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獭兔球虫病的诊治报告

2016-12-16 10:29吴晓鸣福建省福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550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染源家兔球虫

吴晓鸣 福建省福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355000

一起獭兔球虫病的诊治报告

吴晓鸣福建省福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55000

2016年6月下旬,福安市松罗乡林某饲养的500只左右獭兔,部分20~30日龄幼兔开始出现突然死亡,部分獭兔精神沉郁,腹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初步诊断为獭兔球虫病。经及时防治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獭兔球虫病诊治

兔球虫病是兔最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四大兔病之一,有调查表明:从年龄上看,4~6月龄幼兔最易感;从品种上看,獭兔的易感程度仅次于肉兔。高温季节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2016年6月,福安市松罗乡某獭兔饲养户饲养的獭兔发生球虫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6年6月下旬,松罗乡养兔户林某饲养的500只左右獭兔,部分20~30日龄幼兔出现突然死亡,部分獭兔精神沉郁,腹泻。从发病到笔者前往诊治共5 d左右,发病200只左右,发病率40%;死亡60只,均为60日龄以内的幼兔,病死率30%。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初步诊断为獭兔球虫病。

2 临床症状

患兔均有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症状,粪便呈灰白色胶样黏连且有恶臭味;幼兔突然死亡,或者突然倒地,四肢划动、痉挛,迅速死亡等。

3 剖检变化

解剖6只病死兔,其中2只剖检无明显病变;另外4只剖检可见小肠内有部分黏膜充血坏死;肠黏膜充血水肿。肝脏表面有少许白色或黄色结节。其他脏器未见明显变化。

4 实验室检查

4.1饱和盐水漂浮法取新鲜兔粪5 g,放入烧杯内加入适量水,轻轻捣碎搅匀,分别用40目、60目和80目铜筛过滤一次,将滤液置离心管内用转速2 5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少量饱和盐水充分混匀,移入试管中,再用饱和盐水加满至液面凸试管口呈半球形,并放置15~20 min,将悬浮物移置载玻片上,用400倍显微镜观察,发现大量的球虫卵囊[1]。

4.2涂片、染色镜检刮取病死兔肠道和肝脏病变组织置于载玻片上,加少量生理盐水镜检,发现大量卵囊结构。刮取病死兔病变结节,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大量椭圆形的虫卵。涂片进行姬姆萨氏染色后镜检,可发现大量裂殖子和裂殖体[2]。

5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病为家兔球虫病。

6 治疗

1)对发病兔进行紧急隔离治疗,严格控制传染源,对兔舍全面消毒。对周边环境及发病圈舍持续消毒,对患兔的排泄物及其物品彻底紧急消毒。对已死亡的60只獭兔,选择远离居民区、水源和交通要道的地方挖坑,并在坑底垫入生石灰进行深埋处理。

2)及时补充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C,减少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保证粗饲料比例,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机械摩擦破坏球虫卵囊和孢子囊。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莫能菌素、地克珠利等药物,或者添加白头翁、仙鹤草、蒲公英等。

3)对发病兔紧急隔离或淘汰,使用胜康药业的血痢球克100 g兑水150 kg,连用3 d,并在幼兔饮水中加入葡萄糖进行辅助治疗。发病兔通过5 d的治疗治愈91只,死亡9只。

7 小结

球虫病是獭兔最常见、危害大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养兔业可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家兔养殖的健康发展。农业部将之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对90日龄幼兔影响较大,成年兔死亡率虽不高,但易成为带虫者成为传染源,因此如何做好獭兔球虫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是獭兔饲养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1)杜绝传染源是预防家兔球虫病的根本途径。通过完善粪便检查,制定严格的隔离和淘汰制度,进行合理的饲养,切断球虫的传播途径,达到预防效果。将家兔的粪便堆积发酵,既可防止球虫病的传播,又可防止蚊虫滋生,且兔粪发酵法易操作,投资少,效果好,是最有效的消灭球虫的方法。

2)在预防和治疗用药上要注意定期检查和清理粪便,根据感染的强度和球虫的种类决定用药的种类和方法。为提高药物的预防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应采取轮换用药、穿梭用药、间断用药和联合用药等方法延长抗球虫药的使用寿命,提高药效。

[1]刘春.南通地区家兔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治及药物代谢研究[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兽医学院,2013.

[2]关红民,王佳.一起兔球虫病的诊治报告[J].中国养兔,2014(2):36-37.

B

1003-4331(2016)05-0064-01

猜你喜欢
传染源家兔球虫
春季家兔管理四要点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和田部分地区和田黑鸡3种球虫分子检测与鉴定
秋养家兔 配种要点需牢记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家兔疾病 如何检查
中小鸡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探讨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