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野玫瑰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2016-12-09 01:52文佳君李英琼罗广军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萘乙酸珲春嫩枝

文佳君,李英琼,李 旭,罗广军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珲春野玫瑰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文佳君,李英琼,李 旭,罗广军*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以珲春野生玫瑰新稍作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基质、木质化程度、留叶片数量等因素对其嫩枝扦插成活率、根数和根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珲春野玫瑰嫩枝扦插以1 000 mg/L萘乙酸处理,半木质化新稍作为插条,扦插基质为细河砂时成活率最高,可达75%。

玫瑰;嫩枝扦插;成活率;生长调节剂;基质

玫瑰(Rosarugosa)为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植物,是我国三级保护植物、吉林省一级保护植物[1]。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日本、朝鲜等地均有分布,在其他许多国家也被广泛种植。珲春敬信是吉林省唯一的野玫瑰滋生地[2]。它既是第四纪古生代孑遗植物,也是现今栽培玫瑰的野生祖先之一,珲春玫瑰是栽培玫瑰中很有价值的种质资源[3]。

玫瑰既是优良的绿化树种又是重要工业原料[4],有很高的开发价值,近年来玫瑰应用推广规模日益扩大。虽然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玫瑰扦插繁殖研究,但目前仅有少数玫瑰品种的扦插技术用于生产,尚有很多玫瑰品种扦插成活率不高,因此,有必要进行玫瑰扦插技术研究,以便使更多的玫瑰品种可以利用扦插方式进行苗木繁殖,满足生产需要。

枝条扦插繁殖是植物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具有可以缩短育苗周期、降低育苗成本、简单易行及能较好保持母本遗传性状等优点[5-6]。关于玫瑰扦插国内已有一些报道[7-11]。但多数是常见栽培种的探究,然而对于珲春野生玫瑰的专题研究甚少,仅刘海峰等[12]人对珲春野玫瑰进行扦插研究,而对于嫩枝扦插的研究尚未见研究报道。鉴于上述问题,该试验以珲春野生玫瑰作为材料,对其进行绿枝扦插的探究。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珲春野玫瑰嫩枝扦插提供依据,同时,对珲春野玫瑰的新品种选择、繁育技术及生产性、经济性等有一定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插条

试验材料取自吉林省珲春市图们江江口的沙丘地带,2015年8月,选择长势优良,无病虫害的3年生野生玫瑰(HY 1号)新稍。

1.1.2 扦插基质

使用3种不同的扦插基质。分别是细河砂(简称砂);细河砂∶腐殖土= 1∶1 (简称砂土);腐殖土。扦插床基质厚度20 cm。

1.2 方法

1.2.1 插条处理

按照木质化程度将新稍分为半木质化、嫩质化、硬质化3部分[13]。每部分分别剪成10 cm长的插条,每个插条带3~4个芽,上端平口,下端45°斜口,每个插条保留1 /3 或1 /2 叶片。修剪时在阴凉处,取完接穗后扎成捆,将插穗基部浸泡于1%高锰酸钾溶液中10~15 min 后清水冲干净,置于阴凉处备用。

1.2.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扦插前分别用500、1 000和1 500 mg/L的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和生根粉(ABT 1号)浸泡插条基部15 s,迅速垂直插入细河砂中。扦插深度5 cm,株行距5 cm×6 cm。每个浓度处理200个插条,重复3次,以清水为对照。

1.2.3 不同扦插基质处理

将处理好的插条用1 000 mg/L萘乙酸处理后,分别扦插到细河砂、砂土、腐殖土中。

1.2.4 不同木质化程度处理

将新稍枝条分为半木质化、嫩质化、硬质化3种木质化程度,将处理好的插条用1 000 mg/L萘乙酸处理,扦插到细河砂中。

1.2.5 保留插条数量处理

将处理好的插条分为2部分,一部分保留1/3~1/2叶片,另外一部分叶片全部摘除。用1 000 mg/L萘乙酸处理后,将插条扦插到细河砂中。

1.2.6 扦插后管理

空气湿度保持65%~85%,25 ℃以上覆盖遮阳网。每天10~11点浇水1次,下午2点浇水1次,每次喷水量以叶片上接到水即可[14]。20 d左右生根,生根后增加浇水和通气次数。

1.3 调查项目及数据分析

调查插条成活率、单株平均根数、平均根系长度。试验数据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邓肯式新复极差和T检验法作显著性差异分析,显著水平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萘乙酸、吲哚丁酸和生根粉对插条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平均根长度以1 000 mg/L萘乙酸处理最佳,平均每株根系长度接近10 cm。成活率以1 000 mg/L萘乙酸处理最佳,可达75%。平均根数以500 mg/L吲哚丁酸处理最佳,平均每株可达40个须根,平均成活率为57.50%,成活率仅次于1 000 mg/L的萘乙酸处理,所以,最佳处理是1 000 mg/L萘乙酸,其次是500 mg/L吲哚丁酸处理。从整体效果来看,吲哚丁酸和萘乙酸处理好于生根粉处理。以成活率作为实际生产的主要因素,综合来看珲春野玫瑰嫩枝扦插以1 000 mg/L萘乙酸处理最佳。

表1 不同浓度萘乙酸、吲哚丁酸和生根粉对扦插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

注:表中不同字母表示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2.2 新稍不同木质化程度对插条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

植物新稍木质化程度不同对于植物扦插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以及生根具有一定的影响。经过1 000 mg/L萘乙酸处理,珲春野玫瑰半木质化新稍作为插条效果最佳(表2),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均显著高于嫩质化和硬质新稍(P<0.05)。新稍太嫩扦插过程操作不方便,当年生新稍硬质化部分可能即将进入休眠期导致扦插生长和成活效果不佳。

表2 新稍不同木质化程度对插条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扦插基质对插条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

扦插基质不同影响木本植物扦插成活率,珲春野玫瑰未木质化插条经过1 000 mg/L萘乙酸处理后,扦插基质为细河沙时成活率最高,达到75%,显著高于其他2种扦插基质(P<0.05)。

表3 不同扦插基质对插条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

2.4 叶片数量对插条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珲春野玫瑰扦插过程中叶片保留数量对于扦插成活率和平均根数影响不大,但对于平均根长度影响效果显著,即不保留叶片处理平均根长度显著大于略有保留叶片处理(1/3~1/2)(P<0.05)。适当保留叶片有利于后期扦插苗光合作用贮藏能量[15],但不保留叶片促进根长度伸长的现象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表4 叶片数量对插条生根及成活率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关于野玫瑰扦插繁殖已经有所报道,刘海峰等[12]人对野生玫瑰进行扦插繁殖研究的结果表明,用外源激素20 mg/L IBA浸泡插穗基部20 h,以珍珠岩∶沙子1∶1 作为基质,生根率可达73.48%。王新刚等[7]人以“珲春”、“牟平”、“唐红”、“紫枝”等4个玫瑰品种的插穗为试材,研究激素、基质、扦插方式等因素对其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率最高的组合是ABT150 mg/L+蛭石,混合基质扦插的成活率高于单一基质。李敏等[11]人研究了激素种类、激素处理时间以及扦插基质对2 种大马士革玫瑰( Cloire Guilan 和Rose de rescht) 扦插生根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50 mg/kg IBA 浸泡插穗0.5 h的Cloire Guilan和50 mg/kg ABT 浸泡插穗0.5 h的Rose de rescht的扦插生根率较其他处理高;Cloire Guilan 经50 mg/kg NAA浸泡1.0 h、IBA 浸泡0.5和1.0 h以及ABT浸泡2.0 h的插穗生根率较高,Rose de rescht 经50 mg/kg NAA 浸泡2.0 h、IBA 浸泡2.0 h以及ABT浸泡1.0 h的插穗生根率较高;河沙∶蛭石∶园土= 2∶1∶1 的扦插基质更适合2 个大马士革玫瑰品种扦插。刘玮[16]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3个方面研究了生长素对3个品种玫瑰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发现ABT生根粉对3个品种玫瑰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最明显,吲哚乙酸(IAA)和α-萘乙酸(α-NAA)的作用较明显。

该试验以珲春野生玫瑰新稍为材料,研究激素、基质、木质化程度、留叶片数量等因素对其嫩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珲春野玫瑰嫩枝扦插以1 000 mg/L萘乙酸处理,半木质化新稍作为插条,扦插基质为细河砂时成活率最高,可达到75%。扦插基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嫩枝扦插的成活率[17],在实际生产上应该适当根据具体情况多次探究基质的搭配和比例。吲哚丁酸有促进根数增多的效果而萘

[][]

乙酸有促进根伸长的效果,此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究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在不影响成活率的前提下,根数和根长是否可以均达到最佳。

[1] 余国亮.蔷薇属三物种MYB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玫瑰MYB基因克隆及超表达载体的构建[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2] 郑明焕,金明植,全炳武.珲春野玫瑰的生物学特性[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5,27(01):61-64.

[3] 王辉.基于遗传多样性的中国油用玫瑰种质资源分类与评价[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4] 张中华.吉林森工集团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效益评价与保障政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5] 孔令营,徐清琴.园林植物扦插育苗技术[J].现代园艺,2014(19):53-55.

[6] 邢菊香,蓝登明,李燕南.沙棘硬枝扦插生根情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02):153-155.

[7] 王新刚,赵兰勇,丁一鸣,等.不同品种玫瑰扦插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2(08):72-74.

[8] 孙建勇.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瑰扦插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16):29.

[9] 王正功,王红.玫瑰扦插繁殖技术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9(02):85-86.

[10] 郭孟瑶,全炳武,刘海峰.野生玫瑰扦插方法的研究[J].甘肃农业,2006(07):231-232.

[11] 李敏,王朴,路喆,等.不同激素、处理时间及基质对两种大马士革玫瑰扦插生根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6,32(01):207-210.

[12] 刘海峰,全炳武,郭孟瑶,等.野生玫瑰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6,28(02):83-87.

[13] 徐姗.北京观光农业园区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4] 于春祥,迟峰,赫丹.软枣猕猴桃栽培技术[J].新农业,2016(05):24-27.

[15] 张云.棘茎楤木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2014.

[16] 刘玮.生长素处理对玫瑰扦插成活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09):51-52.

[17] 吕跃东,姚颖,刘忠玲,等.不同基质激素对笃斯越桔扦插生根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5(02):53-54.

Studies on a twig cutting breed technique of Hunchun wild Rosa rogusa thunb

WEN Jiajun, LI Yingqiong, LI Xu, LUO Guangjun*

(AgriculturalCollegeofYanbianUniversity,YanjiJilin133002,China)

The wildRosarogusaThunb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effects of hormone treatment, cutting medium, degree of lignification and number of leaves left on twig cuttage survival rate, root and root length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unchun wild rose twig cuttings reached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 of 75% with 1 000 mg/L NAA treatment, when semi-woody new shoots as cuttings and river sand as the cutting substrate.

Rosarogusa; twig cuttings; survival rate; hormone; medium

2016-06-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068);延边大学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ydbksky2016368)

文佳君(1993—),女,吉林长春人,在读学士,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栽培。罗广军为通信作者,

E-mail:gjluo999@163.com

1004-7999(2016)03-0226-03

10.13478/j.cnki.jasyu.2016.03.008

S685.12

A

猜你喜欢
萘乙酸珲春嫩枝
不同生根促进剂对玉树水培诱导的影响
早春的嫩枝
钻天柳嫩枝扦插苗生长特性研究及优良单株选择
乙酸溶液浓度对提高迎春硬枝扦插生根规律的影响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胆碱·萘乙酸可湿性粉剂中萘乙酸含量
美国红枫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裂叶垂枝桦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复硝酚钠与萘乙酸处理对红花羊蹄甲扦插效果的影响
清代珲春副都统衙门档之户口册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