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2016-12-13 09:15姜丽花金清陈良许东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浆细胞哺乳期乳腺炎

姜丽花 金清 陈良 许东峰

高频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姜丽花 金清 陈良 许东峰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二维及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征,结合临床和病理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析二维声像图及超声弹性成像的数据,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归纳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73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平均年龄(42±10.76)岁,单侧多发,临床表现为乳房触痛、触及包块。超声表现多为不规则性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边缘及短条状血流信号,弹性成像病灶评分多≤3分。结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具有一定声像图特征,好发于育龄经产妇女,结合临床资料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准确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

非哺乳期乳腺炎指成人在非妊娠、非哺乳期状态下的乳腺炎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不典型,部分临床表现与乳腺癌重叠,容易误诊[1]。本文回顾分析73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声像图特征,对照临床和病理加以分析和讨论,旨在提高超声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因乳腺肿块在我院行手术或穿刺经病理证实为炎性病变的7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2±10.76)岁,共计76个病灶;51例主诉乳房触及疼痛性包块,余22例无自觉症状,因体检发现或无意触及包块就诊。72例有生育史,处于非哺乳期,其中31例否认哺乳期乳腺炎病史。11例妇女已绝经。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采用日立preirus、PHILIPS-iE33、三星PS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2 MHz,选用乳腺低速血流条件。

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乳房,采用直接探测法,重点观察病灶的大小和形态、边界是否清晰、内部回声和后方效应、腋下淋巴结情况,通过CDFI观察肿块及腋窝淋巴结血流分布。血流信号按Adler方法分级,病灶内无血流信号显示为0级;见点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为I级;1个断面见1~2条长度小于病灶长径的血管为II级;1个断面上有3条以上血管或呈弥漫性网状血流为III级。在获得病灶清晰的二维图像后启动弹性成像模式,获得较稳定的弹性图像后用弹性成像5分法进行评价,并通过测量病灶与同一深度正常乳腺组织的应变率比值来反映图像的硬度。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判定标准:评分≥4分的诊断为恶性;≤3分的诊断为良性,囊性病灶表现为蓝、绿、红相间即BGR(Blue Green Red)征像,评0分。

1.3 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标准:(1)浆细胞性乳腺炎早期病理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伴管腔内脂质分泌物积聚,形成脓肿时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白细胞浸润。后期导管周围小灶性脂肪坏死,以浆细胞浸润为主,导管壁因纤维化而增厚;(2)肉芽肿性乳腺炎以乳腺为小叶单位,内有多种炎细胞浸润,可伴微小脓肿。

2 结果

2.1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

(1)肿块最长径约2.2~9.6 cm,平均(6.31±2.16)cm。(2)47例单侧乳腺发病,26例累及双侧乳腺。(3)56个肿块成不规则形,其中5个肿块延续至乳房后间隙;其余表现为规则的圆形(3/76)或椭圆形(17/76)。(4)63个病灶边界不清,13个病灶边界清晰。(5)34例表现为混合性包块内含小区无回声,42例为低回声包块且内部回声大多不均匀。(6)9例无回声区内可见高回声光点流动,7例内可见微小的强回声光斑,3例内显示直径>2 mm的粗大钙化灶。(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Ⅱ级血流信号最多(38.16%),Ⅲ级血流信号最少(5.26%)。(8)超声显示腋窝淋巴结肿大者19例,仅1例淋巴门结构消失,其余均可见淋巴门结构。

2.2 弹性成像

本研究中有26个病例(共27个病灶)在术前实施了超声弹性成像。这些病灶中有2个评分4分,8个评分3分,13个评分2分,3个评分1分,1个评0分。

2.3 BI-RADS 超声分级

采用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超声BI-RADS分类标准[2]。BI RADS 1级、2级、3级和4A级诊断为良性病变(因4A良性概率达90%,故列在良性病变内)。BI RADS 4B级、4C级和5级、6级诊断为恶性病变。BI RADS 0级为资料不详,存在着恶性风险,本研究亦将其归为恶性。本研究中76个病例,其中预测为良性者为71个,预测为恶性者5个,误诊率为6.6%,见表1。

表1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理和超声分级(n)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感染,以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对多见,其特点是全身反应轻微而局部表现明显[1]。王先明等[3]认为:该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倾向于反复发作,发病与怀孕和哺乳无关。而刘璐[4]等认为生育次数多、初潮年龄晚、肥胖可增加该病发病风险,初育年龄晚可降低该病的发病风险。对于本病的病因目前仍有争议,比较接受的观点认为乳腺导管的阻塞或局部狭窄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5]。通常情况下柱状上皮细胞覆盖乳管内,而鳞状上皮细胞仅覆盖靠近乳头开口的膨大部分,若其过度向内延伸,乳腺导管会被其角化碎屑和磷脂阻塞,富于刺激性的磷脂还可诱发管壁破损,进而引起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引起该病理变化的常见病因有如下几点:(1)既往有哺乳期乳腺炎,使该区域的乳腺导管闭塞或狭窄。本组病例中有41例曾被诊断为哺乳期乳腺炎,占56.2%。(2)女性绝经后因卵巢功能减退和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乳腺导管萎缩、管壁退行性改变,引起导管阻塞和分泌物积聚。本组病例中绝经妇女11例,占15.1%。(3)乳头先天性发育不良,如畸形、凹陷等导致乳管阻塞或不畅。本组病例中有5例,占6.8%。非特异性乳腺炎常单侧发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乳腺肿块、脓肿、窦道或溃疡。本组患者症状比较典型,73例患者均存在可触及的乳房肿块,大多数单侧发病(70/73),大多伴有轻度及以上疼痛(51/73),部分存在皮肤红肿(9/73),极少数伴有皮肤破溃(1/73)。

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多数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占位效应不明显,形态多数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呈强弱交错,彩色多普勒表现为边缘型短条状血流信号(图A),原因可能是慢性炎症渗出相对较少,以周边组织修复增生为主,因此病变周边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扩张血流增加[6]。本组病例中准确诊断为炎性病变的13个病灶均具有上述特征,病理报告为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主。

以下几种情况超声难以准确诊断:(1)范围较局限,呈中等回声或高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超声往往能判断其为良性病变,而难以准确提示其为炎性病变(图B)。(2)内部出现强回声,超声无法分辨钙化和纤维化的强回声,易将出现这一征象时误诊为乳腺癌(图C)。(3)病程较长,同时存在着急慢性炎症,中央组织坏死形成脓肿呈不规则的低回声,而周边组织修复增生呈高回声(图D),超声易将其误诊为乳腺癌。

BI-RADS分级诊断以其简单明了的分级,规范了超声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描述及报告,提高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质的鉴别诊断能力。本组研究中超声医师提示为乳腺癌待排、不除外及可能的有15个,其中4A级的有10个,4B级的有3个,4C级和0级各1个。可见有无BI-RADS分级对临床医师选择处理方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超声医师可以根据BI-RADS分级诊断标准制订和乳腺外科达成一致的最终评估分界线,从而降低主观干扰,提高乳腺普查的病变诊断率。

非哺乳期乳腺炎因其有纷繁复杂的病变类型和病理过程,细胞学检查可能各不相同,镜下表现大都为乳腺腺泡和小叶结构的破坏和炎性细胞的浸润,晚期可因乳腺导管壁的纤维化和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而使硬度增加[7],但肉眼看大多仍为质软的肿块。超声弹性成像是借助图像色彩反应组织的硬度。依据Itoh 5分法评分(≤3分为良性,≥4分为恶性),本研究中:27个行超声弹性检查的病灶中评分≤3分有25个,其中1个二维图像上为不典

型的囊性病灶,超声弹性成像图上显示为BGR征象[8],评0分,其病理结果为浆细胞乳腺炎。应变率比值通过比较2个同一深度区域的应变率差异来反映两者的硬度差异,但是对于深度小于4 mm的病灶仍有较大的测量误差[9]。本研究中乳腺炎病灶与同水平腺体应变率比值的平均值为(1.67±0.23),小于临界值3.05(由日立弹性成像研究中心提供的乳腺良恶性病灶应变率比值)[10]。应变率比值作为判断病灶硬度的一个稳定、客观的特征性指标,能有效降低漏诊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1]。但当病灶纤维化程度高,或合并钙化、机化时超声弹性成像亦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结果。如本研究中的有两例应变率比值分别是3.07和3.16,超声诊断为乳腺实质性占位,乳腺MT不除外,病理结果显示为:乳腺腺病伴导管扩张、浆细胞性乳腺炎、纤维组织增生及组织细胞反应。

注:图A:显示病灶呈片状低回声,占位效应不明显,形态欠规则,血流信号稀疏,呈边缘性分布;图B:显示病灶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BI-RIDS分3级;图C:显示肿块内部出现簇状的强回声(△);图D:中央坏死形成脓肿后呈不规则的低回声及无回声(↑)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仍存在争议,目前报道过的治疗方法包括类固醇激素、甲氨喋呤(MTX)、抗生素及手术治疗等[12-14]。手术治疗包括脓肿切开引流、部分乳腺切除,对于严重炎症病变需切除整个乳腺。本组患者有54例接受手术治疗,52例基本痊愈,2例伤口愈合欠佳。

综上所述,本研究概括了73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并分析了不同病理阶段对应的声像图特征。因样本的类型较少,纳入的病理结果只有浆细胞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而非哺乳期乳腺炎还包括乳腺结核、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以及慢性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等少见类型,希望今后随着样本量的扩大能补充这些类型的研究。

[1] 肖蔷,张超杰.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现代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2013,34(6):8-13.

[2] Albert L. Baert.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M].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2008:178.

[3] 王先明,吴恢升,陈伟财,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6):14-15.

[4] 刘璐,周飞,于理想,等. 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7):774-777.

[5] Kasales CJ,Han B,Jr SJ,et al. Nonpuerperal mastitis and subareolar abscess of the breast.[J]. 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2014,202(2):133-139.

[6] JK An,Woo JJ,Lee SA. Non-puerperal mastitis masking preexisting breast malignancy: importance of follow-up imaging[J].Ultrasonography,2016,35(2):159-163.

[7] 王颀.应重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和研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3,7(3):1-3.

[8] 何萍,王金锐,崔立刚,等.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物BIRADS分类的影响[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9):782-785.

[9] A Stachs,S Hartmann,J Stubert,et al.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breast masses: factors limiting sonoelastographic strain ratio.[J]. Ultraschall in Der Medizin,2013,34(2):131-136.

[10] 智慧,肖晓云,杨海云,等. 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实性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探[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7):589-591.

[11] 陈丽,章春泉,刘燕娜,等.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腺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9):669-671.

[12] 吴雪英,宋传贵.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综合治疗[J]. 医学与哲学,2013,34(6):16-18.

[13] 于文龙,关洪亮,鹿彦,等. 手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19例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3,7(2):58-59.

[14] 郭高林,乔瑞,武刚. 浆细胞性乳腺炎90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4):498-499.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Non-lactational Mastitis

JIANG Lihua JIN Qing CHEN Liang XU Dongfeng Department of Ultrason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Kunshan, Kunshan Jiangsu 2153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ultrasonographic (US) features of nonlactational mastitis with clinic and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Methods The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data of 73 cases of non-lactational mastiti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varian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ltrasonographic findings of non-lactational mastitis and histologic features in different types were analysed.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73 cases of non lactation mastitis patients (42 ± 10.76), unilateral multipl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breast tenderness, palpable mass. Ultrasound showed more irregular hypoechoic mass, unclear boundary, uneven internal echo, and the edge strip blood flow signal, elastography score less than 3 points. Conclusion The non-lactational mastitis mostly occurred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displayed certain ultrasonic feature. The Ultrasonographer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al data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rate of diagnosis.

Non-lactational mastitis lump,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Strain ratio

R655.8;R445.1

A

1674-9308(2016)32-0045-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32.024

昆山市中医医院超声科,江苏 昆山 215300

猜你喜欢
浆细胞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浆细胞唇炎1例
雷利度胺联合方案治疗恶性浆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