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并不可怕(一)

2016-12-17 12:08沈一萍
食品与生活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抗虫棉抗虫除草剂

沈一萍

转基因食品一直饱受非议,一方面,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避之不及,另一方面,科学家们不断研究着转基因技术,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不久前,科学家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其中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08人(至今仍健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共296人)。信中称,全球的科学机构和监管机构反复研究表示,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农作物和食物,就算不比通过其他方法生产的农作物和食物更加安全,至少也是与之同等安全的。至今从未有过一起关于人类或动物因消费这些产品而引起不良健康效应的案例被确认。

我国农业部最近也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组织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支持开展转基因农业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等。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我们通常所说的转基因技术是人为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已知功能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使这种生物获得新功能的一种技术。转基因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

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发展较快,具有抗虫、抗病、耐旱、耐除草剂等特性的转基因作物得以大面积推广,品质改良、养分高效利用、抗旱耐盐碱转基因作物纷纷面世,已涵盖了至少35个科200多个种,涉及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和小麦等重要农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牧草、花卉、林木等。

国际上自1996年起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到2015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已有29个,年种植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27亿亩)。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一脉相承

传统育种主要依靠品种间的杂交实现基因重组,这种基因重组的结果是不可控的;而转基因育种是通过基因定向转移实现基因重组,两者本质上都是通过改变基因及其组成而获得优良性状。因此可以说,转基因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一脉相承。

显然,通过转基因技术育种更具优势,不仅可以精确定向操作进行育种,而且效率更高,针对性也更强。此外,转基因技术育种还可以实现跨物种,为高产、优质、高抗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例如,抗虫棉花就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中,从而能够专一性抑制棉铃虫发生,减少棉铃虫危害;抗除草剂作物就是将抗除草剂草甘膦的基因转入农作物,从而在使用除草剂(草甘膦)除草时做到只除草而不危及作物。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技术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重大病虫害多发频发,干旱、高温、冷害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农业用水供需矛盾突出。据估计,我国约60%的耕地缺乏灌溉条件,46.7万多平方千米农田常年受旱灾威胁,33.3万平方千米盐碱地有待改良。要保证粮食产量,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耕地、水、热等资源约束。

全球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实践表明,抗虫和抗除草剂等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作物抗虫、耐除草剂、耐盐、抗旱等能力,防止减产,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提高产量的目的。例如,南非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后,虫害得以抑制,种植密度增加,单产提高了一倍,由玉米进口国变为出口国,印度引进转基因抗虫棉后,由棉花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目前,我国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00多个,累计推广24.7万平方千米,减少农药用量37万吨,增收节支400多亿元。

我国如何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我国对转基因作物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还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规范和技术指南》,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包括供体与受体生物的食用安全情况、基因操作、插入序列表达的资料等;第二部分是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营养学评价;第三部分是毒理学评价;第四部分是过敏性评价,禁止转入已知过敏原。

此外,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中外来化合物蓄积情况、非预期作用等方面还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猜你喜欢
抗虫棉抗虫除草剂
关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9711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的更正
基因工程方法让天敌昆虫保护有了依据
抗虫棉的故事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农药及除草剂
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的Bt抗虫基因转化芥蓝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正确看待抗虫棉的抗虫性
茶树Bt和Cpti双价抗虫基因转化研究(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