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松奇谈》话题选择及启示意义

2016-12-14 21:15郑冬雪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话题受众

郑冬雪

摘 要:《晓松奇谈》历经易平台却五年不衰,具备稳定的观众和相当的影响。本文整理其数据,立足受众,着眼话题,总结归纳话题特征及优缺点。对比其它同类脱口秀,本文将话题分为重合性话题和特别性话题。《晓松奇谈》中的重合性话题更具广度和深度且切入点独特,可信度强;特别性话题则设计更加分众化,使思考空间与亲切感并存。在“内容为王”大行其道的时代,立足于受众,独特的话题辅之生动鲜活的历史案例,才是自制网络个人脱口秀节目发展的重要动因。

关键词:《晓松奇谈》;话题;受众

1 重合性话题迥异

1.1 重合性话题更具广度和深度

广度的话题散发恒久的魅力,催生出多样化的情愫。《晓松奇谈》包罗万象,涵盖军事、历史、时政、趣闻等多学科多门类,覆盖范围广泛且趣味十足。同类型脱口秀《老沈一说》虽就话题论述颇深,但纵览其整体话题,缺乏人文历史整体广度。单一话题涉及内容也极具广度。如两期《千年科举》,细数了科举的形成、发展、完善,将各个趣事详尽铺陈。对比《袁游》,虽有古代科举制度但只是就考试形式和内容草草介绍,单一话题选取狭窄且切入层次浅薄。非纯粹的“有言而论”,而是“论其之深”。和《老梁看世界》同论奥斯卡评奖,但前者仅就公关游说展开,撇去拾人牙慧之嫌也略显单薄。后者就具体趣闻论述了奥斯卡评奖制度的发展及其相关的游说制度,极具深度和长远性。深层次话题和全知全能的重点剖析已成为特色标签,独具文化魅力并成为符号化存在,具有强大的收视召唤力。

1.2 重合性话题切入点独特

新闻性话题因具有关注度高、新鲜感和真实性强等特点,一直是“话题宠儿”。《晓松奇谈》以独辟的视角赋予传统型新闻性话题强大的新鲜感和生命力。尤其是优酷转到爱奇艺后,话题更加贴近生活,感知舆论热点。与其他典型的炒作恶搞的节目不同,《晓松奇谈》以现象或趣闻为切入点,讲求叙述话题的起承转合,究其本质诱因,一以贯整体的是鲜明的个人史观。 “世界杯”话题表现中,王自健直接切入话题,笑点不断。但高却以国旗切入,依据颜色、图形讲述国家间的渊源及足球发展,把国旗、历史、足球三者生动的糅杂为一期有机节目。独特的切入点能够使平凡的话题散发异样的光彩而具生命力。别具一格的视角打破传统收视固有逻辑,带来收视快感和审美愉悦。

1.3 重合性话题可信度更强

可信的论据赋予重合性话题真实色彩。高晓松博览群书且敏于思考,理工科背景赋予了缜密的逻辑和独特的视角,音乐和电影带来开朗与放荡的性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宝贵经历使他积累大量知识财富。以此为据,能够支撑节目广泛且有深度的话题。节目涉及人物丰满而富有灵性,如讲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讲述了他执政期间的功过是非以及其好色荒淫的情史事件,人物血肉丰盈,一改其固有形象。《老梁看世界》中也曾就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但单纯就其被刺杀事件展开,内容夹杂大量个人想象式的虚构描述,真实可信度有待解密。同时,信手拈来的延展式话题及案例除了带来耳目一新的观感外,这一顿悟式的灵感和论据的真实感恰巧能够和受众产生碰撞,给其以观念的冲击。偶尔“非预期”的延展更能减少人为性策划痕迹,营造整体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

2 特别性话题匠心独运

2.1 特别性话题立足观众

同话题一般会有2~3期节目,大型话题则会到达9期。客观而言,这些话题的排列主要受网络首播点击率影响。为了迎合部分观众,就某些话题展开节目。但收视率结果表示有所下降,则开始新话题。特别性话题的延续 “高式”风格,话题类型及表达方式男性化特征鲜明。参看饼图数据表话题类型可知,话题在筛选中倾向强烈,围绕军事、政治、体育的男性类话题比重占71.7%,具有明显分众化倾向。

2.2 特别性话题思考性与亲切感并存

类似于人类起源之流的话题具有深度性,涵括内容广泛,各家学说层出不穷。如《阿瑟·本雅明》趣讲斐波那契数列,但此类话题缺乏人文性,即使知识含量高,却远离人类日常生活。无论名人秘事、各国趣闻,还是热点时政、制度历史,《晓松奇谈》的话题则具备高度的人文性和亲切感。《晓松奇谈》以“漫谈”形式存在,观点是“一家之言”,没有权威性甚至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如论证日本人的严谨、禁欲与平和。凡此种种话题改变传统观念,打开视野,拓展思路,引人深思。

3 话题选择不足

3.1 缺乏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指在天赋人权的基础上,女人反对父权社会具有偏见、霸权的制度,要求获得同等的社会权利的世界性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思潮。女性主义叙事学,将女性主义或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相结合的产物。高晓松曾在第一季节目中说:优酷为了增加女性观众,来讲讲女性话题。由此推断,其开始目标受众并非单纯只是男性。但早期节目话题却略有瑕疵。女性相关话题虽有柳如是、胡蝶、玛丽莲·梦露等古今中外女神,但却以男性化的论述方式呈现。讲大时代大历史下的际遇或者受政治、著名男性人物影响下的她们最终的命运。应掌握适度原则和具体方法,既稳定固定男性观众,程度最大化吸引女性观众。

3.2 缺乏整体性且重合严重

受到体制约束以及网站商业运营利益问题,话题间接断连式存在,相互交织跳转,容易割裂故事的连贯使其碎片化而断层并削弱收视粘性。纵览节目单,整体话题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甚至出现严重的话题和案例重合现象。如新闻类话题世界杯共讲5期,其衍生2期巴西,但整体内容约占45%和国家类、10%第一季的欧洲杯重合,整体节目话题重合率达55%。相似性的话题重合容易导致固有观众失去新鲜感和刺激性,当越来越多节目冲击且观众收视习惯和兴趣丧失时,整个节目将会快速进入衰竭。尤其《晓松奇谈》开播以来,话题越加精细化甚至重复。或许当其高晓松江郎才尽徒留空壳时,将不会有指点江山的豪气和隽永深刻的话题。

4 启示

4.1 深度分析受众,话题选择精且专

网络的普及以及自媒体的发展,深化了受众参与和反馈的功能,节目长远立足必须长远立足于受众。网站基于大量用户调研基础上,精准锁定受众喜欢的军事、历史、新闻等话题,进行深入式论述,层层推进,观点鲜明而独立,叙事完整而流畅。同时专业化的话题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同一受众群体的具体类别进行重点研讨和深入剖析,将专业性强的话题细化,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4.2 话题贴近现实,风格化解读

传播内容紧扣日常生活,话题聚焦于实事热点。节目中加入答网友问和新闻事件观点,积极互动观众。同事切入角度的平民性和表达方式的大众化能够缩短距离感,唤起亲切感和普遍共鸣。高式话题和语言风格已成为整档节目标签。第一季明确表达了观点:不当公知,但观点绝不中立。同样探讨南明灭亡,《罗辑思维》集百家言,结论却模糊不清,高晓松以历史分析的方法表明观点:南明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东林党专权且不作为。独具个人风格的观点,不中立的观点能够赋予话题独特的含义和理解,启发观众思考,制造话题和舆论导向,顺利完成话题论述,增加节目知名度和影响范围。

5 结语

随着节目制作经验的积累,受众的不断培养与细化,全民网络化大潮中的脱口秀日臻成熟,建立了健全的运营体制。除了延续早期的娱乐刺激,观众具有话语权、体验无等级的快感外,以《晓松奇谈》为代表的知识性脱口秀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功能、鲜明的观点、独特的话题、风格化的解读已然为其他节目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申丹.叙事形式与性别政治[J].文艺理论,2004(3).

[2] 邵培仁.传播学导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308.

猜你喜欢
话题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再论汉语话题与主语
将话题紧依活动,让活动承载话题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