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学能力提升的探索

2016-12-12 07:14福建省南平市第九中学陈晓敏
学苑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理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福建省南平市第九中学 陈晓敏

初中语文自学能力提升的探索

福建省南平市第九中学陈晓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还要通过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自学教学理念主体

教是为了不教,这看似矛盾的话,其实正点中了教与学的矛盾同一点上。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置和教学理念,都要本着这一理念而设置。教,就是为了不教。这里面蕴含着一个道理,那就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这一理念。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学探索。

一、转变教学理念

所谓转变教学理念,其实是指转变那些滞后的不适应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陈旧思维。比如,有些教师认为,课文就应该由老师一点一点地讲给学生听,否则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还谈什么做题?于是,这样的老师就面面俱到地给学生讲,在他们眼里,学生是不会自己弄懂文章的,认为学生没有这种能力,必须靠老师把文章分析给他们。殊不知,如果教师不给学生自己尝试的机会,他们何时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从教师的角度,就已经把学生定格为低能了。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眼光看待学生,事事为学生做,但做了就能收到想要的结果吗?事实往往是这样的,由于学生没有自我锻炼的机会,自学能力极差,如果靠死记硬背的语文知识,那考试分数一定高,可一旦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那学生就会很被动,因为平时就没有过这样的尝试,也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学生一旦失去了教师的讲解和帮助,他们就变得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就会在考查能力为主的试卷面前打败仗。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思维,把学习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得到过程,也就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敢于尝试,教师也要敢于放手。我在推行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是一节课讲不了什么东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就很慢,再加上还要讨论解决,因此,课堂效率开始时比较低。也就因为这个问题,大多数教师也有过尝试的想法,但一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退缩了,他们赶紧又回到了旧的老路上,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起来。我则不然,我坚持着把课堂还给学生,哪怕慢,我也不发慌,而是引导学生坚持,引导学生做好能力提升的每项自学设置,时间一长,就见到了成效。要转变的理念包括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展示自学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学会倾听等待,教师不能犯拔苗助长的错误,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甘于示弱等等。这些理念,需要教师有步骤有顺序地贯彻到教学当中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半途而废。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些教师对此置之不理。教师讲课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教学任务完不成没法向教研组交代。殊不知,教学任务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哪一个更重要?这一点就能看出教师是否急功近利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肯定需要时间,而且肯定见效很慢,不如教师自己讲,学生哪里不会就告诉学生,然后就让学生记住,考试的时候还不用学生怎么动脑筋,这多省事?于是大多数教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就赶进度,而置学生的能力于不顾。为了纠正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我从备课的形式和思路两个方面做了调整。一个单元,我重点讲一两篇,这一两篇中,我把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把握相关的规律。例如在讲《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的时候,我用的时间比较长,别的老师只用了三两课时,我却用了五课时。第一课时,我重点放在朗诵上,我觉得散文不读不行,不读,不能悟到其中的味道,就像一道味道极美的大餐,只是看,只是听别人讲怎么好吃,这还不够,关键自己得亲自尝尝。而读,或默读,或朗读,都能帮助学生细细品味,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品味的过程,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不用教师什么内容都帮助理解,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所得。读完之后,让同学之间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品读感受,教师在这个时候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这就是教师自身角色的改变,别一味地高高在上,喋喋不休地讲来讲去,学生真的不爱听,他们心中有很多个性的解读,他们很想让别人来听听自己的想法,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表达能力的培养。敢说,并顺利地组织语言,从容不迫,有条理地讲出来,这也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就锻炼了两种。

当学生充分地读了文章之后,我把总结文章结构框架的规律教给学生。文章的内容结构,就是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写的目的是什么,遵循什么顺序等。我以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为例文,教给学生先理出文章的脉络。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文章当中济南冬天的特点,这些特点,要靠学生自己总结出来,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着学生找出来,然后再用适当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时,教师一定要沉住气,不能怕耽误时间,就把答案告诉学生,这就等于越俎代庖,拔苗助长。当学生终于说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再解决相关的描写方法的问题。最后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三个点解决完了,学生的能力既得到了锻炼,又懂得了相关的阅读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的相关知识点、规律要做好笔记。剩下的文章,就让学生来练兵。我把文章的知识点以题的形式印出来,模式大致如下:1.作者简介;2.解题;3.生字的读音及解释;4.文章的写作思路;5.被描写事物的特点,所用的修辞;6.文章中心及作者的感情;7.结构特色;8.和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题,有分值。打印出来给学生,前四项让学生课下解决,后面的内容课上解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先独立突破,再小组交流互通有无,当这些问题解决了之后,教师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示自己自学的结果。一个小组读自己的结果,如果有问题,别的小组可以补充。如果遇到共同的有难度的问题,这时候,教师再出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解才是有效的,不是填鸭式的。学生因为有了真正的困惑,所以都会主动而认真地听。在经过这样反复的锻炼之后,学生既提升了自学能力,又提升了阅读题答题能力,文本被充分地利用,在考试中,学生答阅读题的时候,能快速准确地审题并组织答案。结果当然会比较理想。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比教师为了讲课而讲课要明智的多。在期中考试之后,我们班同学的阅读题明显比兄弟班答得好,一些答题技巧明显得已经掌握住了,这得力于我敢于放手,敢于让学生锻炼。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古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如此。现代社会的经济和科技都得到迅猛的发展,学生们作为新新人类,他们是未来的主人,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的变化,并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去应对一切变化。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书育人,而在于将知识传播给学生们,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们学习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让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变化。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为主,而基础教学是渗透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的。笔者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方面入手,讲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运用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大头”,也是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要平台。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主导者的角色,从文章主旨解析到内容分析和解答统统一手包办,而学生们参与较少,不利于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必须让学生们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在各个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学习意识,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必须加强师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互动,由教师主导更多地向学生参与转变。以《孔乙己》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在课前阅读文章并且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先生的基本资料,了解《孔乙己》出于哪种社会情境下,了解《孔乙己》的写作背景等,并且为学生们提出一些与文章主旨相关的问题,如孔乙己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塑造原型等。如此一来,学生们会在上课之前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对文章进行一番自我解读,从自身的角度思考孔乙己这一人物的一生。

总之,教师倡导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们必须加强自我学习计划的调节、增强学习计划的自我监督、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这就关系到学生们能否加强自我控制。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形成比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集体学习和互助学习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实践,训练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相互监督对方的默写和背诵情况,不仅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有利于学生们在相互学习、互相监督的过程中,受到自尊心和求胜心的驱使,在集体中寻求更好的表现。学生们会更大程度地激发出自身的学习潜力,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将自己的学习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在集体的鼓励和刺激下,不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理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