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江花山岩画的特点与价值
——以对比分析为视角

2016-12-10 05:50韩博雅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

韩博雅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120)

左江花山岩画的特点与价值
——以对比分析为视角

韩博雅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120)

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左江地区沿江两岸崖壁上,以人物正立和侧立两种图像的重复构图,通过数量增减和尺寸的错放形成变化,具有规模庞大、分布集中,图像单一、重复性强,高悬崖壁、位置特殊以及时间相对确定的特点。文章通过将左江花山岩画与我国西南地区其他岩画,南亚、东南亚岩画,欧洲岩画,非洲岩画,美洲岩画,大洋洲岩画等在岩画位置、持续时间、颜料颜色、绘制技法和岩画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进一步展现左江花山岩画作为西南岩画系统中独特的一类的独特价值。

左江;岩画;花山;对比分析

1 左江花山岩画的概况及特点[1-4]

岩画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艺术类型,目前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120多个国家都有发现。这些岩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含义深刻。相比于音乐、舞蹈等不易留存的古老艺术形式,岩画因其完好的保存,使后人能够对当时的文明和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左江地区的左江花山岩画群大部分分布在沿江两岸的崖壁上,它们分布密集、内容丰富、内涵特殊,是我国岩画遗存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左江花山岩画以朱色涂绘的人形图像集中分布所表现的共同内涵,表达了特定的场景与社会功能,是西南民族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根据《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中的统计,在从最北端大新县的画山到最南端宁明的朱山一带,共有79个岩画点分布,其中70个位于沿江两岸,占总数的88.6%。这些岩画以宁明县耀达花山和龙州县棉江花山的岩画规模最大、图像最多。左江花山岩画于2016年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名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突出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

第一,规模很大,分布集中。左江花山岩画的区域数量点虽然在整个南亚、东南亚地区不是最多的,但是集中到同一时期、同一范围、同意地点的岩

画遗存,左江花山岩画无论是地点数量还是图像数量,都是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具体到单个地点的岩画规模来看,左江的宁明耀达左江花山岩画点是目前所知面积最大的、图像数量最多的,其中最大的单体人物形象高达3 m,在其他地方也未发现。

第二,位置分布特殊,景观别致。左江花山岩画群是沿江集中分布的,绝大多数的岩画点都位于临江而立的崖壁之上,这在中国西南、南亚及东南亚的岩画中都是罕见的。在左江花山岩画群已发现的79个地点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左江及其支流宁明江宁明至扶绥江段两岸的悬崖峭壁之上,岩画位置距离江面的位置较高,需要在江面仰首眺望。江水将数十个岩画地点串联起来,构建起了对左江花山岩画景观的独特观看模式——乘船沿江移动观看,使不同地点的岩画联结成为一个线状的整体。

第三,内容独特,母题单一。左江花山岩画的各个地点、组群的岩画内涵相对单一和集中,具有极强的重复性。岩画的构图元素绝大多数是人物,动物形象少且只有一种,其他图案如可能象征太阳和铜鼓的圆圈数量稍多却也只出现在早中期岩画上。人物形象只有正、侧两种姿势,其重复性不仅表现为在同一地点、群组的人物图像素材的重复,同时表现为不同地点、群组人物形象组合的重复。左江花山岩画正是通过不同的数量、大小的重复组合,完成内容的损益和意义的表达。

第四,左江花山岩画的时代相对明确。根据左江花山岩画中涉及的器物类型,以及岩画之间在考古学上的叠压打破关系,配合C14测年,可知左江花山岩画的有明确年代信息的画幅是在西汉前后,岩画主体的年代跨度约在战国早期至东汉,较晚地点的岩画或许延续时间略晚一些,但也不可能晚于南宋时期。岩画的断代往往需要配合考古遗存,或岩画内容中有明显的、具有断代意义的图像,世界大部分岩画因缺少这样的要素,往往无法确认初创、延续和结束的时间。因此,存在时间的相对明确也是左江花山岩画的重要特点。

左江花山岩画的特征是构成其观赏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将左江花山岩画与世界其他岩画进行对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左江花山岩画的独特性,及其在全球岩画体系中的位置。

2 我国西南地区其他岩画概况及价值特征[5-9]

2.1 我国西南地区其他岩画特征概述

从中国岩画的发现来看,左江花山岩画属于中国西南岩画系统,与黔、滇、渝、川、桂其他地区发现的岩画技法类似,都主要以红色颜料进行涂绘(而非刻绘),内容与题材均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从具体内容、构图单元、图画母题、表达主题等方面来看,西南岩画系统中不同区域的岩画都还体现着一定的地域特征(表1)。

表1 我国西南地区岩画情况表

2.2 左江花山岩画与我国西南地区岩画的比较

左江花山岩画与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发现的岩画遗存同属于中国岩画的西南岩画系统,从岩画分布的环境、技法、题材方面来看都有许多共同点。从分布环境来看,西南地区的岩画点大都位于较为陡峭的崖壁上,崖壁上部常有向前突出的石檐或崖壁内倾形成的岩厦,为岩画的保存提供了天然的遮蔽条件;从技法上来看,基本上都表现为红色颜料的涂绘图像;从内涵上来看,岩画所表现的场景均包括了人物、动物、器物、符号等图像,人物形象的绘制风格比较相似,均以简单的线条抽象人物轮廓,少有身体的细节描绘,通过人物的大小、头饰、佩饰等来区别人物的身份等信息。除了系统性的相似性之外,岩画在内涵上还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差异。

从岩画规模来看,无论是岩画点的数量、还是单个地点岩画的体量、单个图像的体积,都以左江花山岩画为最。左江花山岩画共有70余个地点组成,其中规模最大的宁明耀达左江花山岩画地点,画面长达100余m,各类图像近2 000个,其中最大的人像可达3 m高。中国西南地区其他岩画地点的岩画规模,难以与之比肩。

从分布环境来看,虽然都位于崖壁的岩阴下,只有左江花山岩画是位于临江而立的岩壁之上,虽然崖壁上有较多山洞,但几乎所有的岩画都绘于上有石檐或岩阴覆盖的垂直崖壁上或岩洞附近的崖壁上,而极少绘于岩洞中,仅少量图像出现于洞口外部;且岩画位置相对高度较高,绘制难度最大;同时左江临江分布的岩画点多位于河流转弯之处,岩画地点对面常见沙洲或台地环境。滇、黔、川、藏的其他岩画点分布环境则与左江有较大差异,最突出的就是这些岩画几乎都不是涂绘于临江的高崖上。

从岩画的图像上看,各地点的图像风格、构成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左江花山岩画的图像数量最多,其中人物的数量也最多,占图像总量的近90%,形态仅有正身、侧身两类,人物身体不绘制细节,人物形象程式化、一致性更突出,例如正身人像均为蹲踞式,双手上扬,双腿下蹲;侧身人像双手向上、双腿弯曲。而黔、川、桂中其他地点的岩画中,人物形态更为随意,也仅以线条表示,符号化的特征不明显,且常与马等动物形象共存,如贵州画马岩、珙县“僰人”岩画中都有一定的骑马图、牵马图等。从岩画所表现的场景上看,虽然西南岩画系统各岩画点的场景均是由人物、动物、器物等主要因素构成,但是从场景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则有很大差异。左江花山岩画的场景以动作一致的人物为主,表现的是某种纪念对象或宗教仪式的特殊场景。相比于左江花山岩画较为单一的场景内涵,西南其他各地点的岩画场景更丰富,具有明显的叙事风格。

3 南亚、东南亚地区岩画及其价值特征[10-12]

3.1 南亚、东南亚地区岩画特征概述

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背景来看,中国的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均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自然生态与地理环境相似,史前时代的文化就表现出相当的共性,历史时期居住的民族文化相似,且始终存在着往来与交流。这样的文化背景,也反映在该区域岩画风格与中国西南系统岩画的共性上,如绘画地点选择、岩画技法与颜料的运用、岩画图像的表达等(表2)。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从分布环境和岩画内容等方面来看,左江花山岩画又成为该区域岩画体系的特殊组成部分。

表2 南亚、东南亚地区岩画情况表

3.2 左江花山岩画与东南亚地区岩画特点对比分析

南亚、东南亚地区发现的岩画,与中国西南岩画系统一样,是世界涂绘类岩画的重要组成,已发现的岩画点也表现出很多共同的特点。首先,受南亚、东南亚地区炎热多雨气候的影响,该地区的岩画多分布在洞窟之中,或是在岩阴之处;其次,从绘画技法上看,均为颜料涂绘而成,颜料的颜色多样,绘画的风格有抽象和写实之分;从图像内容上看,水、陆不同环境的动物形象、人物形象、抽象符号等是岩画的基本构成因素,而画面的题材包括狩猎等经济生活、祭祀等宗教生活、战争等重大事件的记录。

虽然均是以涂绘技法表现的岩画遗存,左江花山岩画从分布环境、绘画技法与风格、图像内容等方面均与南亚、东南亚的岩画遗存存在着差异。

在分布环境方面,南亚、东南亚的岩画遗存多分布在河流流域的河谷山地中,与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左江临江崖壁上的选址截然不同;而且该地区岩画主要分布在洞穴与岩阴内部,而左江花山岩画除个别图像绘制于洞口除外,绝大多数画幅都布局在面江的较平整的崖壁之上。

在颜料与技法方面,左江花山岩画全部为朱色颜料的涂绘,颜色单一,而南亚、东南亚不同地点的岩画则多由多种色彩构成。例如印度皮摩波特卡岩画群中可识别的颜色有30多种,包括黑、棕、灰、绿、红、粉红、赭、黄、白等。

在图像风格方面,从整体来看,左江花山岩画的人物、器物虽然有阶段性的变化,但是总体风格基本一致,主要是采用平涂剪影的绘法,几乎不画对象的细节,仅突出特征点。而南亚、东南亚地区分布的岩画,尤其是延续时间较长的岩画地点,岩画的风格持续着发生着变化。例如印度的皮摩波特卡的岩画,图像既有涂绘式的,也有线描式的;人物形象以扭曲躯干形成的S形人物为特点,面部则不绘五官,极度概念化,而这种风格的人物形象又用四肢的不同形态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动作。

在岩画的画面场景方面,南亚、东南亚地区岩画内涵也更加多样化,动物形象在画面的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人物和动物图像共同组成的狩猎等经济生活场景最为突出。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岩画中,不同类型的水生、陆生动物图像是主要的构成因素,它们不仅反映了岩画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也表现了岩画绘制者的经济文化生活,这些内涵则基本不见于左江花山岩画中。

在岩画与岩葬的关系方面,在东南亚地区,相当一部分岩画遗存与丧葬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泰国东北部地区的岩画位于洞窟之内和岩厦之下,与当地族群的丧葬习俗有着密切关系;马来西亚岛屿岩画所在的洞穴,洞内发现有船棺葬遗存,而洞壁上的岩画多以丧船、舞蹈等殡葬场景为内容,与岩葬之间的关系密切。左江花山岩画有些地点虽有岩棺墓存在,但这些岩棺墓与岩画似乎并没有什么功能上的关联。

4 世界其他地区岩画概况及其价值特征

4.1 欧亚草原地区[13-15]

欧亚草原地带泛指横贯亚欧大陆的广阔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和疏灌丛地带,分布范围西起多瑙河下游的东欧平原,经西伯利亚平原、哈萨克丘陵、蒙古高原,直达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这是一个很大的地理范围,根据岩画的分布,可将其分为西伯利亚平原、蒙古高原、哈萨克斯坦丘陵3个区域(表3)。

总体来看,蒙古高原发现的岩画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开始的也比较早,岩画制作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在洞穴之中,主要采用雕琢的手法制作,少数为彩绘;内容以人和动物为主,题材包含了狩猎、畜牧、祭祀、战争,最特别的是出现许多车辆的图像,风格写实。哈萨克丘陵的岩画分布地点较为广泛,或在裸露岩石上或在悬崖峭壁上,时代延续较长,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中世纪时期,多采用刻画手法制作,内容以狩猎、放牧和祭祀为主,晚期受到阿拉伯文化影响较多。综合整个欧亚草原地带所发现的岩画内涵,该地区岩画的作画时间早,延续时间长,从石器时代、经青铜、铁器时代,一直延续至各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达几千年,许多在草原上活动过的族群都不同程度地留下了岩画遗存。这些草原岩画内容多样,特点鲜明,与左江花山岩画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

在岩画选址方面,与左江花山岩画临江的陡直崖壁、相对位置较高的选址特征不同,虽然欧亚草原地带的岩画与左江花山岩画都以山区的亲水区域为大的环境背景,但多散布在河谷、山麓,多见于地表崖面或地表出露的巨石表面,画面的相对高度较低,同时,这些岩画多与周边相关的遗址关系密切,是遗址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哈萨克斯坦的泰姆格里岩画

与周围的多处的居址、墓葬遗存同时共存。

从绘制技法来看,欧亚草原岩画属于雕刻类岩画系统,以凿刻、磨琢为主要特征,在雕刻的基础上再敷设颜料;左江花山岩画全部为朱色颜料的涂绘,颜色单一,而未见凿刻者。

从岩画内容方面,欧亚草原岩画系统中主体内涵的凿刻类岩画,以动物形象为核心,其次才是人物形象,主要表现狩猎、畜牧、战争等场面,还有人面像、车辆等,表现的是草原游牧民族生活中多样的生活;而左江花山岩画则基本上都是人物,只有一种特定的动物,表现的是山地农业民族原始崇拜中相对单一的内容。

从岩画功能方面,欧亚草原岩画是史前至历史时期生活在草原地带的不同族群的文化遗存,生动多样的岩画内容具有生活叙事、原始崇拜与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功能;相对于草原岩画漫长的形成过程,左江花山岩图像延续时间相对较短,是特定时期、特定人群基于某种特定原始思维的纪念性文化遗存。

表3 欧亚草原地区岩画情况表

4.2 非洲地区[12,16]

非洲的岩画艺术风格存在南北的差异,可以分为:北部的撒哈拉沙漠的干燥地区,中部和东部非洲的岩画,以及南部非洲布须曼人的岩画。

撒哈拉北部的岩画覆盖了北非十几个国家,在已经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岩画遗址中,有半数集中在塔西里 .阿杰尔。在这里,岩画的内容偏向写实,动物种类的更迭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判断岩画年代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些内容,撒哈拉北部的岩画可以被分为狩猎阶段、放牧阶段、养马阶段和骆驼阶段(表4)。在非洲的东部,岩画大多集中在坦桑尼亚的中央高地,有约330个岩画点。非洲东部和南部的布须曼人岩画在空间分布上也相当广泛,赞比亚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莫桑比克等国家,都有岩画发现(表5)。

表4 撒哈拉北部地区岩画分期情况表

表5 非洲地区岩画情况表

总结来说,非洲岩画的特点为:分布的地理环境以地面上的岩阴和岩石表面为主,几乎没有位于洞窟之内或水道两侧的岩画;非洲岩画的内容丰富,既有写实主义的人物、动物,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狩猎情况,甚至记录下了西方殖民者的铁蹄,也有抽象的风格,用符号或几何形状记录事件、表达宗教崇拜或进行装饰;绘制技法多样,有刻有绘,使用颜色丰富,出现了橙色、绿色等岩画艺术中较为少见的颜色。非洲地区的岩画独具特色、风格鲜明,与左江花山岩画的区别在于:

在岩画选址方面,非洲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地表为沙漠和巨石,岩画往往位于人们作为休息或躲避的场所的岩厦,或者位于巨石之上,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呈现出广袤雄伟的风格;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崖壁之上,位置较高,相比于前者来讲更不容易遭到破坏,与周围的山水环境相结合,是一种典型的亚热带的风景。

从岩画内容和风格上看,非洲地区的岩画的风格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以塔西里岩画为例,该地区岩画以绘制具有热带草原特征的内容为主,包括动物、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等,岩画在风格上从抽象变为写实,再不断固定化和符号化。相比之下,左江花山岩画的内容和风格一直都比较稳定,人物、动物与器物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所构建出来的场景大都相似。

在岩画的绘制技法和所施颜料方面,非洲岩画往往是刻绘结合,采用平涂、线描,或者在轮廓内涂色等。相比之下,左江花山岩画在绘制方法上统

一采用平涂的技法,颜料采用赭红色。

4.3 欧洲地区[17]

欧洲的岩画分布非常广泛,主要有17个规模较大的岩画集中点,分布在25个国家。根据岩画的集中情况、风格和时代,欧洲的岩画主要分为6个地区:法兰克-坎塔布里亚地区、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俄国卡累利阿白海之滨和奥涅加湖畔和阿塞拜疆柯贝斯坦地区。岩画在欧洲主要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旧石器时代的狩猎艺术;晚期是从中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有文字的时代,推测是由从事复杂经济活动的人群所创造的。早期岩画的分布地区为:法兰克-坎塔布里亚地区、中欧以及意大利、罗马尼亚及葡萄牙等国家;晚期的岩画则遍布整个欧洲(表6)。

表6 欧洲地区岩画情况表

欧洲岩画在分布上的自然地理环境上各异,包括洞窟、岩阴、巨石之上,但以洞窟岩画最为主要。配合岩画,往往发现有相关的考古学遗存,为判断岩画的时代、绘制者族属、岩画的绘制方法和内容的内涵意义具有很大的辅助功能。岩画内容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变化较大,但综合来看,动物题材占有最大的比重,其内容包括野牛、驯鹿、野马、山羊、羚羊、熊等欧洲常见的动物;在绘制风格上,写实占较大的比重,许多岩画都具有故事性;绘制方法丰富,有刻有绘,涂绘主要用来辅助雕刻,以红、黑、赭石最为主要。左江花山岩画与欧洲的岩画的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在岩画环境方面,欧洲岩画以洞窟岩画为主,而左江花山岩画不仅位于陡峭的崖壁上,而且位置较高、难以接近,观赏角度相对特殊。不同的环境,使得岩画在绘制以及观赏方面都存在不同。对于欧洲岩画,人们可以进入洞穴近距离观赏;而左江花山岩画难以接近。同时,左江花山岩画周围的河流环境也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水道的延续使岩画不再局限于静态,而是在一条动态的交通线上。岩画在呈现上突破了单独的点,而构成了一个序列。

在岩画内容和风格方面,欧洲大部分岩画在内容和风格上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在内容变化很大,作品写实性和抽象性风格有所交替。而左江花山岩画从内容和风格都一直相对稳定。

在颜料与绘制技法上,左江左江花山岩画是由以氧化铁为主要原料的红褐色单色平涂完成的,颜色单纯是左江花山岩画区别于欧洲许多岩画的特点。欧洲岩画曾发现有白、黄、桔、红、棕、黑等颜料的色块30块,同时采用刻绘相结合的绘制方式。

4.4 美洲地区[17]

美洲岩画自北向南分有:阿拉斯加岩画点、加拿大北方森林岩画、美国大盆地岩画、墨西哥圣弗兰西斯科山脉岩画、阿根廷诺斯·玛诺斯洞窟岩画、巴西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在绘制技法方面,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均为岩壁画,以颜料凃绘,而美洲则是岩壁画和岩刻两种形式并存。从颜料的构成

及颜色上来看,相比于左江花山岩画以朱色为主色调以外,北美的岩画还有红、黑、白、黄等色彩。在绘画题材及场景方面,相较于左江花山岩画,岩画场景更丰富。神话、动物主题、阿拉斯加人面像、阿根廷诺斯 .玛诺斯洞窟的手印均为美洲地区具有特色的题材。在岩画表现的内涵方面,左江花山岩画表现的场景以人群集会为主,具有较强的仪式性功能,这种以仪式为主题的岩绘同样发现于巴西卡皮瓦拉山国家公园,这里的壁画色彩同样以朱色为主,仪式通常围绕着树木祭拜、狩猎等场景展开。

综上,左江花山岩画与美洲地区岩画在颜料构成、色彩、题材及表现内涵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美洲地区的岩画总体更为多元,色彩相对丰富,表现的内容中动物、神怪主题为当地特色。

4.5 大洋洲地区[17-18]

澳大利亚的岩画数量多、历史悠久、样式丰富,可谓大洋洲地区岩画的集中地,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的阿纳姆地(Arnhem land),西澳大利亚的金伯利(Kimberley)高原和东北部昆士兰州的劳拉(Laura)。例如阿纳姆地岩壁画群、金伯利高原岩画、昆士兰州劳拉崖壁画、塔斯马尼亚岛岩刻、乌鲁鲁国家公园与艾尔斯巨岩岩画群和卡卡杜公园岩画。澳大利亚岩画的创作者为当地土著民族,这些生动、独特的岩画多展示其英雄祖先的神话传说、创世故事。

在分布环境上,澳大利亚岩画和左江花山岩画有相似之处,如阿纳姆地岩壁画也有不少绘于崖壁之上,但澳大利亚岩画分布环境总体相对来说更为多样。如许多岩画分布于悬崖、山石之下,以防避热带暴雨,而克勒莱德山、卡卡杜国家公园岩画等则绘制在岩洞之内。这些都与左江绝大多数岩画布局在临江崖壁上的选址有较大区别。

在岩画颜料及技巧方面,澳大利亚岩画色彩相对丰富,如昆士兰州劳拉崖壁画,尽管红色是最为常用的色彩,但白、黄、黑色的使用也较常见。乌鲁鲁国家公园中,绘有红、黑、黄、蓝诸色描绘的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象征虹霓的巨蛇(即汪吉纳)、袋鼠等。

在绘制技法上,澳大利亚岩画的绘制技法相较左江花山岩画更为多样,如克勒莱德山的人面像岩刻、塔斯马尼亚岛的抽象主义岩刻、昆士兰州劳拉崖壁画中亦有少量使用模板和岩刻的技术。

在绘画题材及场景方面,左江花山岩画和澳大利亚的米米风格岩画中都有反映人群集会场景的图像,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岩画题材更为丰富,涉及动物、精灵以及神话故事等。

在图像风格方面,澳大利亚岩画反映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北部岩画多为自然主义风格;抽象符号风格的岩画集中于从新南威尔士州海岸到西澳大利亚的区域;在澳大利亚中部和西北部地区,以“汪其纳”岩画独具特色。

5 对比分析结论

岩画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古老的艺术形式。人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产生的行为和习惯,使岩画的绘制位置有所不同,例如在非洲很多炎热的地区,岩画绘制在岩厦的位置,而欧洲大部分岩画位于日常生活的洞窟之中,与左江花山岩画位于高悬的崖壁之上截然不同。同时,岩画绘制位置的不同也造成了欣赏方式和遗产构成上的差异:左江花山岩画本体和周围的山崖等自然环境相结合,通过一条自然水道相连,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岩画也是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重要反映。许多地区的动物图像记录了这一地区动物物种的出现与消失,以及该地区人们在狩猎、放牧等生活的基本情况。左江花山岩画是基于左江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该地区的族属、社会文化绘制而成的,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具有明显的特征。

总结来讲,左江花山岩画因其所处的独特环境,以及绘制岩画的特殊族属,呈现出了与南亚、东南亚,欧亚草原地区,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岩画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当时人顺应花山地区的自然环境,使用了搭架、悬绳或者攀登的方法,完成了一组一组的岩画的绘制。如今,以明江为纽带,左江花山岩画作为我国西南岩画系统中独特的一类,展现出了特有的价值特征。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M]//王克荣,邱钟仑,陈远章.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3] 李淼,刘芳.世界岩画资料图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4] 唐华.花山文化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1- 345.

[5] 和力民.金沙江流域夯桑柯岩画的考察与研究[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4)∶26-3 2,95.

[6] 四川省博物馆,珙县文化馆.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及岩画调查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7] 汪宁生.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M]//汪宁生论著萃编.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1- 130.

[8] 吴沄.金沙江洛吉岩画点调查记录及初步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8)∶53- 58.

[9] 杨天佑.云南元江它克崖画[J].文物,1986(7)∶36- 40.

[10] 陈兆复.古代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1- 248.

[11] 陈兆复,刑琏.外国岩画发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 437.

[12] 陈兆复,邢琏.世界岩画·I·亚非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1- 190.

[13] А.П.Οкладников.希什金诺岩画∶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古代文化遗存[C]//陈弘法,译.亚欧草原岩画艺术论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 90.

[14] А.П.Οкладников.贝加尔湖岩画∶西伯利亚各民族古代文化遗存[C]//陈弘法,译.亚欧草原岩画艺术论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290.

[15] 迈尔达.蒙古历史文化遗存[M].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81.

[16] 盖林山.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1- 476.

[17] 陈兆复,刑琏.世界岩画II 欧美大洋洲卷[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1- 3 99.

[18] 李洪甫.太平洋岩画[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1- 464.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 Huashan Rock Art, Zuojia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HAN Boya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Group,Beijing 100120,China)

Zuojiang Huashan rock art is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cliffs of Zuojiang River. It consists of repeated facial frontal and profile images of human with different size and numbers. It has features of large scale, concentrating distribution, repetitive images, exact time and so on. This article will compare Huashan rock art with rock paintings in southwest China, South Asia, Southeast Asia, Europe, Africa, American and Oceania in the aspects of location, duration, painted color, painted methods and contents. And in this process, it will show the distinctive value of Huashan rock art, which is a peculiar category in the system of southwestern rock art in China.

Zuojiang;rock art;Huanshan;comparative analysis

K879.42

A

韩博雅(1990-),女,助理建筑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E- mail∶hanboya@126.com.

猜你喜欢
左江花山岩画
“五花山”的由来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木棉花英雄花
题花山寺壁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悠悠左江情
魅力左江
出神入画——全国知名画家走进花山作品选登
广西左江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探析
阴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