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西省观象台太原气象综合探测基地二期选址

2016-12-16 03:19
山西建筑 2016年30期
关键词:观象台太原市太原

李 立 栋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谈山西省观象台太原气象综合探测基地二期选址

李 立 栋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结合山西省观象台的观测任务及项目建设意义,从区位选择、交通条件、经营环境、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观象台太原综合探测基地的选址方案,并探讨了其规划建设要求,以供参考。

观象台,综合探测基地,选址方案,城乡规划

1 山西省观象台情况介绍

1.1 山西省观象台观测任务

山西省观象台为山西省气象局下属事业单位。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完成国家气候观象台承担的地面气象观测任务;承担酸雨、GPS/MET监测任务;担负中国气象局规定的一级高空气象探测站的观测、发报任务,并完成因特殊任务需要临时增加的探空观测任务;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大气探测试验任务;严格执行各类观测规范、技术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各项仪器设备,确保气象记录的“三性”和资料、数据的准确、完整;负责整理保管各种原始表簿、自记纸、加工资料、档案;负责及时、准确地向省气象信息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传递各类监测资料;按照气象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气象探测环境;负责观象台大院的行政后勤管理、安全保卫和服务工作;完成上级部门和省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1.2 项目建设的意义

为加强气象预测业务、气候变化研究和气候资源普查工作,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阳泉市、晋中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运城市等11个地市的气象局均建有气象探测综合基地,可有效地对全省天气系统进行更充分、更完整、更全面的跟踪监测,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

该项目完成后,将能适应太原市总体规划,提高太原市气象站的预警能力,改善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对全省、全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项目选址方案

2.1 项目概况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山西省观象台太原综合探测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山西省观象台太原综合探测基地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同意观测业务的长远发展,明确新征地的用地规模为63亩。

项目位置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张花村村东,东侧与北侧与晋中市毗邻,总用地2.87 hm2;净用地2.87 hm2。共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现状用地为1.54 hm2,2009年在太原市规划局办理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并规选字[2009]第0039号),2012年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并政地国用[2012]第20126号)。本次拟选址用地紧邻一期现状用地,位于一期现状用地的北侧,净用地为1.33 hm2。由于项目选址位于《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 km2之外,2014年9月,根据太原市城乡规划局要求,依据《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和《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编制导则》,山西省气象局委托我院编制二期选址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选址方案分析

选址位于太原市区南部的北格镇张花村内,隶属于小店区,距市中心约26.5 km,距太原火车南站约26.0 km。本案西侧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南侧隔榆古路为316省道张花村公路超限检测站;东侧和北侧都为晋中用地。

选址位于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 km2之外,在张花村村域范围内,现状用地性质为其他建设用地(见图1)。一期现已布置东西业务楼、风廓线雷达、观测场、制氢室等设施。二期用地位于一期用地北侧,用地呈“方形”形状;东西最宽为112 m,南北最长为120 m。可结合一期工程进行开发利用。场地内地势平坦,高差极小。场地内无拆迁投入。二期选址总用地面积1.33 hm2(19.9亩),净用地1.33 hm2(19.9亩),规划用地性质为科教用地。

2.3 选址方案建设条件评述

1)内部条件。

a.区位优势分析。位置优势明显:整个选址范围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土地成本较低;周边的建成区较少,无大体量建筑,干扰少,有益于观象台对气象进行准确探测。

道路交通优势:选址区西侧为太太路;南侧为榆古公路,选址周边交通便利,通达性强。

无拆迁量,节省资金:选址区为村镇用地,现状为空地,同时选址位置位于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便于节省前期启动投入资金。

统一规划,合理实施:选址方案结合一期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二期方案实施后,将完善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

b.区位劣势分析。选址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太原市城市“360建设用地”范围之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前期建设投资门槛较高。

c.生态及人文资源。周边区域无军事设施,项目范围内不涉及文物。本案在建筑高度、体量、色彩上应与周边建筑取得协调一致。

2)外部条件。

a.原料运输条件。本案位于太原市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外围,南侧紧邻榆古公路,西侧距太太路650 m,交通便利位置优越。项目所需建筑材料可由上述道路直接运到工地。项目所需建筑材料来源充足,水泥、钢材等其他建筑材料均可从太原市及周边地区购买。

b.水资源条件。本项目位于张花村用地范围内,规划区水源由北格镇水厂提供。

c.交通运输条件。外部交通:现状用地南邻榆古路,路面宽度为8 m;西侧为太太路。内部交通:现状道路有连接榆古路与一期工程选址的水泥路。

规划区现状外围道路已初具规模,城市主干路网基本形成,但次干道和支路系统欠发达,远期交通便捷,交通可达性强。

2.4 消防系统

本案外部消防设计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方针,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先进合理的防火技术,以保障安全,消除火灾隐患,创造良好的消防环境,合理布置消防车道,要满足在火灾发生时施救人员及机械人员的通道,设计选型要选择防火型设备,要采用综合消防技术措施,力争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一旦发生火灾也能在短时间内予以扑灭,使火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确保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

3 项目选址论证

3.1 选址方案行政许可性分析

2013年《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山西省观象台太原综合探测基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山西省观象台太原综合探测基地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同意观测业务的长远发展,新征地63亩。

2014年,市规划局同意项目选址报告编制,编制完成后报规划局办理相关手续。

3.2 选址方案城乡规划相容性分析

1)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本项目处于《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位于太原南部地区和科技创新城之间的限制发展区域,属于有条件建设用地。现状土地为张花村的村镇新增建设用地。在此区域进行山西省观象台太原气象综合探测基地选址建设符合上位规划的要求。规划要加大区域内生态绿化建设,建筑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侵蚀。本项目不违反相关城乡规划中所确定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与太原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水平,符合太原市环境良好、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谐宜居的新定位。

2)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本工程建设本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选址范围大部分位于《太原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新增建设用地区。本案区域范围不涉及军事用地及其他限制性用地,建设符合国家相关土地利用的政策。施工期间的道路等尽量利用区域内现有道路,减少不必要的破坏,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已避开主要村庄和居民点。对于建设后的场地要加强绿化建设,保证环境质量不下降。

3)与《山西科技创新城》(方案)相容性分析。山西省观象台太原气象探测基地选址位于正在编制的《山西科技创新城》(方案)所确定的510 km2范围内,地处北部核心区与南部潇南产业区之间的潇北农业生态区。本案的建设采用原生态园林式的建设模式,不会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大体量的开发建设,基本符合规划要求。

4)与《太原市北格镇张花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容性分析。张花村于2010年编制了《太原市北格镇张花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已获得审批。选址项目位于张花村村域范围内,在《太原市北格镇张花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所在区域规划为科研用地,选址项目用地符合规划要求。

5)用地要求分析。

a.基准气候站观测场自身为南北宽25 m,东西长35 m,四边10 m内不许有高杆农作物,实际上观测场本身就占地45 m×55 m;需用地:2 475 m2。考虑到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的比值不小于10倍;从观测场围栏距离障碍物最近点看,障碍物的水平最大遮挡角度不大于22.5°等因素。业务办公楼高7.5 m,业务楼距离观测场围栏至少大于75 m距离。需至少用地10 000 m2。

b.雷达系统的高空气象探测站应四周开阔,障碍物对探测系统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不得高于5°,特别是探测站盛行风向下风向120°范围内的障碍物对探测系统天线形成的遮挡仰角不得高于2°。在半径50 m范围内要求平坦空旷,无架空电线、建筑、林木等障碍物。

c.高空水电解制氢室按照GB 50177—93氢氧站设计规范的规定:制氢房及储氢室及建筑物间距应符合制氢站与民用建筑相距50 m以上的要求,加上制氢室内面积本身为200 m2;需至少用地10 200 m2。

d.东、西办公业务用房需要用地150 m2。

e.在探测气球施放场地半径50 m范围内,不得架空电线、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

根据相关技术要求和保护规定,以上业务办公及办公建设布局总体需要3 hm2左右用地。

6)项目分期建设说明。根据技术要求,山西省气象台太原气象观测站最小用地规模为2.87 hm2。当时张花村可征用的建设用地只有1.54 hm2,其余用地为农用地,观象台与张花村签订协议暂时租用。现已将剩余土地的土地利用性质变更为新增建设用地,二期土地征用净用地1.33 hm2。

一期现已布置东西业务楼、风廓线雷达、制氢室、观测场等设施,一期用地规模为1.54 hm2;二期用地规划布置高空探测场、铁塔及仪器工作室,净用地规模为1.33 hm2。

4 选址结论及要求

4.1 研究结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山西省观象台太原气象综合探测基地选址区域,在区位选择、交通条件、经营环境、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利用等方面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1)选址区域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土地成本较低,区位优势较明显。2)选址周边交通便利,紧邻太太路和榆古公路,现状城市路网完善,交通条件较成熟,可达性较好。3)本项目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在允许范围内;确定项目建设用地2.01 hm2,根据太原市容积率赋值方法,确定项目容积率0.1,项目建设规模适宜。但提出相应建议如下:a.项目建成后对周边道路服务水平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出入口设置需合理,形成完善的交通结构。b.建议在项目内部主要道路设置必要的安全标志、标线、标牌,保证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交通的安全。4)选址区域内无拆迁量,便于节省前期启动投入资金。5)选址区域用地为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在取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建设的基础上,做好开发建设。

4.2 规划要求

1)生态环境保护要求。a.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将区内及周边的绿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改善措施,结合区内的绿化树种和绿化效果进行综合考虑。b.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划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减少各种污染的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项目应建设污水回用系统,节约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2)建设规划指标要求。按照项目建设规模要求,二期选址净用地1.33 hm2,拟选址区域位于360 km2之外,指标控制为容积率0.1,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地率不小于35%,建筑高度小于20 m。

Discussion on comprehensive detection base location selection at phase Ⅱ of Taiyuan meteorology of Shanxi provincial observatory

Li Lidong

(College of Building & Civil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Combining with detection task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meaning of Shanxi provincial observatory,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location selection, traffic conditions,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fundamental facilities and fund invest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aiyuan comprehensive detection base location selecting scheme of Shanxi provincial observatory, and explores it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demands, with a view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observatory, comprehensive detection base, location selecting scheme, urban-rural planning

1009-6825(2016)30-0016-03

2016-08-16

李立栋(1983- ),男,工程师

TU244.8

A

猜你喜欢
观象台太原市太原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发展历程
除夜太原寒甚
蒋丙然与青岛观象台中国现代科学精神的复兴
张作霖遭遇“阴阳历书”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