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育中句群的实义切分与信息结构

2016-12-21 08:05陈百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义信息结构语句

陈百海

(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日语教育中句群的实义切分与信息结构

陈百海

(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信息结构是句子实际意义的切分,它与句群有着天然联系。本文通过对日语句群的信息结构的分析,指出了日语句子的实义切分标准是信息相对于听话人是已知或未知、信息在说话人语流中出现或未出现过、信息在目前是激活状态还是未激活状态、信息的预设或断言的实际情况等四项,同时讨论了句子的实义切分在日语句群教育中的应用。

日语教育;句群;实义切分;信息结构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11.00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布拉格学派创始人之一Mathesius在研究捷克语和英语的词序问题时,创立了实义切分理论。从本质上说,实义切分理论突破了此前的句法理论的成分分析的窠臼,分析句子的交际结构和交际功能,揭示了语句的交际性质,为研究语句和上下文的关系,语句的推进机制提供了新的视点和手段,是句法学迈向篇章语言学的重要的一步。Mathesius继承并发展了德国新语法学派的心理主义的“心理主语”和“心理谓语”的概念,将语句中相对熟悉的部分,即“心理主语”称为“叙述出发点”,将语句中带有强调的语调的、传递的信息是否对听话人未知的部分称为“叙述核心”。认为在语言交际中通常是把已知信息作为叙述的出发点,进而再传递对听话人未知的新的信息。“日语句群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我国日语语言的教学中去,有助于解释日语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语义内容,促进日语知识的深化和活化。”[1]本文尝试分析句子的实义切分在日语句群教育中的应用。

一、语句的信息结构及划分方法

“信息”一词的英文为“information”,日文为“情報”。它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中的一个要素。信息的奠基人Shannon的定义是:“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现在较为普遍对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认知主体所感受的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出对语句的信息结构有各种各样的研究角度,其命名也不同。但是两分法是大家一直认可的。两分法应该说是逻辑学的命题观念的自然延伸。逻辑学中的谓词逻辑将原子命题分为个体词和谓词。 个体词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客体,它包括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谓词是用来刻划个体词的性质或事物之间关系的词。命题中最简单的一种命题是直言命题,量词及个体词所处的位置叫主位,联词和谓词所处的位置叫述位。这种想法类比到语句的信息结构中,未必就恰当。因为除了逻辑关系以外,语句的信息结构中还有其他的制约。例如已知信息的提法是个中性的概念,如果引入听话人和说话人,同时在考虑语句中的前后位置对其切分的话,就会有八种情况。那么,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对立是指的哪一种呢?尤其在汉语、英语这样没有信息结构的标识的语言里,这种分法显然是欠考虑的。而且,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这些的表现也不一样。陈述句中说话人已知、听话人未知,等于疑问句中的说话人未知、听话人已知。

Halliday就将语句的信息结构用语义和信息两个视点来透视。在听话人信息视点下,它可分为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两部分;在语义视点下它可分为主位和述位。这里的主位是由信息定义的,指的是信息的起点说话人要讨论的话题。述位是对主位的延伸发展。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这种分法,对英语来说,还比较符合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两部分及主位和述位不是平行对应而是交叉对应的,即完全以听者为轴心,用听话人的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两部分区分位和述位。在陈述句中主位是听话人的已知信息的起点,述位是听话人的未知信息部分。在疑问句中,主位是听话人的已知信息的起点。这样疑问词就不是占据了未知信息的位置了,而是已知信息的位置了。但是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英语的疑问词前置的问题。但是对于汉语和日语来说,并非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关于日语的语句信息结构,本书将采用主题——述题的命名方法。因为这符合日语学界惯常的表达。但是,我们将重新命名主题和述题的概念。主题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掌握的、理解的信息或者已经在说话人的话语序列中,听话人到目前为止已经知晓、理解的旧信息。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原点永远在说话人目前所言说的语句位置。在口语中,作为对是否为主题的判断的原点永远是在最后一个语句。随着话语序列的延续,该原点也随之变化。在逻辑层面,它是语句的预设部分。

二、日语句群信息结构定义

在日语句群、甚至篇章的情况下,日语语句的信息结构如何定义呢?我们用以下的一篇短文来考察一下。

句群一:①イデア(idea)とはなにか。②それはプラトン哲学の根本用語である。③又、それ以降の哲学者たちが用いてきた哲学用語でもある。④「イデア」という言葉は「見る」という意味の動詞「idein」に由来していて、もともとは「見られるもの」のこと、つまりものの「姿」や「形」を意味している。

句群二:⑤まず、ギリシャ語の語彙体系について若干説明しておくと、ギリシャ語では、見るideo系統の用語としては、ideinとeidoがあった。⑥「イデア」という言葉は「見る」という意味の動詞「idein」に由来していて、もともとは「見られるもの」のこと、つまりものの「姿」や「形」を意味している。⑦ eido の過去形 eidon に由来する「eidos エイドス」という言葉のほうは「形」とか「図形」という意味でごく普通に用いられる言葉であった。

这是一篇名词解释的文章,用来解释柏拉图的“idea”这个概念的理性意义。篇章由12个语句组成。我们逐次分析如下。

篇头的第一句①是个疑问句,是本篇文章所要回答的问题。从篇章的信息结构,依据来说话人认为听话人自己是否掌握和理解的信息或者是否在说话者的话语序列中,听话人到目前为止知晓、理解与否的标准来看,这句话如何解释呢?首先,这个语句也有两部分,“イデア(idea)とは”和“なにか”。前者只能假设是听话人已知的部分,也就是说,假设听话人知道这个词,知道它的音响形象,但不知道它的概念意义。后半部分是由表示疑问的实词“なに” 和表示疑问的语法虚词“か”组成。我们能否说听话人不知道这个实词“なに”的意义呢?显然不能。严格说来,实词“なに”是没有具体所指的实词,它的意义是功能方面的。它在这个语句的功能就是界定对“イデア(idea)”这个概念回答的范围。对比一下下面的两个句子就可以理解。

(1)イデア(idea)はどうなるか。

(2)イデア(idea)はいついうか。

这两个疑问语句和原句不同之处是疑问词的部分,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要求回答的界限。“どうなるか”指定了回答的范围是样态,“いついうか”指定的是时间,它们和原句都不一样,原句指定的回答范围是本体。如同数学表达式的未知项,指定了定义域一样,由此也指定了整个表达式的值域。那么,这个疑问句的值域是由这个语句的两部分共同组成的。“イデア(idea)とはなにか。”这个语句的“イデア(idea)”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旧信息部分,是类似数学中的函项的部分。整个文章中,使用的当然是这个语句的值域,它的功能是提问。也就是说,在这个疑问句中它的值域和定义域是一样的。我们将“イデア(idea)”这样的词,确定为全篇主题,它是全篇陈述的对象。“なに”作为全篇的述题,它是全篇陈述的界限。全篇主题“イデア(idea)”在整个文章中出现了9次,其中在语句的主题部分出现次数为5次,非主题部分出现4次。主题在第一个句群中得以保持,它是②③的语句省略的主题部分。语句④的主题的定语部分,也就是说,语句④的主题是它的分主题。

在第二个句群中,⑤句的主题“見るideo系統の用語”是它的背景。⑥句的主题“「イデア」という言葉”是它的分主题。⑦句的主题“「eidos エイドス」という言葉”是它的述题“なに”在第一个句群中的展开,是②③④三个语句的述题部分:

プラトン哲学の根本用語

なに それ以降

の哲学者たちが用いてきた哲学用語

ものの「姿」や「形」

述题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尚未掌握和理解的信息或者已经在说话人的话语序列中,听话人到目前为止尚未知晓、理解的旧信息。它和主题一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原点永远在说话人目前所言说的语句位置在口语中,作为对是否为述题的判断的原点永远是在最后一个语句。随着话语序列的延续,该原点也随之变化。在逻辑层面,它是语句的断言部分。列表如(表1):

表1 主题—述题的逻辑关系

听话人是已知或未知以及预设或断言在其他文章中讨论的较多,这里不做展开。

三、日语教育中句群中信息结构理论在日语句群构成的解释应用探讨

(一)说话人语流中出现或未出现模式在日语句群构成的解释应用探讨

我们首先看一个下面的例子。

(句群1)きつねが井戸に落ちましたが、どうしても上がれなくて、困っていました。そこへ、のどがかわいて困っているやぎがやってきました。そして、井戸の中に、きつねが入っているのを見つけると、その水はうまいかと聞きました。きつねは、困っているのに平気な顔をして、水のことをいろいろほめたて、やぎに降りて来るように勧めました。やぎは、水が飲みたいばかりに、うっかり降りて行きました。

<イソップ物語>

在这个句群中,作为主人公出现了两个,一个是“きつね”,另一个是“やぎ”。它们登场时都是使用的是“が”格助词,而表达它们登场的句子也都是使用了描写句。其后,它们再次出现时,使用的则是提题系助词“は”的判断句。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那么就是在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主人公、事件、物体等用描述句交代,而后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就使用提示助词“は”的判断句。

这样,叙述句群中,就可以分为登场的描述句和判断句两种。那么,作为句群内部线性排列顺序,描述句一般在判断句之前,描述句的作用是引入登场事物,而判断句的作用是延展登场事物,对其进行进一步说明。

(二)激活状态及未激活状态模式在日语句群构成的解释应用探讨

同样是前面已经出现的事物,有的使用出现在已知部分,有的出现在未知部分,这样的现象又如何解释呢?这时,我们必须引入另一个参数来区分这种现象。将在前文出现过的、两个以上事物中的、放置在已知部分的称为激活状态的事物,而将前文出现过的、两个以上事物中的、放置在未知部分的事物称为未激活状态的事物。用认知语言学的解释就是,视点不同。激活状态下的事物,被作为凸显部分,而未被激活的部分作为背景出现。

下面的例子中的句群2是句群1的后续部分,我们用此说明激活状态下的事物和未激活状态的事物在语言表述中的不同表现。

やぎは、のどのかわきがおさまったので、上に上がる方法を、きつねに相談しました。すると、きつねは、うまい方法を思いついたと言って、「あなたの前足を壁につっぱって、角を前にやってくださいよ。そうすれば、わたしが背中に乗って飛び出し、そして、あなたを引き上げましょう。」と言いました。

<イソップ物語>

在这个句群中,第一个句子里的“きつね”,前面已经出现过,但是,在这里却作为未知部分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在这个句子中,主题叙述对象是“やぎ”,“やぎ”作为激活的状态被当做已知主题,而“きつね”作为未被激活的状态处于未知部分。后面的一句则相反,“きつね”作为激活的状态被当做已知主题,而“やぎ”作为未被激活的状态处于未知部分。

四、结语

本文讨论了信息结构以及语句的实义切分。信息结构是语句迈向句群的第一步。信息结构将一个语句变成了与上下文相连的不同语句,是语言经济性的体现。实义切分是语句的本质特征,实义切分后的句子才是语句。但是,“语法范畴的超句组织功能主要表现在篇章层面,也就是说主要表现在比句群还要大的单位上”[2]。信息结构模式在日语句群构成的解释力也有不足。如以上所述,信息结构确实存在于句群之中,并在句群乃至篇章的分析中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问题也较为突出。我们恐怕又要回到原点,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也许需要新的构造性的解释才能较为满意地解决这个问题[3-4],这是今后日语语言学界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1] 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张兴.日语从句中“ハ”和语气的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5).

[3] 陈百海.论日语句群理论的构建[J].外语学刊,2011(6).

[4] 杜静波.语法范畴“时”在日语句群的表现研究[J].林区教学,2015(6).

[学术编辑 黄彦震]

[责任编辑 熊 伟]

The Actual Division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Discourse in Japanese Education

CHENBai-Hai

(SchoolofEasternStudies,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in150080,China)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is the actual division of sentences,and it has a natural and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with Japanese discourse. By analyzing information structure of Japanese discourse,this article reveals that the criteria about actual division of Japanese sentences are as follows:the information is known or unknown to the reader or hearer; the information appears or not appears in the contexts of speaker; the state of information is activated or not; the information is presupposed or asserted. Meanwhile,the application of the actual division in the education of Japanese discourse is also discussed.

Japanese education; discourse; actual division; information structure

2016-01-11;

2016-03-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120)

陈百海,男,辽宁沈阳人,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日语教育、日语语言学。

■教育技术

H364

A

2095-770X(2016)11-0031-04

猜你喜欢
实义信息结构语句
提升自信的7种肢体语言技巧
祈使句的用法
重点:语句衔接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信息结构知识的应用
基于调节聚焦理论的生物农药推广有效性研究
浅谈古诗英译中的颜色词翻译
事件结构、信息结构与句法表征*——领主属宾句的认知语法分析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