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的演进动力与路径选择

2016-12-22 06:1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价值链竞争力动力

周 艺 勇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0)



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的演进动力与路径选择

周 艺 勇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0)

越来越多的国家示范性及骨干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表明: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社会衡量高职教育价值的主要尺度。教育质量能够增强高职教育竞争力,提升高职吸引力。本文以竞争力和质量管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引入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新构念,从组织内外因方面探索构建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的动力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的三条路径。

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动力;路径

竞争是市场的常态,而高职教育的产业属性又使其必须面对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许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成功实践表明:质量,能够增强高职教育竞争力,提升高职吸引力。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看,竞争力的培育和吸引力的提升实际上是促进竞争力和吸引力从弱到强的演进过程。为此,本文以竞争力和质量管理理论为研究视角,引入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新构念,从院校内外因两个维度分析演进动力机制,探讨发展途径,以期望引导高职院校内外兼修、系统推进,增强基于质量高职教育的竞争力,提升吸引力,进而谋求整个职业教育的根本性变革。

一、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内涵

质量与竞争力有着天然密切的关系。竞争力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国外对竞争力比较权威的论述是WEF(Word Economic Forum,WEF)在1985年的定义: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它们国内和国外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1]。该定义将质量作为竞争力的来源,质量成为一种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于2002 年首次提出了质量竞争力的概念,并将质量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分类[2]。北京301研究所的蒋家东等对企业质量竞争力进行了定义[3]。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徐磊等构建了高职院校质量竞争力模型,并首开先例其对教育质量竞争力的经济性分析[4]。

企业对职业院校好坏的评价重点是看“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集中体现。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界定为:高职院校在目前和未来环境中,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所拥有的独特教育质量资源和整合这些资源创造出比竞争者更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和国家社会等顾客及利益相关方需求的教育质量,从而形成持续的质量比较竞争优势的能力。这一定义主要突出两个要点:

1.动态演进性。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寻求以学校内生的质量能力来解释院校竞争优势的源泉,贯穿于教育质量形成的全过程。

2.持续改进性。高职院校需要通过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的循环活动,以增强满足顾客及利益相关方对高职教育和教学服务质量的要求,从而保持质量比较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成长。

二、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的动力机制

动力可以理解为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各种因素,而机制作为潜藏于各种表象之后的运行机理和内在逻辑。因此动力机制可以理解为事物赖以运动、发展、变化的不同层级的推动力量,以及它们产生、传输并发生互动作用的机理[5]。竞争是市场的常态。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然存在于动态和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竞争力的演进和提升同样需要各方面动力要素的重组和持续推动。

(一)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动力要素的构成

从系统科学的视角看,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动力要素构成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动力结构规律,即原动力、内源动力和外源动力。在相关研究课题的框架下,本文通过对20家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实践和内涵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15位高职院校管理层和高职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综合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的原动力来源于顾客价值,即高职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和期望;内源动力来源于高职教育使命、质量绩效和质量领导;外源动力来源于市场竞争、政府导向及校企等组织间的交互作用。

1.原动力

质量管理理论认为,组织依存于顾客,顾客是每个组织存在的基础。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的诉求就是要对顾客的兴趣、需要、要求和期望承担起责任和义务。作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产品的高职院校,首先要确定教育教学服务的对象(顾客)——学生(直接顾客)、用人单位(间接顾客)或社会(最终顾客),明确学生、社会或用人单位的需求,再把服务的需求转变成与此相适应的服务属性。而学生、社会或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变化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质量方向和创新诱因。以此为导向的质量管理和质量创新活动在给高职院校带来持续的质量竞争优势的同时,又变更了顾客的需求,形成了一个由“价值需求-质量管理-质量创新-质量再管理-质量再创新”的向上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促使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不断向高级发展。因此,顾客价值成为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的原动力。

2.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机制是高职院校内源的主观能动力量,对高职院校的质量能力和竞争优势产生、培育和演进起到直接的提升和强化作用。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内生动力来源于高职教育使命、质量经济性和质量领导。

(1)高职教育使命

使命是高职院校存在的目的和理由,是高职院校实现远景目标必须承担的责任或义务,是阐释高职院校的焦点所在。高职教育肩负的使命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使命是制定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战略对策的依据,是高职院校提升质量竞争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质量经济性

教育不是免费的,教育意味着成本。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实践需要平衡办学成本和办校效益的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好,使顾客满意,而且还要保证学校办学费用尽可能低,做到质量与经济的协调,实现教育教学服务质量与办学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高职院校若能推动质量竞争力各构成要素的有效协同整合,通过质量管理和创新的持续价值活动,就可以将经费支出管理向质量领域渗透和扩张,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获得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教育质量成本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就能使质量产生竞争力。

(3)质量领导

领导的作用是质量管理和创新的关键。质量领导决定了学校采用什么方案或措施来培育和推进质量竞争力;质量领导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质量目标的内源环境,质量领导有助于降低质量系统运转的阻力,创造一个“人和”的成长环境,减少摩擦,并为质量竞争力的产生和演进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多种资源,从而整体上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

3.外源动力

外源动力机制是高职院校外在的推动力量,对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的演进发挥间接的诱导或激化作用。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外源动力包括市场竞争、政府导向及校企等利益相关方的交互作用。

(1)市场竞争

市场机制通过竞争在组织间形成一种动力场,迫使组织产生紧迫感和压力感。当前,高职院校在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之后,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高职院校之间,还存在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以及高职院校与民办培训机构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之间。当前高职教育已从初始阶段的“硬件”比拼转向“软件”较量,从粗放型的跨越式发展迈入了追求精益发展,注重内涵提升的新阶段。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举措所导致的竞争和潮流性压力以及示范效应,是高职院校培育质量竞争力的动力源。

(2)政府导向

政府的导向是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的重要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学校面向市场办学,办学主体也呈多元化,政府的导向作用是政府所特有的,任何一个部门、行业等都不能替代的。政府在高职教育竞争力演进中的推动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建立教育教学宏观管理和质量监督机制;重点办好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学校,使之在办学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和健全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建立督导制度,引导、规范各方面的行为等方面。

(3)校企等利益相关方的交互作用

现代质量管理的领军人物朱兰认为:大质量管理的顾客不再是购买产品的主顾,而是所有受影响的人。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存在六大利益相关方:学生及家长、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教职员工、用人单位、各地高中及中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职的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 (如其他高校、政府部门或企业等)、社会。 六大利益相关方与高职院校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质量链。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利益的博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的形成和演进。

4.序参量——质量文化

在自组织系统理论中,序参量在演化过程中,通过对各行为主体子系统的支配或役使作用,主宰着系统整体演化的过程。基于相关课题对三所公办高职、两所民办高职的问卷调研和实证研究发现,质量文化对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形成同时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质量文化是无形和抽象的,具有专有性、不可复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物化为组织的质量能力[6]。因此,高职院校的质量文化支配着质量竞争力演进的全过程。通过在学校中培育和营造质量文化,能引导质量竞争力不断发展和演进。

(二)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演进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根据协同学原理,顾客价值是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不断持续演进的价值诉求和原动力。当政府导向的推动、竞争对手的质量举措、校企合作办学连接要求以及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推动作为外界参量不断加强时,将改变高职院校质量竞争地位和质量竞争的压力。在质量竞争的压力、推动力或质量竞争力对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潜在价值激励下,通过质量领导最高层、执行层的协同作用,形成内生推动力。质量文化氛围主宰着竞争力的演进方向和速度。内外力的共同作用进而形成一种内聚力,各种质量要素和竞争资源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协同起来,从而促进了高职教育基于质量的竞争力的演进,如图1所示。

从模型可看出,顾客价值成为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的原动力。 高职院校内生动力因素是直接关系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提升的主体,是直接动力。外源动力通过影响内源动力因素,促使其产生提升质量能力、依靠质量获得竞争优势的意愿和需求而起到推动作用,是间接动力。内外因素的协同效应促使质量竞争力不断演进。

图1 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动力演进的动力机制模型

三、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在以纳尔逊和温特为代表人物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对企业竞争力的动态发展路径作了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研究认为竞争力具有累积性和路径依赖性的特征[7]。同样,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的演进也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是高职院校内外多种环境、因素的相互协同、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关键:以“质量价值链管理和创新”为核心的内生性演进提升

价值链概念由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传统的价值链模型探讨的是利润的增长过程,以物质要素为建立的基础上[8]。随着大质量时代的到来,质量价值链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创始人菲根堡姆博士 “质量价值链”研究成果和笔者的理解,本文认为质量价值链是指为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以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创新流程为基础,构建的质量链与价值链耦合交互作用的功能链接结构模型。在质量价值链中,质量链与价值链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价值链是质量链的基础与依托,而质量链运作促进价值链的价值增值。随着高职教育质量价值链的运作,教育教学作业不断推移,质量和价值在学校内部得以积累和转移,形成学校内部“质量价值链传递和增值系统”。价值链上的每一个质量活动过程(特别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环节的质量链)都创造价值,并将所有的价值汇集到价值链的终端,产生顾客价值和质量经济性及时空优势,从而带来质量竞争的比较优势。

(二)支撑:以“政府导向”为支撑的外源性演进提升

高职教育办学质量是高职发展的生命。政府通过对高职办学质量的监督来促进院校改进教学、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政府的导向主要体现在:建立和健全高职教育督导制度、评估制度和内部专门机关监督制度;建立包括高职院校、政府和行业企业在内的教育质量评价机构,收集并定期发布高职教育信息,评价高职教育办学成效,对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进行考察,开展成果验收,对高职教育办的好的院校给予宣传、鼓励和政策财政补贴,对高职教育办的不好的院校给予批评,并给予咨询和指导;调动各方积极参与高职教育质量监督。

(三)基础:以“职教集群”为基础的联动性演进提升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职教集群是一个具有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高度协同性的开放系统。高职教育与市场密切结合,仅仅依靠单个的院校无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和价值。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与政、行、企等各个链环串联在一起形成相互作用的网络,并以此整合整个职业教育流程和供应链,才能形成职教集群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获得聚集带来的“外部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9]。

[1] 王晓露.企业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J].煤炭经济研究,2007,(7):48-50.

[2]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质量竞争力课题组.《质量竞争力》专著摘要(四):质量竞争力结构模型明[J].上海质量,2006,(6):32-34.

[3] 蒋家东.企业质量竞争力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5,(2):13-17.

[4] 徐磊.高职教育质量竞争力构建[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5,(5):29-33.

[5] 邓君.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动力模型研究 [J].图书情报工作,2008,(18).

[6] 余翠玲,等.信息技术吸纳能力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9,(12):1881.

[7] 胡平,等. 外部网络、内部资源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3,(4),90-98.

[8] 罗志文,等.基于知识价值链的高校核心竞争力模型构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624-626.

[9] 张曾.职教集群: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8-9.

(责任编辑:刘学伟)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ion Tactics of th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Yi-yong

(Xiamen Ocean Vocational College, Xiamen Fujian 361100 )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More and mor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nd backbone vocational colleges shows that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has become the major scale community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must w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shows the introduction of quality competitive new construc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competitiveness and quality of management theory.The model in dicates that it is dynamic mechanism and path of evolu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dynamic mechanism of evolution; path

10.3969/j.issn.1009-2080.2016.06.007

2016-11-14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新常态下高职教育质量管控的柔性系统与协同机制研究”(JAS150974)。

周艺勇(1981-),男,福建龙海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G718.5

B

1009-2080(2016)06-0030-05

猜你喜欢
价值链竞争力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日本竞争力
动力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