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之江新语》看习近平的群众思想

2016-12-13 06:01王韵词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内涵习近平

【摘 要】 习近平在《之江新语》里所表达的群众思想主要是:“情为民所系”,要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心系群众,要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服务群众,尊重群众;“权为民所用”,权力不是私人财产而是一种责任;“利为民所谋”,在思想上,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行动上,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键词】 习近平;《之江新语》;群众思想;内涵

细细阅读这本《之江新语》,能体会到书里的论点主张意蕴深刻、观点鲜明。且突出强调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路线。《之江新语》一书里的观点绝对不是泛泛而谈,更加不是空谈理论。而是习近平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以及方法和立场去提出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书中的内容,字字句句都表现出对群众深厚的情感。习近平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全身心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他还强调,要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把自己看作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学生;以人民满意作为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1]

一、情为民所系

“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隐,达民之情”。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寄情于人民群众,做到情为民所系。在《之江新语》一篇名为《树立五种崇高情感》短评里习近平强调到,情为民所系是权为民所用与利为民所谋的基础。如果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也就是说打不好这个基础就很难真正意义上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1、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心系群众

在《树立五种崇高情感》里习近平提出,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就要以党的先进人物为榜样,学习和树立邓小平同志的情怀感、雷锋同志的幸福感、孔繁森同志的境界感、郑培民同志的责任感以及钱学森同志的光荣感等五种崇高的情感。[2]领导干部不能为了获得掌声而去作秀,要认真踏实干事,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时时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短评《心无百姓莫为“官”》中习近平更是以范仲淹、郑板桥、杜甫以及于谦为例说明,从古至今,有能力有作为的“官”都以心系百姓为己任。

2、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服务群众

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致力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党员,若心里没有群众;那你也就脱离了党,更不配做一名共产党员。“群众利益无小事”,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吃穿住行、生老病死是大事。所以需要用真心和真情去切身感受去帮助。

3、做好群众工作,尊重群众

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做好群众工作,尊重群众和重视群众。在《群众呼声是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这一短评中,习近平指出:坚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有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群众需要什么就重点帮助解决什么,真正让群众收益,是群众满意。[3]

二、权为民所用

1、权力不是私人财产

在《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一文中,习近平指出: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4]权力并不是谁自身拥有的私人物品与财富,其根源和基础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就是权为民所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对权力的根源、基础、性质以及其使用有深刻的正确的认识,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具备“权为民所用”的自觉意识。

2、权力是责任

权力是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的必要手段,而履行自身工作职责与义务是行使权力的目的。习近平认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5]

首先,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和掌握好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方式得当,就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相反,如果使用的方式方法或途径不当,例如出现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以及个人极端主义等问题,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有可能带来不可想象的负面影响。

其次,要对自身的工作职责准确定位。要明确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责任感责任心。要做好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最后,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与掌握党的指导思想以及相关理论,始终坚持群众的所急所需是行使权力的立足点与落脚点。更要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从而在思想上不断地提高自己。

3、权为民所用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主仆关系不容颠倒》这一篇短评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这个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容颠倒。[6]权为民所用,正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履行自身职责时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兢兢业业、殚精竭虑;要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遗余力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

三、利为民所谋

义贵有功,公在利民。自习近平2012年就任以来,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人民”。在《之江新语》中更是字字句句都表现出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

1、在思想上,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习近平认为,为政者需要学与思,应该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要把为民如爱己般殚精竭虑,日夜牵挂,干出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也就是说,要从思想上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着想。树立这样的观点是实现为民谋利的基本条件。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为官者,百姓的父母官,也就是说党员干部所有的工作都应该致力于“为民”这个中心,坚持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即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只求自身利益,更不能脱离群众甚至危害群众,要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不遗余力为人民。

2、在行动上,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习近平在《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这篇短评中提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7]所有工作目的在于为民,重点在于办事,这就需要考虑到:办什么样事?怎么办事?能不能办事?所办之事从宏观方面说,包括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微观方面说,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障以及教育就业等方面。解决好这些问题,社会将更加地稳定。这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群众路线科学的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8]习近平在《之江新语》里所表达的群众思想语言隽永、意义深刻,这些鲜明的观点并不是空谈,而是其为官的实践经验,更是对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

[2][3][4][5][6][7] 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 中国共产党章程[M].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王韵词(1993-)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内涵习近平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