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2016-12-07 22:12樊冬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8期
关键词:变化规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压

樊冬生

【摘要】 目的 临床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方法 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 总结其术前、术后眼压变化规律。结果 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前眼压为(15.20±2.88)mm Hg(1 mm Hg=0.133 kPa), 术后即刻眼压(18.25±2.10)mm Hg、术后7 d(19.05±2.28)mm Hg、晶状体膨胀最大时(18.25±3.11)mm Hg、随访6个月(14.50±2.40)mm Hg, 术后各时段与术前眼压数值相比较, 除随访6个月外,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呈逐渐上升态势, 在术后7 d达到峰值, 随后逐步恢复或接近正常数值。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眼压;变化规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02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itis, DR)是目前临床中具有明显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 为糖尿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依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可以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1]。针对该病的治疗, 手术以其疗效确切、术后康复效果好而被患者及临床所广为青睐。然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往往伴有剧烈波动, 成为患者术后担心的重要内容。鉴于此, 本次研究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 以为临床提供帮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34~68岁, 平均年龄(51.52±7.48)岁;病程6~18个月, 平均病程(10.5±3.5)个月;临床表现: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力障碍。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②无玻璃体切除术禁忌者;③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肝肾功能损伤或衰竭者;②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③严重精神障碍, 无法配合临床工作开展者。

1. 2 方法 患者采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 在可能的情况下完全切除玻璃体并将周围和基底部玻璃体清除, 采用波切刀最大程度上将视网膜表面新生血管膜以及纤维增殖膜切除干净, 随后剥除黄斑前膜。在解除网膜牵拉并将残血吸出后仔细寻找视网膜裂孔, 将裂孔周围牵拉的视网膜切除, 采用气或液交换、内放液亦或是重水对视网膜进行复位工作, 光凝封闭后方的裂孔部位, 周围裂孔可采取冷凝封闭[2]。参数如下:时间0.25~0.40 ms、能量120~350 MW, 具体的能量以视网膜3级光斑作为中心点, 激光点数105~1530点[3]。如果光凝量不足亦或是光凝反应不理想的部位, 可于术后试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依据该检查结果进行激光光凝补充[4]。手术完毕后给予常规抗感染药物预见性应用, 可采用抗生素滴眼液或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持续滴入。术后给予所有患者为期6个月随访工作, 以收集患者眼压变化信息。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7 d、晶状体膨胀最大时、随访6个月的眼压数值, 并与术前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各时段眼压数值与术前相比较, 除随访6个月外,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患者失明的病症类型之一, 患者往往处于终末阶段, 并且视神经严重萎缩, 对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既往保守治疗方案在该病症治疗工作中已经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并且在长期治疗下病变部位将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甚至是致盲。为了保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 阻断病情进一步恶化, 玻璃体切除术成为临床及患者的最佳选择。彭超等[5]在其临床研究中证实,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确切, 55例患者65眼中术后视力手动者2眼, 数指~0.05者18眼, >0.05~0.1者28眼, >0.1~0.3者12眼, >0.3者5眼, 42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 因此, 建议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着力推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以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医疗服务。研究成果可见, 玻璃体切除术确实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手段。目前既鲜有学者将关注目光投向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研究工作中, 使得临床研究存在着较大的空白。

本次研究中通过回顾性分析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发现, 所有患者术前眼压为(15.20±2.88)mm Hg, 在经过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术后即刻眼压(18.25±2.10)mm Hg、术后7 d(19.05±2.28)mm Hg、晶状体膨胀最大时(18.25±3.11)mm Hg、随访6个月(14.50±2.40)mm Hg, 术后各时段眼压数值与术前相比较, 除随访6个月外,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通过仔细分析收集到的数值资料信息后发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完毕后眼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 术后7 d眼压水平最高, 随后逐渐下降, 在随访末期时所有患者眼压数值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因此, 本次研究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建议临床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应重点关注其眼压变化情况并给予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 在保障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 缩短整个康复时间, 使得视神经受到的压迫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呈逐渐上升态势, 在术后7 d达到峰值, 随后逐步恢复或接近正常数值。

参考文献

[1] 李雪, 张晓光, 李林, 等. 曲伏前列腺素预防DR玻璃体切除术后24h高眼压的临床意义. 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3(8):1642-1644.

[2] 李恒, 刘志刚, 米雪. 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国际眼科杂志, 2015, 15(10):1769-1771.

[3] 胡新苗. 视网膜光凝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5, 10(6):74-77.

[4] 陈小瑾, 王敏, 王润生. 环状聚二甲基硅氧烷填充糖尿病视网膜: 6个月视神经变化随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35(47):7671-7675.

[5] 彭超, 王立, 陈惠莉, 等.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国际眼科杂志, 2013, 13(10):2122-2123.

[收稿日期:2016-05-03]

猜你喜欢
变化规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压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眼压正常为何还得青光眼?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广灵县平川区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