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12-16 07:58刘珊珊李俊英
护理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总分出院肺癌

刘珊珊,符 琰,李俊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肿瘤中心,四川 成都610041)

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珊珊,符 琰,李俊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肿瘤中心,四川 成都610041)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出院准备度问卷,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胸部肿瘤科212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12例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70.07±29.79)分。多元回归分析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从医院到家的距离、疼痛评分等级以及带管情况是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较高水平。婚姻状况、家到医院距离、疼痛水平以及带管情况都会影响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因此,应鼓励患者配偶及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加强对带管及家离医院较远患者的健康宣教,评价患者疼痛水平并监测出院后的疼痛管理情况。

肺癌;化疗;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肺癌的死亡率高达30.83/10万[1]。目前化疗是肺癌的治疗手段之一[2]。患者出院准备度(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是指医务人员综合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况,分析判断患者在多大程度上具备离开医院、回归社会进一步康复的能力[3]。由于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短缺,平均住院日的缩短,处理化疗不良反应及肺癌患者化疗后学习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维护的时间减少,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估相当重要。国外对出院准备度的评估内容、评估工具及影响因素已有相关研究,但国内对出院准备度的研究和关注尚少。因此,本研究采用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探讨我国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7—12月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胸部肿瘤科的220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肺癌的且分期明确的患者;(2)意识清楚,有语言交流能力,能配合完成问卷;(3)患者处于化疗阶段者且预计生存期>6个月;(4)年龄≥18岁;(5)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有认知功能障碍及智力障碍者;(2)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3)处于姑息治疗状态者。

2 方法

2.1 研究工具

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经济、居住方式、照顾者、住院类型、病程、疼痛评分、化疗次数、中心静脉导管(PICC/CVC)带管情况、带药种类数、住院天数等。

2.1.2 患者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 为自评量表,由Weiss等[4]编制。本研究采用赵会玲[5]汉化版量表共23个条目,分4个维度:自身状况、疾病知识、出院后应对能力、可获得的社会支持。该量表第1个条目是是非题,不记入总分,其余每个条目采取0~10的计分方法,0分代表未准备好,10分代表准备很好,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数,4个维度之和即为量表的总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越高。汉化版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7,总Cronbach’s α信度系数为0.92。

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统一指导语,在患者出院前4 h,发放给研究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并当场回收。肺癌化疗患者的住院类型、病程、疼痛评分、化疗次数、中心静脉导管(PICC/CVC)带管情况、带药种类数由研究者查阅病例后填写。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5份,有效问卷212份,有效回收率为96.4%。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S、构成比描述一般资料,统计学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调查肺癌化疗患者212例,年龄(56.81±9.11)岁;男性 165 例(77.8%),女性47例(22.2%);大专以上 54 例(25.5%);已婚 192 例(92.9%);有医疗保险 199 例(93.9%);首次化疗 38例(17.9%);化疗次数(3.3±4.18)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痛或轻度疼痛(评分≤3分)患者95例(44.8%);置管方式:PICC 102 例(48.1%),CVC 25 例(11.8%);住院天数(15.03±16.73)d。

3.2 出院准备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 (170.07±29.79)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自身状况(51.4±10.46)分、疾病知识(61.03±14.09)分、应对能力(24.11±5.26)分、可获得支持程度(33.54±6.63)分。

3.3 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的单因素分析

经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化疗患者在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支付方式、家与医院的距离、是否带管、疼痛评分等级共6个变量的分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的单因素分析(n=212)

3.4 出院准备度总分的多因素分析 以出院准备度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支付方式、家与医院距离、是否带管、疼痛评分等级6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家与医院距离、是否带管、疼痛评分等级是出院准备度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B 为-3.781~-1.629,P<0.05),见表 2。

表2 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多元回归分析(n=212)

4 讨论

4.1 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处于较高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70.07±29.79)分,有 94.3%的患者已经为出院做好了准备,该结果略高于Weiss等[6]报道的对147名内外科患者的调查结果(93.0%),说明肺癌化疗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处于较高水平。这可能与研究对象有关,本研究对象多为再次入院化疗的肺癌患者,大多数患者需要进行长达几个周期的化疗,患者逐渐掌握了疾病治疗与护理的相关知识,所以患者出院时已经掌握了自我照顾的相关知识,具备自理护理的相关技能。

4.2 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婚姻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Weiss的研究中的结果不太一致[6]。可能与研究背景不同有关,因为中国的社区及养老问题建设仍处于上升阶段,独居的患者得不到更多家庭及社会给予的照顾,更愿意留在医院,担心出院后若出现严重并发症不能及时就医。Heine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家人能增加患者的自信和安全感,能增加患者对出院准备度的感受。因此,应鼓励配偶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对未婚、丧偶、离异患者应鼓励家属亲友积极提供情感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4.2.2 家与医院距离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与医院距离对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存在影响,距离越近,其出院准备情况越好。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平均住院日的缩短,肺癌患者化疗一周期结束后尚未完全康复,对化疗后的注意事项以及PICC/CVC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掌握不足。如果家离医院较近,出现了任何自己难以处理的问题,患者自觉能及时就医,这样便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顾虑,强化了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反之,家离医院较远的患者则担心出院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能否及时就医,其安全感会降低,自然影响其对出院的准备。

4.2.3 带管情况 PICC/CVC可以避免患者反复穿刺并达到安全输液的作用,但若患者不进行很好的维护,会增加堵管的风险,导致非计划性拔管[8]。本研究中携带深静脉置管会影响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导管安置会增加患者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担心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应通过宣传手册、健康讲堂等形式加强对置管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出院后落实患者随访工作,并指导若在院外发生并发症的处理流程,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供患者出院准备度[9]。

4.2.4 疼痛评分等级 疼痛评分等级与出院准备度总分呈负相关,随着疼痛评分等级的增加,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得分降低。说明了出院时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可能较好,但仍存在疼痛不适等问题,分析原因可能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存在错误的疼痛观念和行为,如担心止痛药成瘾,担心长期服药疼痛无法控制等。张凤玲等[10]的研究指出:有11.88%癌痛患者出院后未按医嘱用药,16.34%患者有用药顾虑。目前对肺癌疼痛的研究多局限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出院后患者疼痛研究尚少,出院后疼痛指导欠完善。吕洁文等[11]的研究指出,延续护理及健康教育对肿瘤患者癌痛规范化治疗有显著影响。因此,护士要在患者出院时对其疼痛程度以及疼痛知识进行评估,通过随访等对患者疼痛症状的管理进行监测,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

5 小结

肺癌化疗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较高水平。婚姻状况、家到医院距离、疼痛水平以及带管情况都会影响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因此,应鼓励患者配偶及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加强对带管及家离医院较远患者的健康宣教,评价患者疼痛水平并监测出院后的疼痛管理情况。

[1]陈万青,张思维,邹小农.中国肺癌发病死亡的估计和流行趋势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0,5(13):488-439.DOI:10.3779/j.issn.1009-3419.2010.05.20.

[2]郭素敏,孙超英,宗会迁.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研究[J].中国医刊,2013,48(2):48-49.DOI:10.3969/j.issn.1008-1070.2013.03.016.

[3]Fenwick A M.An Interdisciplinary Tool for Assessing Patients’Readiness for Discharge in the Rehabilitation Setting[J].J Adv Nurs,1979,4(1):9-21.DOI:10.1111/j.1365-2648.1979.tb02984.x.

[4]Weiss M E,Piacentine L B.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J].J Nurs Meas,2006,14(3):163-180.DOI:http://dx.doi.org/10.1891/jnm-v14i3a002.

[5]赵会玲.喉切除术后病人出院指导质量与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14:1-66.

[6]Weiss M E,Piacentine L B,Ancona J,et al.Perceived 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in Adult Medical-surgical Patients[J].Clin Nurse Spec,2007,21(1):31-42.

[7]Heine J,Koch S,Goldie P.Patients’Experiences of Readiness for Discharge Following a Total Hip Replacement[J].Aust J Physiother,2004,50(4):227-233.DOI:10.1016/S0004-9514(14)60112-4.

[8]任秀芹,吴贤翠,徐 莉,等.肿瘤患者治疗期PICC堵管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6,23(3):43-47.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3.043.

[9]Deborah A.Krohn.Discharge Instructions in the Outpatient Setting:Nursing Considerations[J].J Radiol Nurs 2008,27(1):29-33.DOI:http://dx.doi.org/10.1016/j.jradnu.2007.10.001.

[10]张凤玲,陈凤菊,刘 美.癌症疼痛患者院外疼痛管理现状调查及用药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2):4-7.DOI:10.396/j.issn.1672-9676.2013.22.002.

[11]吕洁文,麦哲林,邓东兰,等.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延续院外癌痛规范化治疗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6):781-782.DOI:10.3969/j.issn.1674-4659.2015.06.0781.

R473.73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3.011

2016-01-26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SZ0155)

刘珊珊(1991-),女,山东聊城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护师。

李俊英(1965-),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教授,主任护师,护士长。

方玉桂 王 影]

猜你喜欢
总分出院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第五回 痊愈出院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