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2016-12-19 05:09弓旭娇
亚太教育 2016年33期
关键词:三生教育性别差异大学生

弓旭娇

摘 要:本文应用云南省4所高校967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探讨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以下简称“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状况。结合调查结果,从心理与社会因素两方面究其造成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三生教育”;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44-01

一、引言

近年来,受某些负面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能、对生活的无趣等低沉态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明确指出:“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三生教育”正契合了现实与政策的需要,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2]着眼于现在并指向未来,把学生真正引向生命世界、生存领域与生活未来。

随着“三生教育”思想理念的推进,对“三生教育”课程的研究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课程开发、课程内容、教学形式、课程评价以及在各科中渗透等方面。但是对大学生“三生教育”性别差异的分析还鲜有研究,本文结合大学生“三生教育”性别差异的调查结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尝试探索其原因以及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二、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从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的认知、体验与感悟的角度出发,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超越生命、价值生命、生存时空、生存悖论、生存方式、生存情感、生活主体、生活实践、生活体验11个维度进行施测,问卷共有31道题目,其中包含3道反向计分题。根据调查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三生教育”性别差异进行分析,其中p值小于0.05,说明其具有显著差异,反之则没有。

(二)研究结果

1、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基础,是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发展的过程、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价值的教育。在性别变量下,自然生命、精神生命、超越生命的p值分别为为0.000、0.002、0.000,均小于0.05,说明其具有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均值都高于女生的均值。价值生命的p值为0.446大于0.05,说明在性别变量下,价值生命无显著差异。

2、生存教育。生存教育生存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关键,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存、体验生存、感悟生存,树立正确生存观的教育。在性别变量下,生存悖论与生存情感的p值分别为0.007、0.000,均小于0.05,表明其具有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均值都高于女生的均值。而生存时空与生存方式的p值分别为为0.333、0.136,均大于0.05,表明在性别变量下均无显著差异。

3、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的教育。在性别变量下,生活主体和生活实践的p值分别为为0.000、0.002,均小于0.05,表明其具有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均值高于女生的均值。而生活体验的p值为0.504,大于0.05,表明其在性别变量下无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三生教育”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心理因素

对大学生气质方面的调查显示,男生大都活泼、外向、好动,不易安静;女生较多倾向于安静、内向。男生多为多血质、胆汁质或混合型;女生较多的表现为粘液质、抑郁质或混合型。[3]男女生在气质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生命、生存、生活的判断,男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适应新的环境而女生则显得比较沉稳,做事谨慎,情感更加细腻。

在性格方面,男生较偏向于意志型或理智—意志型,倾向于独立型、外倾型,而女生则较偏向于情绪型或理智—情绪型,倾向于顺从型、内向型。[4]男生主动性较强,往往有明确的主见,而女生则显示依赖性较强,易受暗示。

(二)社会因素

首先,社会文化中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对男女生有了不同的社会期待,进而在社会角色上有了不同的定位。在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男女生会根据社会对其的期待,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这也是男女生在对待生命、生存、生活有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学校教育是造成差异的另一个原因。现代教育的功利化以及工具性现象泛滥,使得我们的教育背离了应有的终极目的,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价值的良好实现。[5]学校更多去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书本知识的识记,而忽略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而女生与男生相比,在实践能力方面较弱,加之学校教育对此方面的忽略,也是导致女生在生活主体、生活实践中均分低于男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结语

正如个体之间的差异一样,性别之间的差异也会永远存在,在这种差异下如何针对性的提升大学生对“三生教育”观“任重而道远”,以下从课程、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尝试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系统的课堂教学有其无可取代的优势,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性别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内容,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更容易把知识内化,并能够指导生活实践。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性别差异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联系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回归真实生活,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等把真实生活引入到“三生教育”课堂之中。

最后,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实现自身的主体发展。学生可以在类似真实的情境中学会如何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增强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激发自身的潜能,并再此基础上丰富自身的内心体验。

只有依托高质量的课程内容,经验丰富、学识过硬的教师、积极探索发现的学生,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转化,也能让学生在深刻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Z].2012.

[2]罗崇敏.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9):6-9.

[3]李山川.大学教育心理[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167.

[4]姚本先,陶龙泽.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性别差异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3):8-12.

[5]罗崇敏.三生教育论[M].人民出版社,2013:15.

猜你喜欢
三生教育性别差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大学生正确的三生观树立和践行研究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