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学生普通话语音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玉树地区藏语为例

2016-12-19 10:59
关键词:藏语玉树声母

秦 岭

(西安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西安 710065)



【教育教学研究】

藏族学生普通话语音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玉树地区藏语为例

秦 岭

(西安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西安 710065)

藏族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属于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第二语言的范畴,青海玉树藏语经过近千年的演变,发展到如今具有一些独特的语音特点。玉树藏语有91个声母、59个韵母和9个调值,这使得该地区藏族学生由于母语负迁移影响,在学习普通话声韵调时造成不小的障碍。而内地高校教师在进行普通话训练教学时,针对该地区藏族学生,要结合学生的母语语音发音特点,认真分析学生语音发音偏误进行教学,并辅以一定的教学策略,为藏区培养一批藏汉兼通的双语人才。

玉树;藏族学生;普通话语音;偏误;教学策略

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越来越多的藏族学生来到内地接受高等教育。我校藏族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青海玉树,其中绝大部分进入教师教育类专业学习,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他们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少要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水平,所以培养玉树学生说好标准的普通话,既是我国推普工作的需要,也是藏族双语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一、玉树藏语声韵调与普通话对比

要学好并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从掌握语音开始。受限于语言环境、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玉树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标准程度较低。玉树学生在家乡接受母语和汉语教育时,基本没受过系统的语音理论知识的指导,完全靠传统的模仿跟读学习发音,感性学习多于理性认知。普通话课程教师要适当了解玉树藏语的语音系统,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进行语音知识的对比讲授,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认知母语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了解发音规律,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普通话语音面貌,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过关率。

(一)声母发音及习得偏误

藏语可分为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三大类。玉树因地处三大方言接触的中心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玉树话在长期的分化和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的藏语语音特点。藏文音节中辅音特别发达,玉树的藏语语音系统相较于其他藏语方言较为复杂,声母表中有91个声母,其中单辅音51个。从构成阻碍的部位和形成克服阻碍的方法考察这些声母,其发音部位除了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中、舌面后还有声门音,发音方法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还有颤音、边擦音以及半元音。

由于声母发音特征存在不同(见表1),在学习中,玉树学生常在以下情况中犯错:

1.清塞音b-p,d-t,g-k。普通话在发音时,这三组音发音部位基本一致,p、t、k发音时气流较强。玉树藏语中没有送气清塞音p、t、k,玉树学生在发音时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气流的强弱,容易与b、d、g相混淆。

2.舌面音j、q、x。玉树藏语中虽然有舌面音,但没有j、q、x三个音。学生在学习发音时,掌握较快,但有时会出现尖音现象。

3.舌尖后浊擦音r。对玉树学生来说,r是一个发音难点,他们在发音时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不自觉地带有声带颤动的现象。

4.唇齿音f。玉树藏语中虽然有f这个声母,但一般出现在藏语第二个音节,而且出现的频率非常低。普通话中f做声母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学生在发音时往往出现失误,常用母语中的/p/进行替代。

5.平翘舌音z、c、s和zh、ch、sh。玉树藏语中有相似音/ts/、/tsh/、/s/、/t/、/th/、//,但发音方法上有一定差别。发音时,学生容易用相似音替代发音。

表1 玉树藏语声母发音特征

考察玉树藏语声母和普通话声母的相似性情况,如表2:

表2 玉树藏语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对照

(二)元音发音及习得偏误

玉树藏语中共有韵母59个,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尾韵三类。其中单元音韵母13个,复元音韵母8个,带辅音尾韵母38个。单元音韵母又分为10个非鼻化单元音韵母和3个鼻化单元音韵母。与普通话的单元音相对比,玉树藏语只有/i/、/u/、/y/和普通话中的高元音相似。但不同的是,玉树藏语中/y/为短韵,/u/为长韵、/i/可长可短。

在学习中,玉树学生常犯以下几类错误:

1.玉树藏语中,单元音/i/、/u/、/y/与普通话的三个高元音声学特征接近,所以学生发音中带有母语口音。

2.玉树藏语中,/i/、/u/发音方法虽有差别,但在与辅音拼读时,除了与辅音/g/拼读能区别意义,与其他辅音拼合时,发音区别并不明显,这种语言习惯会给普通话的声韵拼读带来负面影响。

3.发普通话复韵母时,玉树学生往往出现由一个音向另一个音跳动的现象,造成发音不准。

4.玉树藏语只有8个复元音韵母,数量有限,所以学生有时会将普通话中的复韵母错发为母语中的单元音。如将/ai/发音为/ε/,将/ei/发音为/e/。

5.没有韵头的认知,所以在声韵拼合中,往往丢掉介音i等。

(三)声调发音及习得偏误

汉语属于音高语言,普通话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玉树话的单音节里共有9个声调,其调值还需和音高、音长相互配合,情况如表3:

表3 玉树话的音高、音长及调值

由此可以看出,普通话与藏语声调在调值、调类和变化特点上有很大差异。玉树学生在声调上常犯的错误有:

1.读调错误

(1)阳平。普通话为35调值,调型为中升调。学生的读音错误反映在受母语影响,将其读成降调或低降调。

(2)上声。普通话为214调值,调型为降升调。玉树藏语声调中没有这样的调型,所以大部分学生不会读,或者读阳平,或者读低降调。

2.读音缺陷

(1)阴平。普通话为55调值,调型为高平调。学生在朗读和说话中,对这一调值的音高区域把握不准,调域偏低,常用母语中的高调类44调替代。

(2)去声。普通话为51调值,调型为全降调。这个调值学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调域偏高,调值不到位;或把全降调读成低降调。

(四)学习轻声、儿化有难度

普通话中,轻声、儿化是语流音变中常见的现象,对玉树学生而言学习起来颇有难度。

1.轻声。由于轻声是一个轻短模糊的调子,学生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不敢发声送气,对轻声的音强和音长不能驾驭自如。此外,哪些字应该读轻声,学生也不清楚。

2.儿化。在玉树藏语的辅音和元音中,没有卷舌儿化音,学生读儿化音时,时常存在处理生硬,卷不起来或卷舌不到位的问题,更不能将儿化音发得柔软、自然。

二、普通话语音学习施教对策

语音语调是语言面貌最主要的体现,也是语言学习中最难学习的部分。针对玉树藏族学生实际发音问题,在讲授理论同时,可结合发音图例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认识普通话语音音素的发音要领。另外,注重教学方法科学性、技巧性的运用。

(一)声母教学

1.送气清塞音p、t、k。主要纠正学生的发音习惯,可以用哈气法和吹纸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发这三个送气音时,教师不但要强调有意识用力送气,还可以将一张纸条垂于学生面前10公分处作为检测手段。

2.舌面音j、q、x。可以“x”为例指导训练学生发音。(1)放松下巴,舌头自然平放在口腔中,舌尖轻触下齿背,上下牙齿留有一定的间隙。(2)连续发“哩(li)——”,体会元音“i”的舌位。(3)保持发元音“i”的状态,让气流从舌面与上腭之间通过。发出不带元音“i”的“希(xi)——”声,这时舌尖、牙齿均不阻碍气流,气流通过舌面和上腭发的摩擦声就是x。若发的声音含“丝(si)”或“湿(shi)”的成分就说明舌尖或牙齿对气流形成了阻碍,那就是尖音了。

3.舌尖后浊擦音r。纠正发音时可用学生熟悉的sh进行对比训练:sh发音时,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端,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震动。发r时,发音部位和方法与sh一致,只是发音时声带要振动。

4.根据“相似音素的习得难度大于陌生音素”的理论认知,玉树藏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声母时,由于母语中声母数量多,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丰富,容易造成语音学习的负迁移,想当然地用自己熟悉的语音去替代普通话辅音的发音。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讲清楚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发音进行指导,用反复模仿跟读的方式进行语音强化,由量变跃升为质变。

(二)元音教学

1.元音的发音取决于口腔的开合、舌位的前后和唇形的圆展。玉树学生在普通话单韵母发音时,口型不对,舌位不准,都给准确发音带来困难。加之相似音素难以习得,学生会把在普通话元音中的某个音素直接等值于母语中的相似对应音素,因此在学习/y/、/u/时始终带有母语的口音。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发音图例讲清楚发音时的口型、舌位及发音要领就显得十分必要。发音演示不够直观,可以辅助动画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普通话单韵母的发音方法。

2.玉树学生发普通话复韵母比较困难,一来容易处理为单元音发音,二来发音不够流畅自然。原因是藏语中虽然有复韵母,但都不是复合元音,而且鼻化音、鼻音韵尾居多。普通话复韵母不能分开拼读,发音时由一个音向另一个音滑动,口型舌位都是渐变的过程,之间没有衔接的痕迹。让学生在发音中体会复韵母的发音存在着一个动程。这个动程的练习是要花一定时间来掌握才能熟练运用的。此外,让学生明确,一个音素向另一个音素滑动时,音素间分配的时长也不尽相同:aieiaoou首音时间长,iaieuauoüe末音时间长,iaoiouuaiuei中音时间长,这实际是与主要元音的位置息息相关的,即主要元音声音最响亮、占的时间最长。学生只有反复练习实践,才能达到自然流畅、圆润饱满的效果。

(三)声调教学

普通话中声韵组合后大约有400多个音节,标上声调会形成1 300多个音节,与安多方言区藏族学生相比,玉树学生最有利的条件是有声调意识,这对于学习普通话声调有很大帮助,缺点是发音时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调值读音有差异,而且会将低调域发成高调域,高调域发成低调域。

我们在学生实践中发现,学生声调的出错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上声、阳平、阴平。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确立比较牢固的普通话四声五度标调法的认知,头脑中刻画调型形象,在此基础上与母语调型进行对比,克服惯性思维。其次要训练学生读准并记熟普通话四声代表字,通过朗读不同调类的单音节字,逐步确立调值的客观标准,为发音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声调是区别意义的重要因素,练好声调至关重要。在正音过程中,还要强调声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语流中会出现变调的情况。

(四)儿化、轻声教学

1.儿化。er是普通话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可以自成音节,还可以与别的韵母结合起来,改变别的韵母的读音,成为卷舌韵母。这种语音的变化就是儿化。儿化可以使普通话变得圆润、悦耳,又可以使汉语表达更加精确,同时起到一定的修辞作用。玉树学生在学习发儿化韵时比较困难,可以先从er的发音练起。反复训练,学生的卷舌动作会逐步趋于自然,但还要防止“翘舌度”太过的问题,舌尖靠硬腭后端,会影响发音准确度。学生在发儿化韵时,容易把“儿”读成一个单独的音节,所以要明确er韵已经与前面的音节中的韵腹完全融合在一起,成为韵腹不可分割的部分。具体变化情况根据韵母的韵腹和韵尾确定,相应的变读规则也需要学生熟记。

2.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玉树藏语中没有轻声,学生在发轻声字时往往拿捏不准轻、短的尺度。教师要说明,首先,轻声虽轻,但是一个全声韵,声母韵母不能省。其次,轻声的轻,是指后一音节相对前一音节要读得轻一点;轻声的短,是指后一个音节相对前一个音节短一点。最后,轻声是有调值的,会随着前一个音节的调值不同而发生变化。当然,由于玉树学生汉语接触有限,所以对哪些字发轻声的辩识度也不够,造成发音不准确,还需要学生从丰富个体词汇库做起。

普通话语音学习中,要求学生尽量大声和夸张的练习对于发音器官协调发音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也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克服由母语和青海方言形成的语言习惯定势对普通话学习造成的负迁移。

三、教学辅助策略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研究分析表明,汉语中有常用语素5 000多个,音节负担较重的占一半以上,即一个音节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所代表的意义,这无疑增大了玉树学生的普通话语音学习的学习量,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全面掌握5 000多个汉字的正确读音。但目前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汉语文化基础差、汉语语音输入不足、识字量偏低等诸多问题,显然这些情况制约着学生普通话声韵调能力的提升,给综合训练带来困扰。

1.因材施教。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能沿袭“理论教学+口语练习”的教学思路,对汉藏族学生进行无差别化教学,而需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第二语言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以玉树藏族学生的母语发音特点为依据,从语音偏误入手,对症下药,在声韵调讲授中进行比较教学,确定教学重点和训练方法,找到合理化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内外还要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鲜活的汉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积极动口,逐步克服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因机械记忆造成的思维板结、固化,潜移默化地转变玉树学生语言学习的思维方式。

2.社交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展多种语言交际,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正音,并提高其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边学习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边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藏族学生来到内地后,由于民族信仰不同、生活习惯差异以及语言沟通障碍,很难快速融入学校和班级中,日常多与本民族同学在一起用母语交流。教师可在班级范围内征集普通话语音面貌好的汉语学习志愿者,对藏族学生语音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他们彼此之间的学习作息时间基本一致,因班级的联系有一定的共同话题,通过深入的交往,营造良好的汉语语言氛围,借此增强语言输入,积累语言知识,促进语言输出,减少藏族学生对母语的依赖。

(二)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主动求知欲和自信心

语言习得研究者柯伦(Curran)在对儿童和成人学习语言的研究中发现,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绪状态。来到内地前,玉树学生的汉语水平都具备一定的基础,但进入大学后,普通话标准化提升速度却进步迟缓甚至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有些学生汉语语言基础差,语言交流障碍妨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进而产生了自卑心理,阻碍了学习进步。有些学生认为毕业后会回到家乡,他们目前掌握的普通话足以应对今后的工作生活;还有些学生则一直对汉文化感情不深,不能真正达到心理认同,所以学习态度并不积极。

首先,面对汉语口语应用能力差、说话拘谨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说,还要消除他们的顾虑。1.玉树藏族学生相比外国人学习汉语有很大优势,外国人学习汉语仅局限于课本课堂,而玉树学生学习汉语除去课堂教学,还有很好的汉语语言大环境。2.由于国家在藏区推行双语教育多年,所以学生的普通话有一定的基础,虽然口音不标准,但很少有汉族方言区中的一些典型的方音特点,单纯从音韵角度看,玉树学生语音的失误和缺陷反而少于来自某些汉族方言区的同学,使得正音较为单纯。其次,玉树学生来到内地,在不断扩大汉语普通话接触面的同时,会逐步产生文化接触意识,可以以此为契机,扩大其与汉族同学的接触交往,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校园活动,特别是语言类活动,以兴趣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契机,在备考中学习、巩固普通话标准语音

推普工作的需要和教师教育专业的特点,都要求藏族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拿到相应的等级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以口语形式开展的,要想顺利通过考试,这就要求学生个体积极参与语言训练。多听多读能有效提高辩音和模仿能力,学生可以借助音频资料,按部就班地完成听读模仿、模拟测试、审听各环节。通过即时对比,自觉关注自己语音与普通话标准读音的差异,从而有目的、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读音正音。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和错误监控能力会有效提升,能对个体语音发音的正确性进行判断、修正,知识就会转化为技能。

以上过程需要教师全程跟踪,个别指导,敦促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练习的随意性。要求学生从字到词到短文按部就班地完成模拟测试材料,并对易错问题进行标记、归纳,正音。切莫让训练流于形式,每一个训练项目的内容都落实了,普通话的语音面貌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测试才能顺利过关。

总之,普通话课程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符合藏族学生实际、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有针对性地指导藏族学生进行普通话口语学习的理论体系,为藏族地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汉藏兼通”的复合型双语人才,促进多元化的交流融合,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藏族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 兰一斐]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ibetan Students’ MandarinPhonetic Learning an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Taking Tibetan Language in Yushu Region as an Example

QIN Ling

(SchoolofHumanities,Xi’anUniversity,Xi’an710065,China)

Tibetan students’ mandarin learning is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for ethnic minorities. After about one thousand-year evolution, Tibetan in Yushu 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e now has some distinctive phonetic features. Yushu Tibetan language has 91 initials, 59 finals and nine tones, which results in the local Tibetan students’ trouble in mandarin learning because of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ir mother tongue. Teachers at college in inland area must analyze students’ biased error in pronunciation and teach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students’ pronunciation of their mother language. Based on this, certain teaching strateg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cultivate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talents for Tibetan area.

Yushu; Tibetan student; mandarin pronunciation; error; teaching strategy

2016-04-22

秦岭(1976—),女,河南孟州人,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教学及研究。

H193

A

1008-777X(2016)05-0090-05

猜你喜欢
藏语玉树声母
声母韵母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声母歌
玉树留芳
藏语拉达克话的几个语音特征
藏语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白衣如风拂玉树,冷浸溶月小龙女
《栴檀瑞像传入中国记》的回鹘语与藏语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