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
——高跟鞋鼻祖——木屐

2016-12-24 08:11文四川余淼
西部皮革 2016年21期
关键词:木屐商贸城介子

文四川/余淼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
——高跟鞋鼻祖——木屐

文四川/余淼

【作为如今世界上最流行的女性鞋式,高跟鞋风靡全球各个角落。殊不知,在千百年前的古老中国实则早已经有了高跟鞋的踪影。木屐,作为中华民族古老制鞋智慧的结晶,其与高跟鞋可谓形神皆备,被人们认为是为后世高跟鞋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灵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木屐则可以称之为高跟鞋鼻祖。】

精致且美丽的一双高跟鞋,在脚尖的世界上演绎着女人的万种风情。回首历史,穿越厚重的历史风云,其实在古老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早已有一种鞋式在千百年前便沉淀着高跟鞋的设计灵感,方便着人们的生活,而这种鞋式便是木屐。

作为中国古老先民重要的生活用品,木屐在历史中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在人们特别是下层劳动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追根溯源,这种古老而又实用的鞋式,由于创制的年代太过久远,我们已然无法精准地考证它诞生的年代。虽然我们无法在史书之中没有明确记载木屐的发明者,但是在历史书籍的字里行间,我们仍然从中可以发现木屐诞生的蛛丝马迹。

其实关于木屐的诞生在历史之中有着一个传说,据《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母国遭到迫害,申生之难,重耳的父亲晋献公竟要杀死自己,蒲城人欲战,而重耳却不愿与父亲兵马相见,他叹了一口气:“吾其奔也。”用自己的浪迹天涯换取心中的无愧,被迫流放。在外逃亡十九年的时间之中,重耳历经了生死存亡,忍受着饥寒交迫之苦。一日,重耳因多日未尽水米而奄奄一息。情急之下,介子推毅然割下一块自己的大腿肉,临时救急保住了重耳的命。后来,重耳于秦王帮助之下,回国成为了国君,而为了感恩介子推,决定许以其厚赏。此时,介子推已经隐居山林,为了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重耳亲自赴绵山求介子推出山。介子推因故死活不肯下山,为了要将介子推逼出隐居之地,重耳无奈之下只得放火烧山。意想不到的是由于介子推宁死也不出山,大火将介子推烧死。重耳悲痛万分,命人砍下尚未烧尽的树根做了一双木屐,穿在脚下不时哀呼“足下”。至此之后,天下便开始流行木屐,而人们也将“足下”作为对于人表示敬重、尊重的称呼。

中国古时的木屐实际为木制底鞋的统称,其样式之上,一般没有鞋帮,只靠绳带系在脚面来固定鞋子。木鞋底部前后各有一个高跟,称之为“齿”,因为木屐在古时又被称之为齿屐。这种将鞋底抬高加之以齿的方式,可以方便人们在泥泞的土地或者是水草和冰雪之中行走,有一种说法便认为这种将鞋面抬高,下有木齿的木屐为现代女性所钟爱的高跟鞋提供设计灵感。

需要指出的是,木屐在中国古代绝不是男人专属的鞋式,相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上至王公大臣,下至百姓,无论男女都对这种实用性极高的鞋式青睐有加。如据《梁书·武帝体纪》所载,宋武帝刘裕自身便是一个木屐制作的行家,在夺得了江山之后却不忘旧业,平日之中脚上常着连齿木屐。在南朝时期,著名文人谢灵运更是对木屐做了一定的改进,将原本固定在鞋底之上的木齿改良成为了可以随意拆卸的木齿,从而使得木屐更加便于登山。这种改良之后的木屐,在人们上山之时,可以去掉前齿,下山之时,可以去掉后齿,这样就使得上下山更加的稳固且轻松。后世之人将这种木屐称为“谢公屐”,唐诗大诗人李白对谢公屐也是青睐有加,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留下:“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名句。若是从角度来看,似乎可以灵活拆卸木齿的谢公屐或许真的为现代女性高跟鞋提供了灵光一现的设计体悟。

千百年的时光,让我们先古匠人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揣摩和创制这种舒适而又实用的鞋式——木屐。从重耳创制的有齿木屐,到谢灵运改良的活动双齿木屐“谢公屐”,再到后续极像如今南方地区常见的木拖鞋的平底屐,木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和涅槃,化身为一种东方古国文明的因子,告诉着后人曾经的先民对于生活热忱而又聪慧的生活态度。

四川汇都商贸城一期商家名录

四川汇都商贸城一期商家名录

四川汇都商贸城一期商家名录

四川汇都商贸城一期商家名录

四川汇都商贸城一期商家名录

四川汇都商贸城一期商家名录

四川汇都商贸城一期商家名录

四川汇都商贸城一期商家名录

四川汇都商贸城一期商家名录

四川汇都商贸城一期商家名录

猜你喜欢
木屐商贸城介子
清明节与介子推
说古论今话木屐
木屐声声忆往昔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介子推守志
木屐
清明节的传说
白沟地区市场畅销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