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栽培管理方法

2016-12-19 00:55张智勇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苗高黄芪种子

●张智勇

(扎兰屯职业学院 内蒙古 扎兰屯 162650)

黄芪栽培管理方法

●张智勇

(扎兰屯职业学院 内蒙古 扎兰屯 162650)

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是一种较名贵的中药材,以根入药。全国商品黄芪的原植物主要为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据文献记载,两者均为药用黄芪的正品。膜荚黄芪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甘肃、四川和西藏等省区;蒙古黄芪主产于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黄芪有补气固表、降血压、利尿退肿和生肌托毒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衰弱、消化力弱、自汗盗汗、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和中风症候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及疮疡久不收口等症。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若不加强保护和人工繁殖,有趋于绝灭的危险。现已引起重视,当前不少省份已大量栽培,本地区近年来开始引种。

1 植物形态

膜荚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株高60~150cm,上部多分枝,有长柔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常11~27个,卵状披针形、卵矩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光滑或被疏柔毛,背面被有白色长柔毛,全缘,顶端急尖或圆形,有细尖,长6~30mm、阔3~10mm;小叶柄和叶轴有白色长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白色,长约16mm,旗瓣矩圆状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向外弯,无爪,翼瓣和龙骨瓣近等阔,有长爪;花萼钟状,长5~7mm,萼齿5,甚短,被黑色短毛,子房被疏柔毛,花柱无毛,子房柄远比子房长。荚果膜质,膨胀,卵状矩圆形,顶端尖刺状,被短毛。种子肾形,棕黑色,有光泽。

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主要区别在于,蒙古黄芪小叶较多,为25~37个;托叶三角状卵形;子房及荚果光滑无毛。

2 生长习性

黄芪分布于中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喜日照、凉爽气候,耐旱,不耐涝。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阳坡及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在地势较高、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土地上栽培,主根长的深长;而在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的土地上栽培,主根短,分叉多,生长缓慢,质量差。气温过高会抑制植株生长;土壤湿度过大,易引起根部腐烂。播种后,土壤湿润则出苗快,土壤过于干旱则出苗慢,而且生长不整齐。黄芪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时节大部分叶子已脱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发出新苗。黄芪种子萌发温度比较低,平均气温约8℃时满足黄芪播种的温度要求。花期6~7月,果期8~10月。

3 培育技术

3.1 选地整地

黄芪遇积水会发生烂根和死苗,平原地区栽培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砂质土壤种植;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区宜选择高燥地和河沿高地种植;山区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渗水力强的向阳山坡地种植。黄芪为深根性植物,为促进根部发育健壮,在秋天要求对土地进行深翻达40cm以上,作高畦,开深沟,这是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区防止黄芪烂根的一条重要措施。畦连沟宽160cm,畦面做成龟背形,每隔两畦开一条深沟,浅沟10cm,深沟50cm。

3.2 施肥

3.2.1 基肥 黄芪根深,生长期长,为满足其生长发育对营养成分的需要,整地时必须施足基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kg加过磷酸钙20~30kg或磷酸二氨8~10kg,宜在秋天深翻前施入地表面,然后翻入耕层,最迟要在整地作畦前施入。施肥要均匀。

3.2.2 追肥 追肥要根据气候条件及长势而定,一般追肥2次或3次。第1次在5月上旬至5月下旬苗高10~20cm时,浇稀薄的粪水,每亩需人粪尿15担或猪粪尿30担冲水浇;第2次在6月上旬苗高30~40cm时,每亩施尿素25~30kg;如果前期脱肥,叶色黄,则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苗高60~80cm时,再进行第3次追肥,这时已封垄,可施入氮素化肥、饼肥和过磷酸钙。

3.3 播种准备

3.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进行选种,除去瘪粒及霉腐种子以确保全苗,减少病虫害。由于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为提高发芽率,应采取以下方法,促使其尽快发芽。

3.3.2 沸水催芽 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中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到40℃后浸泡2~4小时,将膨胀的种子捞出,未膨胀的种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加覆盖物闷12小时,待萌动时播种。

3.3.3 机械损伤 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状态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沙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沙下种。

3.3.4 酸处理 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浓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小时后播种,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上,但要慎用。

3.4 种植方式

3.4.1 露地直播 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本地区多采用春播,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出苗,约1个月齐苗。播种时在整好的畦垄上按行距45~60cm耧一浅沟,沟宽8~10cm。施入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10kg作种肥,覆土5cm,踩底格子后采用条播方式,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1.8~2.4cm厚的土,脚踩1遍或镇压1次即可。每亩用种量为1.5~2.5kg。

3.4.2 育苗移栽 可在第2年春季(用秋播苗)当苗高10~15cm时进行移栽。在垄上开沟,顺垄向移栽,幼苗平放或斜放于沟中,覆土踩实,浇透水即可。

3.5 田间管理

3.5.1 出苗、间苗、定苗、补苗 播种后7天开始出苗,30天左右苗木出齐。当苗高5~7cm时进行第1次间苗,通过2~3次间苗后,每隔8~10cm留壮苗1株。如遇缺棵,应将小苗带土补植,也可用催芽种子重播补苗。

3.5.2 中耕除草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如果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cm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cm时进行,第3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除草1次。第2年以后于5月、6月及9月各除草1次。要经常保持田间无杂草。

3.5.3 灌水防涝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少浇水,促进根系下扎。在将要开花时适当灌水,种子成熟后应不浇水或少浇水。黄芪生长旺盛时期的6月、7月和8月,正逢雨季,田(畦)间发生洪涝和积水要及时排除,并随后进行中耕,保持田间地表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以利于根系生长,防止烂根。秋后,当上部茎叶枯萎时进行培土,以利越冬。

4 病虫害防治

4.1 黄芪白粉病

黄芪白粉病一般在7月后花蕾结荚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和荚果,多发生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症状:发病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状斑,严重时叶片被白粉覆盖。被害植株早落叶,严重影响生长。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雾2~3次;也可用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4.2 黄芪枯萎病

黄芪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6月开始发生,7~9月为害严重,高温多雨、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容易发病。症状:须根变褐色并腐烂,主根发生红褐色或焦褐色烂斑,病株的叶子发黄、脱落。地上部枯萎,根部完全腐烂。防治方法: 不在酸性土壤上种植,不在低洼地栽培,不重茬。可用5%石灰水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浇病穴。

4.3 黄芪小象鼻虫

黄芪小象鼻虫的成虫和幼虫为害黄芪幼苗和幼根,严重时吃光地上部分,造成缺苗断垄。防治方法:出苗后,隔10天用敌百虫2000倍液喷雾,以杀死成虫。

4.4 黄芪食心虫

黄芪食心虫以幼虫钻入荚内蛀食种子,为害严重时,种子失去发芽能力。防治方法:在成虫孵化期,用灯光诱杀幼虫或在花期用敌敌畏或敌杀死按用量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直到种子成熟为止。

5 收获留种

5.1 收获

黄芪生长2~3年后采收为佳,生长年限过久可产生黑心,影响品质。本地区在10月下旬采收,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去净泥土,趁鲜切去芦头,修去须根,晒至半干,堆放1~2天,使其回潮,再摊开晾晒,反复晾晒,直至全干,将根理顺直,扎成小捆,即可供药用。质量以条粗、皱纹少、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甘者为佳。正常年份每亩(667m2)可产干品300kg左右。

5.2 留种

选3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块作黄芪种子田。黄芪种子的采收宜在9月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进行,否则果荚开裂,种子散失,难以采收。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若小面积留种,最好分期分批采收,并将成熟果穗逐个剪下,舍弃果穗先端未成熟的果实,留用中下部成熟的果荚。若大面积留种,可待田里70%~80%果实成熟时一次采收。采收后先将果枝倒挂阴干几天,使种子后熟,再晒干,脱粒、扬净、贮藏。

猜你喜欢
苗高黄芪种子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桃种子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
黄芪是个宝
香椿嫁接技术研究
可怜的种子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