

谢文光,林晓桃,陈文锋

(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529500)



·临床研究·

抗苗勒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诊断意义

谢文光,林晓桃,陈文锋

(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529500)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诊断中抗苗勒管激素发挥的价值。方法 筛选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到该院妇科内分泌专科接受诊治的42例患者(疾病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所有入选对象抗苗勒管激素指数进行测定,并对照2组测定值。结果 健康对照组入选对象抗苗勒管激素指数(4.80±1.21)ng/mL,疾病观察组(9.90±4.8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展开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诊断工作时,落实抗苗勒管激素测定方案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多囊卵巢综合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苗勒管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出“异质性”特征。诊断中,选择抗苗勒管激素指数作为诊断指标,有助于提升诊断结果客观性。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诊断中抗苗勒管激素发挥的价值,研究筛选出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到本院妇科内分泌专科接受诊治的42例患者,作为疾病观察组;选取40例体检者展开对照分析,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对象抗苗勒管激素指数,观察2组测定值。相关观测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到本院妇科内分泌专科接受诊治的42例患者(疾病观察组),年龄21.6~35.5岁,平均(27.5±1.1)岁;月经周期37~119 d,平均(52.1±10.6)d。同期选取40例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年龄22.2~34.9岁,平均(27.0±1.3)岁;月经周期26~34 d,平均(30.1±0.6)d。患者接受检查前3个月均未应用任何激素类药品,均满足:(1)多囊性卵巢,即卵泡组织总数大于或等于12个,且两侧卵巢组织的内径不足10.0 mm;(2)有高雄激素血症指征;(3)存在胰岛素抵抗、无排卵以及偶尔排卵等现象。同时排除:(1)内膜异位;(2)高泌乳素血症;(3)子宫肌瘤;(4)卵巢囊肿等病症。

1.2 方法 (1)对月经周期处于正常水平的受检对象,于其月经3~5 d,抽取10 mL空腹血液标本;对于月经周期出现异常现象的受检对象,予以服用孕酮,待退性出血现象发生后3~5 d,抽取其10 mL空腹血液标本[1]。(2)展开离心程序,转速3 000 r/min,时长5 min。(3)提取标本上层的血清组织,将其放置于(-20) ℃环境中以待测定。(4)测定前,对冰冻标本进行常规解冻,使其充分混匀后,即可展开测定程序。(5)测定项目涉及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等。(6)上述指标均选择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所用设备及其配套试剂盒均购于罗氏诊断公司。(7)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所有入选对象抗苗勒管激素水平进行测定,所用设备及其配套试剂盒均购于DSL公司。

2 结 果

2.1 2组入选对象抗苗勒管激素比较 健康对照组入选对象抗苗勒管激素指数(4.60±1.21)ng/mL,疾病观察组(9.90±4.8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入选对象性激素比较 2组E2、FSH、PR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卵泡计数、LH、睾酮等均低于疾病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入选对象抗苗勒管激素指数对照

表2 2组入选对象性激素对照

3 讨 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发生于妇科临床的1种内分泌类病症,常伴随胰岛素抵抗、无排卵及偶尔排卵等现象发生。该病症不仅迁延期较长,且有隐匿性特征,临床多以超声方案展开诊断工作,但是,超声方案无法对患者卵泡组织进行准确计数,精准性较低,导致患者无法获取准确高效的治疗。因此,需寻求新型诊断方案,以提升检查工作精确度[2]。抗苗勒管激素属于1种“调节因子”,能促进卵泡发育,武学清等[3]调查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抗苗勒管激素指数会异常上升。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诊断中,可将抗苗勒管激素视作辅助性诊断指标。

当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其体内抗苗勒管激素成分会出现微弱增加迹象。临床普遍认为[4],机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殖激素及抗苗勒管激素分泌、合成间存在密切联系。若育龄女性月经周期处于正常水平,其血浆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会保持稳定状态,通常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不会超过5.2 ng/mL。展开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工作时,选择抗苗勒管激素指数进行测定,不仅操作流程方便,还能对受检对象卵巢组织活动曲线进行客观反映,加之抗苗勒管激素指数能对机体体内始基卵泡组织总数进行反映,可用作判断受检对象卵巢组织储备能力。若受检对象卵巢组织反应能力异常降低,其体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会显著下降,同时睾酮水平也会随之降低[5]。由此可见,抗苗勒管激素还可对体外受精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准确预测[6]。

彭璇等[7]调查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约为健康者2倍,其诱发因素涉及月经紊乱及小窦卵泡组织的数量异常增加等。本研究中,疾病观察组4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健康对照组40例体检者接受抗苗勒管激素测定后,健康对照组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为(4.80±1.21)ng/mL,疾病观察组为(9.90±4.8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上述研究观点相符。健康对照组卵泡计数、LH、睾酮等指标均低于疾病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展开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工作时,若超声数据精确性较低,可选择抗苗勒管激素进行检测[8]。

综上所述,临床上开展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工作时,建议采用抗苗勒管激素检测,其效果显著,可协助医师客观了解患者排卵情况、卵巢组织的功能失调情况等,便于调整后期诊疗工作,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工作质量。但是,抗苗勒管激素检测仍然存在其局限性。若受检对象为乳腺癌患者、初潮前少女或者肾上腺增生性肥大患者,抗苗勒管激素检测无法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准确辨别。由鉴于此,在展开诊断工作前,需对上述病症进行排除。除加大研究力度外,还需适当扩大样本范围,有效优化诊断程序,有效提升疾病检查结果的客观性与精确度。

[1]李轶,李瑞岐,欧颂邦,等.高雄激素和非高雄激素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分泌特点及诊断效能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2):111-115.

[2]杨诗源,阮洁,黄薇,等.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在基于2012年中国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中的初步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1):819-824.

[3]武学清,许素铭,毕星宇,等.按不同肥胖标准诊断的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和代谢特征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2014,21(4):463-468.

[4]韩玉清,王一娜,陆强,等.血清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联合检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价值的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3):181-182.

[5]陈蕾,刘鑫丽,夏松云,等.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在大鼠下颌下腺及胃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和核心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30(9):937-940.

[6]洪威阳,胡敏.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前后抗苗勒氏管激素与基础促卵泡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临床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2):1307-1310.

[7]彭璇,李霞,辜敏,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与游离睾酮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4):5960-5962.

[8]袁华,赵绍杰,王家俊,等.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评价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5):5868-5870.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1.057

A

1673-4130(2016)21-3081-03

2016-04-05

2016-06-14)

猜你喜欢
卵泡激素卵巢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保养卵巢吃这些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