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2016-12-23 19:04郭瑾李颖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中国智慧精神分析红楼梦

郭瑾+李颖

【摘要】弗洛伊德的骨干部分包括意识-无意识划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理论是一种结构、内容、运作三位一体的人格理论。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超我和自我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心理反应内容和功能,三部分又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关键词】精神分析;东、西方心理学;中国智慧

弗洛伊德的骨干部分包括意识-无意识划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无意识无法直接观察,却对人的行为有极重要的影响。神经症的各种症状行为的原因,大都要追究到无意识精神活动之中。

精神分析把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看作是神经症的根本原因。参与冲突的有四种力量:本我、超我、外界现实和自我。在这四种力量中,唯一行使认识功能的是自我。而精神症病人的自我都不够强健有力,它在协调解决冲突中不能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不得已而采用这样那样的防御机制,从而形成了各种心理症状。又由于参与冲突的各方处于不同的意识层面,这种冲突本身又是无意识的,不能被病人所察觉,所以病人虽明白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外显症状,但却不知症状的意义以及造成症状的原因。因此分析资料的焦点不应放在消除外显症状上,而应放在向病人揭示内在原因和冲突的过程上。即把这一系列碎片样的无意识过程和材料经过分析、解释,让病人在意识层面得以了解和领悟。

从现状上来看,通过西方心理学家们的努力,当代心理学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躯体,并且五官俱全,也有了一个注重认知的头颅。但是其所缺少的,正是一颗“心”。而我们中国文化的心理学中,所蕴含的就正是这种“心”的意义。就心理学而言,实际上,西方学者们对“中国智慧”的神往往往不亚于中国的心理学家们对西方“认知心理学”的迷信。心理学家如荣格、马斯洛、弗洛姆,无不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接触,也都直言不讳从中所获得的灵感。可以这样说,“东西方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正在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或分支。东西方心理学并非强调东西方心理学的差异,而是致力于东西方心理学的沟通交流与整合。

贾瑞在红楼梦里是个举止荒疏,命运不济的小人物。人们只能记得他勾引凤姐和自我放纵后正照风月鉴而死的情节,而曹雪芹却对他怀着深切的同情。

贾府同宗,家道式微,父母双亡,只有祖父代儒教养,在义学里作个塾掌混饭吃。尽管祖父素日教训最严,但贾瑞还是习得贵族糜烂的生活作风和纨绔子弟的习性,公报私仇,因银钱酒肉而攀附薛蟠,助纣为虐。在他见到凤姐之后,竟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为凤姐神魂颠倒乃至命断风月宝鉴,可怜可笑,而贾瑞得的正是钟情妄想之病。

第一、贾瑞对凤姐一见钟情。贾瑞的痴情困局,可谓是其一步一步泥足深陷的。贾瑞从见到凤姐的第一面起,就不能自制。他想的是如何才能把凤姐搂在怀里,贾瑞是怎样陷入痴情困局的呢?这首先是第一印象的作用。在心理学上第一印象也称为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它以主观臆测为主,会在人的认知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很难改变,此所谓“先入为主”的缘故。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最正确的,但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影响着日后双方的交往。

第二、贾瑞对凤姐的钟情妄想。贾瑞初见凤姐就心生好感,又在不断地交流中逐增爱慕,即便是凤姐故意失约,贾瑞也是毫不在意,痴心不改,在钟情妄想的作用下,爱情中的当事人或者将对方某一优点成倍放大,或者将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刻画的杰出人物的气质转移到对方身上以为自己正在和梦幻/理想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谈恋爱。当事人爱上的人,不是真实生活中的那个人,而是妄想中的那个人。久而久之,钟情妄想可使人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式,把对方身上的一切都看得尽善尽美,即使有什么缺点,也被淡化了。但事实上,当事人爱上的人已经不是现实里的那个人,而是他自己幻想出来的完美无缺的心上人了。陷入爱情认知误区的人们看不到这些,甚至因为过度美化对方而十分害怕遭到抛弃,愿意付出一切努力和代价来维系恋爱关系。在与伴侣的关系中,他们对自己的尊重程度会降低到最危险的底线,主观否认爱人的错误,而把错归因于自己,并宁愿承担一半以上的责任和过错。

贾瑞的可叹之处在于,他找到凤姐,不是为了问明凤姐为何爽约,而是为了重修旧约。而当凤姐反责怪他为何失约时,他不但不加否认,反而急得起誓。至此,贾瑞已经被凤姐迷得神魂颠倒,是非不分,落入凤姐的圈套了。

第三、贾瑞的认知误区。贾瑞在遭到凤姐和贾蓉、贾蔷的戏弄之后,担惊受怕,一怕祖父知道了要受罚,二怕贾蓉等人来要银子;还想着凤姐得不到手,再加上此前两回冻恼奔波,因此得了大病,百般请医疗治,也不见个动静。

贾瑞魂迷凤姐,犯浑无度,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凤姐所戏耍,即便后来知道了凤姐的虚情假意,却又求之不得,而成情痴,编织出自己与凤姐巫山雨云之事以解单相思之苦,最终不可自拔而命丧黄泉。在这其中,比钟情妄想更可怕的是认知的不协调和自我催眠。所谓认知不协调,即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对自己认为的实际事物产生了一种与事实不符甚至截然相反的错误认识。陷入爱情认知误区的人对待爱情关系的态度更多的是基于一种“钟情妄想”的错误认知,即出于理想和梦幻,而非现实生活。

按精神分析流派分析,贾瑞正是启动了“否定”(denial)的心理防御机制。

“否定”属于较为原始而消极的防御机制,它指个人在受到创伤时为了逃避心理上的痛苦,例如焦躁、挫折感、压抑,而将所发生的创伤事件进行“否定”,当作没发生过,以此来平复起伏不定的情绪和受挫的心理。但是这种逃避式的“故作不见”,根本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只是短时间的自我安慰,因此并非良性的防御机制。贾瑞故意否定了自身与凤姐的差距,否定了“凤姐根本看不上自己”的现实,而接受了凤姐的故意引诱,垂涎三尺并信以为真,这都是他对现实否定、自欺欺人的丑陋表现。

精神分析理论作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它古老而常新,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的。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备受争议,但是对它的兴趣和关注却一直在增加。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心理学,还是当代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它已经渗透到医学、社会学、哲学、历史、法学、政治学、教育、文学、美学、艺术等广泛的领域。精神分析的不少概念和分析思路已经融入日常生活词汇和一般思想文化观念之中,并且发展成为普通民众可以借以了解自己、分析他人、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 张卫霞.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思想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2] 刘阳河. “曲径接天台之路”——贾瑞病态人格及其悲剧性探论[J]. 红楼梦学刊, 2016,01:217-229.

[3] 方莉玫. 论贾瑞和“风月宝鉴”对《红楼梦》中人物的象征意义[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52-58.

[4] 李向东. 试析《红楼梦》中贾瑞的悲剧性[J]. 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06:95-99.

[5] 杨  倩. 发展中的精神分析学——从荣格、霍妮到拉康[J]. 兰州大学学报, 2005,04:37-42.

[6] 贾晓明. 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对共情的理解与应用[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05:36-38.

猜你喜欢
中国智慧精神分析红楼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
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G20杭州峰会的“中国智慧”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