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越·跨越·超越
——银光集团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2016-12-21 02:02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民品银光硝化

银 光

激越·跨越·超越
——银光集团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银 光

这里被誉为中国聚氨酯产业的摇篮。

这里被称为中国西部聚氨酯原料基地。

今年是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伴随着人民兵工的发展壮大,中国兵器工业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民养军,大力开发民品,在“军民结合”创业之路上不断突破,书写出一个又一个辉煌与骄傲。

银光集团借助白银市经济转型战略的实施,发挥多年来在硝化、氢化、光化等方面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与技术、人才优势,以TDI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生态环境相融性的系列产品,形成以硝化、氢化、光化和高分子类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目前,银光集团围绕TDI产业蓬勃发展,在为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相关原材料配套生产企业和精细化工产业的良性发展,走出了一条熠熠闪光的“银光”之路。

激越——困境中起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在国家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1978年12月,银光集团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明确以军为主、发展民品、加强技术改造、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总体指导思想,走上了一条“军民结合”的创业之路。

银光集团结合生产实际,加强市场调研,选定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一、二期民品项目,并立即投入建设。1984年底,一期民品建设项目——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线建成,银光集团在“以民养军”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二期民品建设项目的TDI工程,是当时兵器工业部和甘肃省联合投资的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1982年12月,银光集团引进TDI生产线项目建议书通过审批。1985年底,总体设计方案得到正式批复,年生产能力为2万吨的TDI生产线开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银光集团迎来了发展史上又一个不同寻常的时期。1986年至1990年间,因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国家指令任务锐减,计划生产量不足综合生产能力的1%,各军品生产线常年处于全面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在改革大潮面前,银光集团制定了“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发展战略。

1986年7月1日,TDI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90年3月20日,TDI生产线一次投产成功。清澈透亮的银光TDI产品的成功产出,打破发达国家的长期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TDI产品依赖进口的历史。当年11月上旬完成了70%生产负荷72小时考核,跨上了批量生产TDI的新台阶,实现了“二次创业”的初期目标。到1990年底,累计生产合格产品2247吨。

跨越——跋涉中起舞

随后十几年里,企业再次经历了举步维艰的时期。银光集团以凤凰涅槃的气魄,铺就了由生死困境到发展腾飞的跨越之路。

银光集团利用军工技术不断发展民用产业,1994年4月,年产2.5万吨的DNT生产线投产成功。企业在原201产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安装的年产8万吨DNT生产线于2004年5月成功投产,并从5月12日起为TDI生产线提供合格原材料。通过扩产改造,企业成为国内唯一形成生产规模并向国外出口产品的DNT生产厂家。

在DNT生产线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TDI生产线也经历了由死到生的蜕变。因工艺设计先天不足,原TDI生产线生产能力一直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且因1999年一场始料不及的意外事故,导致TDI生产线主装置受到毁灭性损坏。2001年企业对TDI生产线主装置进行复产改造,逐步消除生产线上原设计的瓶颈及弊端,为生产线的稳产高产扫除了技术障碍。2003年12月,TDI生产线产量突破2万吨,首次实现了达产达纲目标。

同年9月,年产5万吨TDI扩建项目拉开帷幕。经过一年半的建设,2005年6月,年产5万吨TDI产品生产线建成并产出合格产品。这标志着经过10余年的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企业已消化吸收掌握了硝化、光化、氢化等特种化工核心技术,银光集团TDI产业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超越——发展中起飞

2008年5月28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暨含能公司成立大会召开,银光集团成为跨区域、跨行业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随后,北方锦化公司加盟银光集团。

构建合理的民品产业格局,不断优化产业链,是银光集团在发展中不断努力探索、实践的课题,也是几代银光人的梦想与追求。2009年,银光集团再次实施工艺技术改造,将生产线产能扩大到10万吨规模。项目的成功投产,加速了我国TDI科技成果转化为现有生产能力的速度,也是我国TDI重大科技领域走自主开发之路,实现产业升级,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2010年7月,随着北方锦化公司年产5万吨TDI项目通过100%负荷72小时考核,银光集团TDI年产能力达到15万吨。

企业借助白银市经济转型战略的实施,发挥多年来在硝化、氢化、光化等方面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与技术、人才优势,以TDI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生态环境相融性的系列产品,形成以硝化、氢化、光化和高分子类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年产18万吨DNT、10万吨氯碱、12万吨PVC等产业围绕TDI产业蓬勃发展,在为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动地方相关原材料配套生产企业和精细化工产业的良性发展。

近年来,东方公司围绕一硝产业链全力发展民品,增强整体市场竞争力,规模优势不断显现。一硝基甲苯生产线通过扩产改造年产能已达6万吨,规模位居国内第二,市场占有率达27%。作为一硝基甲苯产业链的延伸,年设计产能为2.9万吨的甲基苯胺产品生产线,产能位居国内第二,市场占有率超过23%;年产能均为3000吨的间甲酚、对硝基苯甲酸生产线规模位居国内第一,间苯二酚线规模国内第二。东方公司还以2013年并购的年产10万吨氯碱生产企业仙桥公司为龙头,在盐化工产业链的纵向、横向及提升一硝加氢能力上进行延伸和关联扩张,按照盐化工产业园的布局稳健发展。

红光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先后建成甲苯系列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化工等生产线,实现由单一军品生产向军民结合过渡。目前根据本地拥有氢气、氯碱资源及西南焦油苯和彭州炼油资源条件,结合当地水资源、生态环境和交通运输等基础条件,延伸发展以苯和二甲苯为基础原料的精细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支柱产业。

60多年的风雨征程,磨砺出银光人勇于逆风飞翔的铮铮风骨。目前,企业正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对接市场,探寻体制机制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新路径,积蓄力量,再铸辉煌。

猜你喜欢
民品银光硝化
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甘肃银光TDI、PVC产品单月产量创新高
航天企业民品文件归档工作的思考
湖北省民宗委组织召开全省贯彻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视频会议
银光雨
政府投资、军民工业标准差异与民品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困境
书籍与少年
水一样的梦
浅析国有科研企业的民品国际化营销策略
浅谈污水中脱氮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