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2016-12-27 16:55郭鹏杰王秀林张贺祥雷延峰
科教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学生

郭鹏杰 王秀林 张贺祥 雷延峰

摘要 新媒体是随着互联网技术诞生的全新媒介形式,兼具便捷性与实用性特点。特别是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自媒体出现,将新媒体利用与研究推向高潮。但是,重新审视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明确新媒体使用者与受众之间的“数据错觉”,对于更好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证价值。

关键词 新媒体 核心价值观 学生 数据错觉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28

新媒体是一个新生概念,是区别于传统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媒介模式,主要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复兴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智能手机和数字电视等依托电子数据传输信息的媒体统称。新媒体依靠便捷、快速、高效的特点,迅速滋生一系列社交形态。但是,新媒体由于使用者身份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也存在着难以摒弃的缺点,诸如信息源杂乱无章,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差,信息具有误导性,都给新媒体的有效运用设置了数据障碍。其中,新媒体最重要的缺点,还在于给新媒体技术运用者造成的“数据错觉”,让新媒体运用者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不断扩大数据误差,从而形成一套同客观实际相背离的理论实践。

本文基于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对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实行实证分析和考察,重点突破“数据错觉”,寻求更为实际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把价值观教育贯彻深入,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而非流于“数据错觉”导致的数据陷阱。

1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

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最为流行和推崇的便捷工具。截至目前为止,可见统计的关于新媒体对于有效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理论文章汗牛充栋,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都用充实的数据调查,来证实新媒体技术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但很少有对学生受众进行实地走访和数据验证的理论成果,因此,大多数数据都包含着难以抹去的“数据错觉”成分。

本文采用实地走访,无记名投票和开放式研讨形式,共得到有效问答答卷829份,实地走访100余人,对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真正实效,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数据和比对分析,发现远远超出研究者想象的结论。

1.1大学生新媒体基本运用情况调研

包含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经常利用新媒体情况”,结果见图1。目前大学生利用率最高的,还是腾讯QQ、微信,是微博使用量的两倍还要多。而微博,贴吧以及其他即时通讯工具,只占学生新媒体利用量的极少比重。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利用新媒体浏览内容的序列统计”,结果见图2,利用新媒体技术用途最多的是聊天交友,可见,虚拟社交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颇为流行。其次是新闻资讯,影视娱乐,通知文件。反映了大学生群体业余生活的关注点,而一贯被外界媒体炒作的明星八卦,仅仅位于第五位,可以预见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素质和知识沉淀,并未出现大面积的疯狂追星等肤浅现象。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资料部分,处于八项内容的最低,而且还不及无聊消遣部分的一半,可见,大学生群体利用新媒体技术只是简单处于沟通交友、娱乐资讯阶段,并非以学习为主。这种“数据错觉”,真实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对待新媒体的态度,如果强制地将以交友娱乐为导向的新媒体利用群体引导到学习教育上,显然,不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且,可能滋生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抵触情绪。

1.2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分析

首先,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问题,结果如图3。非常了解仅仅处于第三位,而一般了解数据最高,相当于总样本的1/3左右,可见目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对来说已经在学生群体产生效果,但是,效果依旧不理想,仅仅处于一般性了解阶段。数据中难以忽视的是不了解的部分,高居第二位,足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两极分化相当严重,依旧有大量空间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继续开展工作。其次,在图4中,关于接受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中,高居榜首的依然是课堂学习,紧接着是电视新闻,党课团课和主题活动,可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依旧是学生学习和受教育的重要途径。相反,手机短信,新浪微博和QQ微信等新媒体,仅仅占据很少比重,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严重背离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预料。

1.3大学生对待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真实态度

为进一步了解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笔者专门设计开放性话题,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态度和想法。如图5、6所示,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的态度极为淡漠,甚至出现系列抵触。

图5中直接提问到“利用新媒体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有效”,和图3反映情况相似,认为效果一般的比重最大,几乎是认为非常有效的两倍之多,而认为几乎无效的选择者甚至逼平认为非常有效者,可见,主观认为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奇效的想法,严重背离学生受众的真实想法。

紧接着,继续追问“你认为哪些途径对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为有效”的选项中,位居前几项的依旧是课堂教学、电视新闻、党课团课、主题活动以及报纸杂志,而微博、微信和QQ等新媒体,依旧位于最后,甚至不及其他选项,可见,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认可度,远远大于以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反映了核心价值观教育受体的媒介倾向。

1.4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主观选择

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倾向性,尤其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载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接受性。在最后开放式填空中,共计收到有效答卷264个,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是以下几项,如图7所示,主题实践的倾向者最多,可见,学生群体喜欢更多的实践机会,多于坐而论道的课堂学习,其次,创新教育形式和以学生为本位,突出了学生群体的意识自觉,也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95后”大学生的鲜明个性。

2新媒体“数据错觉”产生的原因分析

2.1新媒体技术本身的数据偏差

新媒体技术,基于开放式互联网,是一种可以跨越真实的信息交流渠道,给现代社会的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是,新媒体也是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因其自身难以摒弃的弊端,给利用者带来无尽的麻烦。

新媒体技术本身存在大量的数据误差,尤其是,数据源的可靠与否难以确定,是否有幕后操作因素,以及统计结果能否反映真实情况,都给基于新媒体而搜集的数据造成真实性陷阱。其中,广为抨击的“数据鸿沟旧问题,就是新媒体技术最难解决的现实问题。

2.2教育者对待新媒体技术的主观偏见和本领恐慌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数都是一线学生工作群体,对于“95后”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普遍的智能手机终端,以及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的迷恋程度,产生了主观偏见,并且,把学生群体对智能手机青睐直接想当然地等同于通过新媒体进行学习和教育可行性。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学生群体利用新媒体更多的是进行线上社交和新闻资讯,并非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设想的那样。这种基于表象的主观偏见,就会产生后续系列反应,直到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命题的出现。

大量实证事实证明,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首要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观偏见,高估了新媒体技术的效果,一味大力推崇,却忽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次,出于教育者的本领恐慌,缺乏创新形式和有效手段,直接导致目前利用新媒体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手段老套,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严重降低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2_3学生受众对待新媒体的独特态度

学生是开展系列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受体。但是,教育者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群体中面临冷场,直接造成了核心价值观教育普遍效果不佳,存在大量“简单应付”和“走过场”现象,甚至,在走访中发现,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倒逼学生去开微博,点赞,刷关注的情况。显然,严重违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衷,很难取得实际有效的结果。

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受众对新媒体的真实想法,找准问题关键,才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要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前做好的功课。否则,教育者的初衷与学生群体的受众特点相背离,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目的,反而,贻误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有利时机,影响高校学生培养质量。

3新媒体对于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辩证意义

3.1承认新媒体技术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数据错觉”

由于新媒体技术本身的缺陷,教育者的主观偏见,学生群体受众的独特态度,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命题上,出现了严重的“数据错觉”,给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必须勇于承认新媒体技术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弊端和不足,尤其是,绕过各项因数据错觉而收集到的不实数据。

数据错觉是统计学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它往往由于统计者本人,或者数据源,或者计算方式等问题,出现对客观实际相对偏离的风险。但是,一旦将这种数据错觉扩大到决策层面,就必然引起难以预料的问题。因此,承认新媒体技术的弊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观点来看待新媒体技术在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上的局限性,就是对于新媒体技术的最为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

3.2发掘新媒体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有益成分

新媒体技术由于便捷性、实时性,已经在现实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辩证看待新媒体技术,自然包括对其有效性的分析研究。努力发掘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尤其是,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存在成本低廉,参与门槛要求可控,参与方式方便快捷,内容形式易于把握的特点,一旦利用得当,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传播,势必会给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加有效的发力空间。

3_3创新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和内容

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组成内容。新媒体技术本身就是新生事物,但是,其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不过是近二十年。因此,创新多媒体技术手段,更加深入、熟练地把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日常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需要更好地开拓新媒体技术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利用方式,以及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创新形式、内容和手段,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出现本领恐慌,陷入“为了利用新媒体而利用新媒体”的误区,进而提高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