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中职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号角

2016-12-14 15:11韩天宝
东方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中职校

韩天宝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中职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中职校的未来发展和兴衰成败。针对目前师德师风建设普遍存在的缺乏实效性的特点和现状,新时期,奋力吹响中职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号角,促使师德师风更上新台阶是我们矢志不渝要努力做的事。

【关键词】中职校;师德师风建设;师德伦理

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兴衰的长远事业。教师是教育的承载者,是教育的根本。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2004年“全国师德论坛”上指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在评价和考核一名教师时,我们总是把师德作为第一条件。中职校正处在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职校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中职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中职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师德师风建设是中职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1.师德师风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灵魂和必然要求。

教师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以及他们良好品行、优良学风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在接受老师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接受着教师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的教育和影响。一个品德高尚、作风优秀、学识渊博、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和希望自我成才的表率和楷模。

2.师德师风建设关系着中职校的兴衰成败

目前,社会上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追求高学历、高职称已成为教育界一股风潮,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衡量教师学术地位高低和社会影响大小的主要标志。这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引领着中职学校的发展、影响着中职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走向。现在,很多中职校都非常注重教师的职称、学历,这无形当中就将教师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等“挤”到了后边,致使这支队伍中的某些人道德素质滑坡、师德水平下降,甚至屡教不改,影响极坏,这些现象必须引起中职校和有关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在学校,教师的任务十分明确,那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尚的师德是一名教师的灵魂,也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所以,能不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这直接关系着中职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究

师德建设是属于思想意识领域的问题,目前我国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规范和要求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性、个体性。

我国向来有尊师重教、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传统师德伦理的沿袭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古代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以自身的模范教育和实践行为昭示后世教师的自身道德修养应达到“德高”、“身正”、“止于至善”的崇高境界。由于我国的传统师德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神圣化(天地君亲师)和教师形象的伦理“附魅”(师者如父)的基础上,师德要求存在过于笼统、抽象,在实践中的操作性不够,过分崇高化的倾向,这就使得师德建设重社会层面的“习惯性道德”,轻个体层面的“内省性道德”,对教师个体的内心需求和精神世界关注得过少。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过高,师德建设存在着高标准、高要求,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性、个体性。

2.偏重社会要求,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现行师德以强调奉献为基本特质,忽视教师的个人利益、正常需要,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这使得在竟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教师的人文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逐渐淡漠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意识;价值理性不断萎缩,工具理性却日趋膨胀。教师人文精神的缺失,必然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学校德育的效果。

3.重道德说教和价值号召,轻道德践行,专业性规定不强。

道德不是脱离社会生活的空洞、乏味的理念和说教,而是建立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基础上的一系列规范、准则。目前,关于师德建设的文件、会议很多,部分学校还把它作为评职称的重要条件,但由于对师德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相应的保障措施,道德践行存在很大困难。同时,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长期以来由于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我们对教师职业的专业特征缺乏深入研究,教师特有的专业性工作所决定的师德规范不够明确,往往使师德修养沦为一般的道德修养,并较多地介入了政治性因素,这就导致教师的专业性规定不强,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新时期构筑中职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崭新平台

1.坚持底钱伦理要求与最高伦理准则的统一

在现代社会,教师的道德形成,既不能脱离经济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的道德基础,并不是每个教师的道德水平都能够成为表率,要求每个教师都成为模范教师是不切实际的,让教师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教师更能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过高的道德期望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专业化时代我国教师伦理的建设,应该以现实的社会需要和教育环境为基础,结合教师个体自身的发展要求,在传统教师崇高化伦理的激励作用下,为教师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能真正调控教师行为的底线伦理。应该把师德规范划分为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面。其中,师德理想是最高伦理准则,师德原则是基本伦理标准,师德规则是最低伦理要求,从而使教师个体发展既有理想伦理的激励,又不缺乏现实性、可操作性,即坚持底线伦理要求与最高伦理准则的统一,不断提高师德建设的水平。

2.教师要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心理素质

做为人民教师,“以其昏昏”是不可能“使人昭昭”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依法从教,正确地行使教师的权利和履行教师的义务,保护自己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健全的人格是师德的内在基础。教师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以一颗平常的心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建立起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侵袭影响下增强抗御诱惑的能力,纠正心理上的偏差,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当前,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教师出现行为偏差、教育失职、职业怠慢等现象并不都是教师个人的品质问题,更多、更直接的原因在于教师的心理方面出了问题。在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工作压力,也有精神压力。中职校的师德建设要增强有效性,必须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疏解教师压力:一方面,要采取积极政策,通过增加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使教师尽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活动中;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普及心理学常识,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引导,增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作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增设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为教师的心理保健服务,针对教师中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引导,缓解教师的精神压力,为师德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写道:“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我们的古人也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塑造着我们的明天。新时期,中职校的教师们必须直面现实的严峻挑战,树立现代教育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乘风破浪,奋力吹响中职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号角,为培养德才兼备、有志有为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55).

[2]邓小平.邓小平同志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Z].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

[4]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2.9(1).

[5]罗任权.论市场经济与现代师德师风的形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2).

[6]刘东英.师德之现实判断[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7]周济.爱与责任——师德之魂[J].人民教育,2005,(8).

[8]袁小平.制度伦理:师德建设的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05,(4).

[9]荣震.浅谈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5).

[10]周波.试析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经[J].科学咨询导报,2007(2).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建设中职校
基于师德核心要素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基于师德核心要素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基于师德核心要素的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对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思考
情境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课改下中职校和谐教学课堂的构建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小学管理中师德师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