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2016-12-08 01:47王倩
考试周刊 2016年92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素质教育

王倩

摘 要: 心理拓展训练概念是心理拓展训练理论中的基本命题。为进一步澄明这一概念,本文对理论界经常与之混同的“体验式学习”、“历奇教育”、“素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进行了甄别和辨析,认为心理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实践化产物,但不是唯一的应用模式,心理拓展训练和历奇教育、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并行不悖,但对教育的培养理念和目标却又相互契合。

关键词: 心理拓展训练 体验式学习 历奇教育 素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在教育和体育领域,“心理拓展训练”是一个高频词,但在日常使用中很少有人深究它的确切含义,对心理拓展训练的概念尚有不同理解,“心理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历奇教育”、“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混用的现象并不少见。可见,如果不对心理拓展训练概念辨析和廓清的话,不仅直接影响对其的分析与评价,还会影响到本土化心理拓展理论体系的建设。

一、心理拓展训练的概念

1.心理拓展训练的语义辨析

心理拓展训练来源于国外的Outward Bound一词。从词源上来看,“Outward”意为“外面的、向外的、离家、身体外部的等”;“Bound”意为“被束缚住的、跳跃、范围、跳跃、准备到……去等”。通过词义的分析,Outward Bound有向外、出海(面对挑战)、跳跃(冲破束缚)的含义,也有欲指人的内在潜力的放大的意思。

中文的“心理拓展训练”一词,“心理”英文词根“psycho”,意思是精神或心理,意为“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后缀“logos”的意思是“知识或规律”,毕竟心灵或精神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拓”意为“开辟,扩充”,如“扩地寖广,兵甲日盛”(《后汉书·张步传》)、“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吴子·图国》),表达开拓疆土、开辟疆域、拓宽、拾荒等意。“展”意为“张开、放开”,有伸展、扩展、张开、开展、施展之意。“训练”意为“操练兵士,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也指使受训者获得一项行为方式或技能。训练不同于培训和辅导,培训是指一种有组织的传递、训诫行为。辅导是指一个长期有人指导的学习过程。两者强调其过程性,而“训练”更强调其目的性。

从词源上来说,对人的心理而言能够张开、放开的必然是人的思维、情感、心态、观念等,能够施展的也必然是人的能力、毅力、意志、勇气等,因此心理拓展训练与Outward Bound的寓意是相近的。

2.心理拓展的核心元素

通过对心理拓展训练的多年实践与研究,结合诸多学者的概述,我们可以就心理拓展训练的特点得到以下几点基本共识:①体验性。心理拓展训练以自然或模拟自然环境为背景,绝大多数需要身体活动参与,以保障个体尤其是群体的体验基础,心理拓展训练中的一切收获、成长与突破都是在亲身尝试、经历、挑战的高峰体验后获得。②反思性。“心理拓展训练仅仅有学习者的身体力行(体)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对学习经验的领悟、体察和反思(验)”[1],成员共同交流与反思,才能将活动与生活相连,在反思中才能重构自己的经验,才能达到提升个人与社会价值认识的目的。③情感性。心理拓展训练所设置的场景、环节、目的都是使亲历者获得情感上的高峰体验,整个训练的过程不是达到一个技能或者一种知识,而是心理、人格、团队的突破成长,情感性是拓展训练的操作基础。④游戏性。游戏是手段的载体,比较易于接受,通过难易规则的设置,个人和团队才能够征服挑战。⑤隐喻性。心理拓展训练注重情景设置,训练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模拟、象征、隐喻,目的是实现从游戏中“移情”生活,通过实践实现从游戏到现实的“以小见大”。

综上所述,心理拓展训练的概念要始终把握住几个核心要素,我们认为心理拓展训练是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为重要理论基础,以个体发展和团队融合为追求,利用自然环境和有创意的模拟情境为平台,以经验、思维与身体活动结合为切入点,以体验学习圈为操作程序,注重反思与唤醒,唤醒情感、激发潜能、改善心智、磨炼意志、融入团队、完善人格为目的的综合性活动。

二、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心理拓展训练与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萌芽于20世纪初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由杜威学习理论中的“经验”引起的研究高潮,到上世纪70年代,大卫·库伯(David a.kolb)、伯纳德(Burnard.P)、贾维斯(Jarvis.P)等教育学家相继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理念。美国体验教育协会(AEE)在其官方网站给出了体验式学习的明确定义:“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哲学和方法论,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引导学习者从事直接经验,进行集中的反思,为了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明确价值观。”[2]从定义和特点上看,体验式学习和心理拓展训练极为相似,两者都是一种活动,都有体验,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再从历史发展脉络看,心理拓展训练与美国七十年代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验证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下成熟的拓展训练OB模式、国内模仿的PA课程模式,都在体验式学习理论体系基础上建构,并大量应用体验式学习理论,表明了二者之间确实有密切的关联。但是细分之下,仍有一些不同,一是产生背景不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针对的是学生的“教”与“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提出的;心理拓展训练是库尔特·哈恩最初针对德国执政者缺少信念和勇气而创设,后来在二战时期用于培养海上警戒和遇难船的自救和营救能力而创办的训练模式,更针对的是对人们意志和品质的培养。二是实施手段不同,体验式学习多运用于通常的教学,心理拓展训练运用一般都脱离于通常教学。三是概念范畴不同,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潮、教育理念,并不等同于、更不局限于一种训练模式之中,只能说心理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实践化产物,但不是唯一的应用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拓展训练模式中体验式学习的特征鲜明,但是自身缺少深厚的体系理论支持,一般归为体验式学习理论体系。通过上述对与体验式学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二者不能相混淆甚至直接画等号。

2.心理拓展训练与历奇教育

“传统的历奇教育”也称“历奇为本辅导”(Adventure Based counseling),来自于美国的“历奇计划”(Project Adventure)。所谓历奇,就是经历一些新鲜的事情。在历奇活动中,参训者必须要经历某些成功与挫败,不得不处理即时的危机。简单地说,历奇泛指带有刺激和危险成分的不寻常的、出乎意料的经历或事项。

从国外、香港历奇教育发展来看,历奇教育广泛地应用于心理辅导与治疗领域。从功能方面,历奇教育可分为发展性、预防性、补救性及治疗性等。在受众方面,从儿童、青少年、成人至家庭;从学生领袖至青少年罪犯;从性侵犯罪犯至性侵犯受害者;从商界领袖至退休人士;从精神病患者至癌病患者等。

值得注意的是,与心理拓展训练相比,历奇教育的培训师往往不以培训师作为职业,而是以教师、社工、职业治疗师、精神科医生及心理医生等为主。这与拓展训练尤其是以企业培训为主的商业性拓展训练有较大的差异。历奇教育在香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这得益于香港良好的义工体系。而在大陆,历奇教育未能体现出其依托公益资源致力于特殊人群精神领域改善的特点,多与心理拓展训练相混淆。但大陆学者对二者在探究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特点和功能有着较为一致的认同。

总而言之,与心理拓展训练相比,历奇教育的对象人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独特性,在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治疗中广泛应用,活动过程强调挑战负面行为、强化正面行为。历奇教育与拓展训练的关系近乎拓展训练与体育的关系,但更为亲密。拓展训练的对象人群包含了历奇教育的对象人群,目的、任务都涵盖了历奇教育所能涉及的范围。但在心理辅导、培训师人群、治疗领域,历奇教育更具针对性。

3.心理拓展训练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首次以政策文件形式出现是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表明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相对中小学“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是为克服应试教育弊端、对传统教育的优化和补充,其范畴之广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倡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从内容涵盖上看,素质教育不仅仅要求受教育者要有身体素质教育,还要求有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劳技素质、业务素质教育等,把学生“合格、全面”放在首位。从中也能得出,素质教育是个“完人”教育,涵盖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大,是教育的完美状态,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心理拓展训练较素质教育来说是个短期的间断性的培训。从内容上来看,心理拓展训练虽然也是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的完整人服务的,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与倾向性,更倾向于对培训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不能兼顾“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只能作为传统学校教育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但是从理念上来看,两者都是提倡“以人为中心”,以人和社会的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素质教育是国家层面的一种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心理拓展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模式,只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4.心理拓展训练与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有着自己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形态,是基于学生对社会实际的直接经验,联系学生自身的社会生活,将知识转化实践的实践性、拓展性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与传统教育所灌输的共性知识有所不同,更倾向的是现代教育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主要在于“建构经验”。综合实践活动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独立完成,而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出两点:一是综合实践活动概念的最终落脚点是一种教育形式;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凸显的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与心理拓展训练的理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拓展训练的课程一般是以体育课程为载体而体现的,综合实践活动是独立出来的一门课程。从面向对象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仅仅是针对中小学学生,较心理拓展训练针对面较窄。从活动的内容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较心理拓展训练涉及的面广而泛,内容包涵体育、科学、艺术、道德、生活、自然等众多学科知识。从开展的形式上都提倡自主与实践性,但综合实践活动提倡是走进生活、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进行综合实践能力的探究,而心理拓展能训练所需要的自然的或者预设的环境中进行,是对心智和潜能的深度开发,针对性强。

通过对心理拓展训练及相关概念的梳理,认为心理拓展训练与四者的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五者之间都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都以学生“体验”为落脚点。但是心理拓展训练得益于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式学习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模式,不能直接混淆画等号;心理拓展训练与历奇教育在实施对象、目的、任务和实施手段方面有着既区别又相似的关联;心理拓展训练与素质教育从范畴上有着不同;心理拓展训练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比,培养内容针对性更强。

参考文献:

[1]王灿明.体验学习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12):14-17.

[2][美]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著.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5.

[3]Martin Flavin.Kurt Hahns schools & legacy[M].American:The Middle Atlantic,1996.

[4]杨成.历奇为本辅导的本土化实践与启发.[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3:25-29.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素质教育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