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对比

2016-12-13 09:15朱尚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早产儿气道通气

朱尚品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对比

朱尚品

目的 分析研究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过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以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后2 h、24 h,两组患者pH值以及PaCO2与0 h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2 h,研究组pH值以及PaCO2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氧暴露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早产儿中危重症之一,近年来,采取无创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是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式,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属于无创呼吸通气的一种,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失败率比较高,同时过高的呼吸末正压会引发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1]。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属于一类新型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现在已经成为治疗成年人以及儿童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常见方式[2]。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患者分为两组。

研究组,男14例,女10例,患儿平均胎龄为(30.5±1.9)周,

出生体质量为(1 520±220)g;通过胸部X线分级显示,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2例。

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患儿平均胎龄为(30.7±1.9)周,出生体质量为(1 500±310)g;通过胸部X线分级显示,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4例,Ⅳ级2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气管内注入固尔苏之后拔除气管插管,通过连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以及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装置给予支持治疗,期间防治患者感染,确保其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保证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处于正常值,给予患者热量供给,提高对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倘若患者出现气促、三凹征、呻吟或是青紫没有改善,胸片无好转等给予患者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3]。研究组患者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参数调节:FiO20.4~0.6,吸气相立予Phigh 7~9 cm H2O,吸气相压力予Plow 4~6 cm H2O,吸气时间0.5~1 s[4];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参数调节:FiO20.4~0.6,呼气末正压4~6 cm H2O,氧流量每分钟8~10 L[5]。

1.3 观察指标

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氧暴露时间、通气24 h血气、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出现并发症情况[6],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后2 h、24 h,两组患者pH值以及PaCO2与0 h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氧暴露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对比(±s)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氧暴露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氧暴露时间(h) 治疗成功率[n(%)] 住院时间(d) 并发症[n(%)]研究组 24 101.33±9.19 20(83.3) 16.14±3.77 6(25.0)对照组 22 110.13±10.14 12(54.5) 21.69±6.77 6(27.3)t/χ2 4.36 3.77 6.55 0.22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现在临床中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早期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有创呼吸支持治疗,能够减少气管插管率,降低用氧事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通过能够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出现几率,因此无创呼吸支持模式在临床中逐渐被重视和应用。无创模式包括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以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有研究显示,早期开展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能够减少有创呼吸支持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出现几率,不会提高脑室内出血以及气胸等副作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包括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以及经鼻间歇指令通气等,现在临床中关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经鼻间歇指令通气的报道不断增多,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属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的一类无创通气模式,在吸气时给予患者较高水平吸气压,呼吸时给予患者较低水平呼吸气压,在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之上提高频率,吸入气体造成肺部膨胀,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使其能够轻松呼出气体,提高功能残气量,避免肺泡萎缩,使弥散功能获得改善,继而提高血氧浓度,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存在更强的呼吸支持作用[7-9]。通过对本文所选两组患者对比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氧暴露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减少机械通气应用,改善患者肺通气以及换气功能。

[1] 邓志辉,于化鹏. BiPAP无创通气辅助治疗左心衰竭的疗效评价[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11):32-35.

[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398.

[3] 孔令凯,孔祥永,李丽华,等.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应用的比较[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8):1376-1379.

[4] 杨建生,吴本清,贺务实,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315-318.

[5] 赵玉祥,岳虹霓,韩良荣,等.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2):1156-1159.

[6] 李琳,王巧芳,陈丽萍,等. 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 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0):87-88.

[7] 史学凯,吴时光,罗晓鸿,等. 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Ⅳ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15(2):123-124.

[8] 高薇薇,谭三智,陈运彬,等.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24-526.

[9] 段晓艳.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中的应用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00-101.

Comparison of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ZHU Shangp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uining County, Suining Jiangsu 2212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method of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to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46 cases of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2 hour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24 hours and 0 hours compared to pH value and PaCO2can obviously improve ventilation (P<0.05). After 2 hours, 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Hand PaCO2improv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by BiPAP ventilation is better than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herapy.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R722.6

A

1674-9308(2016)32-014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32.080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 睢宁 221200

猜你喜欢
早产儿气道通气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不通气的鼻孔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