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逐梦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生态民生林业发展

2016-12-16 16:51邓翼榕
福建林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明市三明林业

文/邓翼榕

三明逐梦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生态民生林业发展

文/邓翼榕

三明地处福建省中部,辖12个县(市、区),自然概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达76.8%,是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中国绿都”。2013年,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三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4年起,三明市印发实施《三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三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经2年努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40项考核指标已全部达标,力争2016年通过国家验收。

一、主要成效

(一)森林网络基本建成。2013年以来,三明造林绿化126.1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提升2.73%。其中:新增建成区绿地1.74万亩、公园绿地6215亩,城区绿化覆盖率43.3%、人均公园绿地13.65m2,市民出行不到500米就有公园绿地,城区乔木树种种植比例62%,街道树冠覆盖率32%,新建停车场乔木树冠覆盖率32%,建成绿道295公里,通道绿化3115公里,道路林木绿化率87%,新增乡村公园绿地5000亩,村庄林木绿化率31%,建成绿色乡镇17个、绿色村庄3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70个,完成沿路、沿河和环城一重山绿化41.7万亩,城市重要水源地植被覆盖率93%,水岸林木绿化率85%,形成以城市和村镇为“点”、以河流和交通干线为“线”、以块状森林为“面”的城市森林网络。

(二)森林健康持续提升。2013年以来,三明森林抚育431万亩,封山育林11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32万亩,建成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35万亩,林分亩均蓄积6.57立方米、居福建省第一,竹林储量4.05亿株、居福建省第二。乡土树种使用数量超过83%,城区主要树种的栽植数量仅占18%,郊区森林自然度0.52以上。市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价值1840亿元。

(三)林业经济发展壮大。2015年三明完成林业总产值798亿元、比2012年增加37%,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其中: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完成626亿元,比2012年增长48%;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完成112亿元,比2012年增长73%;建成竹林460万亩、油茶林90万亩、花卉苗木28万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19万亩、中药材基地36万亩,以笋竹、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为主的特色富民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年均增幅10%以上,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好路子。

(四)森林保护日趋健全。市域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省级7处、保护小区1060处,国家森林公园6处、省级19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是全国全省最密集地区之一。划定重要生态区位林926万亩、占林地32.5%,其中生态公益林730万亩、重要区位商品林196万亩。全国林地“占补平衡”、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等试点工作出经验、出成效。三年来未发生严重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破坏森林资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重大案件,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控制在均控制在省定指标内。

(五)生态文化深入人心。三年来,开展各类生态科普教育(或文化节)、创森主题活动102场,全社会“植绿、护绿、兴绿、爱绿”意识提高,绿地和古树名木认建、认养、认管蔚然成风。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7万亩,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94.2%。全面完成12个县(市、区)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试点工作,挂牌保护古树名木18434株。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认同度和支持率94%、满意度95%。

二、主要做法

(一)凝聚合力,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三明市委、市政府将创森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列入五大战役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指导创建工作。专门成立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经济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同时,将创建任务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绩效考评、文明单位考核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开展专项督查,市人大、市政协也专题督查调研,并每年召开一次点评会,形成“高位推动、部门促动、市县联动、政民互动、督查促动”的全民共建机制。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绿色福利、自然生态、精品工程”的理念,注重从绿地建设向森林构建转变,从绿化向彩化香化转变,从增加绿量向森林文化内涵提升转变,委托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编制《三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按照“山水绿都,美丽三明”的建设理念,以“增绿”、“提质”为主线,规划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江河流域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灾害防控、森林经营、用材林及笋竹基地建设、林业生物产业建设、兴林富民、海峡两岸林业合作示范、生态文化等“十大重点工程”,打造提升三明的山、水、林优势。三是强化宣传发动。征集“三明林业精神”、“三明林业标志”、“三明林业歌曲”,开展“创森杯”征文赛、摄影赛等一系列创森宣传活动。每年举办世界湿地日、爱鸟周、义务植树等生态科普活动。评选“树王”、“最美乡村风水林”、“竹王”、“花王”。新建“福建(永安)林改陈列馆”、“竹天下”、“万竹山公园”、“宁化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等一批生态科普宣传基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创森公众微信、短信、单位宣传栏、LED显示屏等途径开展政策、舆论、典型宣传,做到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刊有文章、街头有标语、墙头有板报。

(二)打造特色,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推进省级森林县城(城市)建设。将省级森林城市建设,纳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三明市及所辖明溪、永安、清流、宁化、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9个县(市)已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县城),占福建省的32%,基本实现省级森林县城(城市)实现全覆盖。二是推进城市绿道建设。2012年编制完成《三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暨三明市绿道规划》。三年来建成绿道295公里,其中三明市区城市绿道建设成为生态健康步道、生物多样性廊道、旅游景观通道和森林文化走廊,被列入福建省最有特色的绿道之一。三是推进森林经营示范走廊建设。开展“抓特色、创品牌”活动,抓好明溪红豆杉全株利用、永安现代林业示范走廊等20个“一县一品”特色工作项目,打造区域特色工作品牌,并串珠成线,形成精品示范走廊。永安市、沙县被列为全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永安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国家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大田县、尤溪县被列为首批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试点县;建宁县无患子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四是推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扶持永安林业、青山纸业、金森林业等529家规模以上企业,争创国家级品牌10个、省级86个,培育上市公司5家,均居全省第一。发展非木质利用产业,抓好天然药用植物萃取等,中药材基地保有面积36万亩,我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首个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发展绿色林业特色产业链,抓好“接二连三”和设施林业。发展现代林业新业态,建成春舞枝、林品汇等福建省业内首家电子商务平台,成立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林业电子商务分会、全国首家林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交易额1500多亿元。

(三)完善机制,推进“五项创新”。一是创新林地落实机制。通过采取林地流转、联营合作等形式实现利益共享,或采取由林业部门赠送苗木,林农自主造林绿化,突破解决造林用地难落实的问题,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用地落到实处,平均每年造林面积超过40万亩、占市域面积的1.1%以上。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等多渠道投入机制,三年来累计投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资金90多亿元,用于造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在全国首推林权按揭贷款、林权流转支贷宝、林业互联网金融P2P等金融新产品。成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永安碳汇基金,倡导企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资植树造林。全国首个企业碳中和林项目在三明实施。三是创新森林综合保护机制。健全政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创新、推广森林管护联防联动、重要区位林赎买、基于乡镇的生态公益林“五结合”和“双统筹”管护机制。以永安为试点,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2.8万亩,永安、沙县被确认为全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县。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21元,并建立县级补偿制度。近三年来严禁天然林和阔叶树皆伐,“两沿一环”等重要区位只择伐、不皆伐。四是创新林业经营机制。通过林改推进经营主体再造,新建股份林场、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673家、累计1945家,经营面积704万亩,占全市集体商品林总面积41.5%。五是创新科研项目立项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支团队、一笔经费、一个基地、一名教授指导的“五个一”科研项目立项机制。三年来实施林业科研项目92项,22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十一五”末的40%提高到57%,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科技保障。

(作者单位:三明市林业局)

责任编辑/罗美娟

猜你喜欢
三明市三明林业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家里的缝纫机
三明:姐妹发展有愿望,增收有门路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悦读·家@万家”活动三明首秀惊艳亮相
land produces
杨三明:上善若水,求变者通
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