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扒子滑坡抢险记

2016-12-07 16:11陶灵
红岩春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川江江中挖掘机

陶灵

三峡移民搬迁前的云阳老县城面临川江,沿江最东边是汤溪河汇入川江的交汇口,古称汤口。每到春季桃花汛的时候,汤溪河水势大增,汤口河面宽阔起来,涌入川江的汛水,潮浪翻滚,涛声悦耳,甚是壮观,被誉为云阳古八景之“东瀼增潮”(汤溪河旧称东瀼河)。

汤口左岸,也就是老县城东侧对岸,是一个青石板街的小场镇,叫宝塔公社,当年是云阳县云硐区公所驻地,与县城同在川江北岸,隔着汤溪河距离县城只有一公里左右。宝塔场镇有供销社、卫生院、食品站、酒厂、云阳县肉联厂等单位,附近还有磷肥厂和初中、小学,人来人往,比较热闹。

小镇地形像一只趴着的鸡子

云阳老县城的人习惯称宝塔场镇为“石板沟”,因有一条长年受山水冲刷而成的青石板山洪道自上而下穿过场镇中心得名。这里还有一个小地名叫“鸡扒子”——隔岸远望,宝塔场镇的地形像一只趴在山脚下的鸡子,当地人“趴”“扒”混淆,“扒”字写起来简单些,小地名便成了“鸡扒子”。其实,这只“鸡子”是古滑坡形成的地貌,只有地质人员清楚,普通的老百姓并不知情。

1982年7月14至17日,云阳县连降大暴雨,是1937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查阅《云阳县志》,也是1870年川江遭遇特大洪水后的一次特大暴雨,48小时内雨量达387.7毫米。由于雨量太大,持续时间又长,地表排流不畅,径流渗入古滑坡滑层。17日凌晨3点,这只“鸡子”活了——古滑坡体部分开始滑动,泥石堵塞了那条有名的石板沟山洪道,约15万立方米地表水直接渗入地下,浸入滑面层。终于在18日8点多,造成1500万立方米的大面积山体滑坡。其中180万立方米岩体滑入川江,顷刻之间,这个青石板街的小场镇上10个单位和1353位居民的1730幢房屋,连同那个刚刚建好还没投产的肉联厂,或被推入大江中,或深埋于泥石里。

万幸的是,无人员伤亡。因为17日出现滑坡险情后,所有居民已安全转移。

在7月17日白天,天空曾间或放晴,云阳县云阳镇初级中学的向礼平老师,下午从县城过江,到鸡扒子对岸半山腰的水磨公社凤凰村吃大姨的生日酒。晚上8点左右,他喝了点老白干,吃了一肚子面条,在大姨家的院坝里和亲友们摆龙门阵。“暗暗暮色中,对岸突然出现闪电似的火光一道,紧接着烈烟冲天,一声闷雷般的巨响过后,只见石板沟山体犹似万马千军排成的列阵,排山倒海般扑向三漩沱,顿时掀起数丈高的排浪,顷刻又死一般的沉寂……”向礼平目睹了其中的一次滑坡情形。30年后,他在云阳当地一个网站论坛里写了上面这段文字。

3艘拖轮顶推一只驳船上滩

滑入江中的山体致使河床断面由2700平方米缩小到320平方米,水深由30米变浅为8.2米。航宽原来120米,这时只剩40米了,并且北岸600米范围内滑坡山体堆积成3处突嘴,插入江中,产生3条水埂,水流变急,表面最大流速每秒达6.7米,致使水流紊乱,泡漩汹涌,成为川江历史记载上至今罕见的急流险滩,被称为川江“滩王”。

随着当地水位的继续下降,最大流速达到每秒7.3米,差不多有葛洲坝截流时龙口流速那么急,所有客货轮上行过滩都很困难。长江航运管理局重庆分局立即派出两艘2640马力和一艘1200马力的拖轮,驻守鸡扒子滩,对上滩困难的轮船实行助拖,同时抽调7名经验丰富并了解川江滩情的船长,由分局总船长牵头,组成过滩指导组,分派到各拖轮指导助拖。

1982年8月15日,云阳当地水位17.6米,一个载重1200吨的船队通过助拖也不能过滩,只好实行分拖。船队原拖轮顶推其中一条载重200吨的驳船上滩后,再返回滩下,与一艘驻守鸡扒子滩的助拖轮,联合绑推另一条载重1000吨的驳船上滩,这两艘拖轮合计马力达5280匹。云阳当地水位14.6米时,一条载重只有750吨的驳船,用了3艘合计达8000匹马力的拖轮顶与绑推,经过45分钟的努力才勉强上滩,过程中拖轮的系缆孔被拉裂、系缆铁桩被拉翻。

长江航运管理局重庆分局见势,迅速增派两艘各为4000匹马力的拖轮,赶赴鸡扒子滩助拖。

绞滩站和信号台助航

当年川东沿江城镇的重要生产物资汽柴油,从江汉平原用登陆艇运送入川。这种登陆艇是美军诺曼底登陆后,美国政府赠送给国民政府的,后来留在川江,改建后专运汽柴油。鸡扒子滑坡阻航,川东沿江地区汽柴油供应十分紧张,经济与民生受到影响。1982年8月16日这天,被阻在滩下的地方航运企业船队就有12个,驳船吨位3400多吨,是鸡扒子成滩以来受阻船队最多的一天。

阻航越来越严重,当地水位下降至13.2米,只有拖轮单船才能过滩,如果再降,可能断航。长江航道局重庆航道区决定设置鸡扒子绞滩站,对上滩轮船施绞。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鸡扒子绞滩站很快组建完成,配有单机和双机绞滩船两艘,其中双机绞滩船由宜昌航道区增援。经过多次试绞成功后,10月31日在鸡扒子航道南岸正式施绞。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地区交通局在鸡扒子滩北岸也设置绞滩站,专门施绞地方航运企业的小型船队。

随后,长江航道局重庆航道区又在滩上红槽湾和滩下凉水井设置简易信号台,对鸡扒子航道实行单向通行控制指挥,并将下游奉节坛子岩雾情信号台兼作鸡扒子单行控制的预告台。

与此同时,国家交通部拨款在鸡扒子航道南岸抢修了一条2.5公里简易公路,配置客车60辆,一旦断航,滩上滩下的旅客起岸,分别坐车过滩后再乘船,采用古人的“搬滩”方法。为加快旅客转运速度,长江航运管理局重庆分局还购置了汽垫船,可以直接通过鸡扒子滩。

最终鸡扒子航道没有断航,绞滩站功不可没。预备搬滩用的那60辆崭新客车,后来调拨给云阳县人民政府,车辆交由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万县公司经营。

鸡扒子滑坡抢险放响第一炮

长江航运管理局重庆分局有一部当年很稀少的录像机,是局长徐志高出国考察时购买的,这次派上了大用场。在北京向国家交通部汇报鸡扒子滑坡险情时,播放的录像视频非常直观、清楚,引起了部领导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鸡扒子滑坡形成的急流险滩莫说见过,普通人甚至从未耳闻。当时国内缺乏这方面的治理经验,又缺少相应的设备,来自交通部和长航系统的很多意见是,请国外专家和专业施工队伍治理。时任交通部顾问陶琦,20世纪50年代担任过长江航务管理局副局长和重庆分局局长,后来任交通部副部长时,又曾分管水运和港口建设,十分熟悉和了解长江航道局第一航道工程处这支川江航道整治队伍。他对来京参加情况汇报的处党委书记陈国桢和主任蔡定贵说:“就由你们承担鸡扒子整治施工,你们有30年的川江航道整治经验。”就这样,长江航道局第一航道工程处受命承担起鸡扒子滩的治理施工重任。

施工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为应急抢险施工,力争不断航;第二期治江治坡并举,消除滑坡造成的急流险滩,保证航道全年畅通。

抢险施工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改善阻航状况,千方百计争取不断航。而炸除江中水埂的滑体岩石,是不断航的关键措施。水流太急,不能实施水下机械钻孔装药爆破,最好的办法是选择裸爆。

裸爆全称水下裸露爆破法,多年来广泛运用于川江航道整治中,施工简单,操作灵活,见效快。但因为裸爆施工简易,事故也曾多次发生。

裸爆运用到鸡扒子滑坡这种急流滩更需十分谨慎,高级工程师史光华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炮工,带领爆破人员先在水深20米、流速每秒6米的地方试爆。由于工作船吨位小,水又急,无法定位,不能正常牵引炸药包投放船作业,施工进展缓慢。史光华和爆破人员采用“抓扬2号”挖泥船作定位工作船,“抓扬2号”不仅吨位大,还有动力和绞机,正好可以牵引投药船作业,同时在爆破后,可马上投入渣石的挖运清理,可谓一举多得。

1982年10月20日,鸡扒子滑坡抢险放响水下炸礁第一炮,川江急流滩水下裸爆成功。第一期应急抢险施工5个月时间,共用8100个炸药包,放响965炮,水下炸礁36000多立方米。过水断面扩大,航宽增加,流速减缓,一般客货轮可以自行过滩,载重大和马力小的船队,在助拖、施绞配合下也能安全通行,确保了川江不断航。

人工集堆与机械组合运土石

水下裸爆放响抢险治理第一炮后,陆上整治部分紧接着开工。汛期前的5个月时间里,长江航道局第一航道工程处104和107施工队,要清运纵深1000米、横向800米区域内的15万立方米滑坡泥土岩石。这两个队为早日完成任务,相互之间暗暗较劲,想方设法抓进度。但现场机械不足,任务相当艰巨。

1982年10月23日下午,104队一台法国进口的波克兰牌挖掘机在江边作业时,因渣石松动,滑入江中,幸好水下有一个缓坡,才没完全掉下去。这么昂贵的设备,操作工王仕清生怕它再往下滑,顾不得天寒水冷,赶紧跳进江里,用钢缆绳把它系住,拴在岸边。这台挖掘机重达40多吨,倾斜重心又朝江里,靠人力不可能拉起来,用另外的挖掘机和推土机拉,不好受力。现场施救人员打听到,距离工地上游30公里的云阳糖厂,有大功率的起重手拉葫芦。104队当即派人,去糖厂借回两组35吨的手拉葫芦。第二天开始施救,岸边的一台挖掘机斗臂提着江中挖掘机的斗臂杆,再有一台推土机在岸上用钢缆绳拉住江中的挖掘机,借回的两组葫芦,慢慢拉着江中挖掘机向岸边移动……直到第三天下午,滑入江中的进口挖掘机才被拖上岸。

工地上机械设备少,但配合清运土石的民工多,他们直接把土石挑抬到弃渣场。第一航道工程处工程师陈国兴在104队指导施工时,觉得人工工效慢,劳动强度也大,他把民工编队划片,不再把土石运至弃渣场,就地按5至7米的高度堆集,由挖掘机装车运到弃渣场。这样人工运距缩短,劳动强度减轻,挖掘机刨渣和运渣车辆候载的时间也不长,一举多得,皆大欢喜,104队清运土石的进度明显增快。

同在一个工地,人工集堆与机械组合清运的办法,很快被107队学去。第一航道工程处高级工程师李德鹏又制定出施工总平面图,把清运与整修施工便道结合起来,给机械作业创造条件,整个陆上施工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减少了窝工。

第二年4月5日汛期前,两个施工队都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土石清运任务。

泡水鼓斜挖泥船险酿大事故

水下裸爆后由挖泥船队清运水下的爆破渣石,当时的抓斗式挖泥船斗容只有2立方米,因水流太急,挖斗漂移角很大,实际抓挖容量只有1.5立方米,清渣进度缓慢。

国家交通部拟从挖泥船制造大国荷兰进口挖泥船,1982年12月中旬,荷兰挖泥船专家到工地考察。专家没来现场之前,设计了“链斗式”的清渣方案,实地考察后,他否定了自己的方案。他说,搞了几十年的挖泥船,到过很多国家指导挖泥清渣,鸡扒子这种恶劣情形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建议用铲扬式挖泥船试试,在具体探讨定位、挖深、让航等问题时,他无法回答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提问。荷兰专家最后表示,提供不了鸡扒子这种险情的挖泥船。

第一期应急抢险施工中,裸爆后的渣石主要靠急流冲走,为防备没被完全冲走的石渣堆积在爆破区下游,裸爆后期施工阶段,每天最后两个药包投在下游5至10米的地方引爆,清理没被冲走的石渣。

挖泥船队清渣期间,1983年12月2日上午10点左右,一条运渣驳刚被拖离“抓扬5号”挖泥船,突然江面一个泡水打来,将抓扬5号船尾鼓向江心,船头朝岸边倾斜45度,主甲板左侧上水,面临翻沉的危险。长航重庆分局局长徐志高正在鸡扒子现场调研,得知“抓扬5号”险情后迅速赶来指导施救。第一航道工程处副主任郑康年拿着半导体话筒,指挥推土机手陈俊良用钢缆绳一头拴在“抓扬5号”船尾,一头挂在推土机的拉勾上,开动推土机硬拉,可能角度不对,“抓扬5号”纹丝不动,钢缆绳绷直的时候还弹伤了一个围观的民工。这时,104队副队长鲁静带领两台推土机赶来助阵,重新拴了两根钢缆绳,终于把倾斜的“抓扬5号”拉正了位。拿着半导体话筒的郑康年施救心急,把嗓子都喊嘶哑了。

第二期整治施工中,1984年3月,从日本引进的两艘斗容4立方米抓扬式挖泥船入境,第一航道工程处派了几十名船员去上海接回,编为“抓扬10号”“抓扬11号”挖泥船队,加快了清渣进度。当时日本也没制造过这种大型挖泥船,建造厂家厂长亲自带着技术人员来到鸡扒子,实地查看滩情,听取现场技术人员的要求意见,边考察边设计,考察结束,设计图完成,回国后即投入生产。第一航道工程处派了3位技术人员去日本监造,前后只用了6个月时间就交付使用。这种挖泥船采用雪橇型船头和方型船尾,4立方米的抓斗自重24吨,减缓了水流冲击产生的漂斗角,抓挖深度达40米,还可抓挖江中的大石和巨石,减少水下爆破量,加快工程进度。

1984年12月10日下午,抓扬10号船队的泥驳船卸渣时,有块大石卡在底部卸舱口,水手周贤良冒着严寒跳进江中,用钢缆绳拴住大石块,再由绞机慢慢牵引着转了一个角度,石块才落入江里。有时更大的石块卸不下去时,就由炮工用小药量爆破分解,让石块破裂后自动落入江中。小爆破的振动对船板焊接缝存在影响,泥驳船长极力反对。后来采用挖泥船直接把江中挖起的大石块放在岸边,爆破分解后从陆上运走。在鸡扒子滩水下清渣中,“抓扬10号”“抓扬11号”挖泥船共抓挖起大石、巨石770块,最大体积达18立方米,重45吨。

从1982年10月20日开始,第一航道工程处奋战4个枯水期,经过第一期抢险和第二期整治施工,于1986年3月30日消除了鸡扒子滑坡造成的急流险滩,撤销了绞滩站,鸡扒子航道恢复全年畅通。两期施工质量均被评为优良,其中第一期应急抢险工程,于1984年10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成为第一例获得国家奖励的川江航道整治工程。

(作者系重庆市文史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周瑞丰)

猜你喜欢
川江江中挖掘机
我的儿子,他想叫挖掘机
英工人因工资纠纷将挖掘机开进酒店大肆破坏
“江中”大健康布局前路茫茫
《川江往事》
直升机、挖掘机轮番上阵,救出被困野象
挖掘机营销策略研究
第四章 暧昧之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