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中国劳动力供给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6-12-27 13:24李梦露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生育率第三产业增长率

李梦露

摘要: 2000年以来,中国劳动力供给在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呈现出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严格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同时,新一代劳动者的思想观念也变化着。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劳动力供给将呈现新的局面。

一、2000年以来劳动力供给背景

从宏观经济层面上来说,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趋于深入,传统制造业岗位消失和服务业岗位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且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但从一产和二产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不能满足这些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使得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就业弹性逐渐下降,结构性失业加剧。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劳动力市场上必然存在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事实上,局部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 2003年春季开始,沿海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招工难的情况。随后,这种现象开始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部分内陆省份蔓延,所涉及的对象也从技术工人逐渐波及普通工人。2016年以后,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将会加剧。

从人口结构来看,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事实上,人口结构变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生育率的下降是导致这种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而生育率水平是一个具有相当大惯性的变量,2016年后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只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始。如果按照现行的人口政策和预计的经济增长量和经济增长方式,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矛盾将愈演愈烈,到2020年劳动力缺口将超过2000万。

二、劳动力供给现状与问题

我国2000年以来,第一产业GDP比重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15. 10%下降至2008年的11. 3%;第二产业GDP比重有所回升,从2000年的45. 9%上升到2008年的48. 6%;第三产业GDP比重基本保持在40%左右的水平。(我国2010-2050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齐明珠)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GDP比重为50.5%,第二产业比重仅有40%左右,在"十三五"开局之际,第一次占GDP比重过半,体现了第三产业庞大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难发现,在"十二五"期间,第二产业的比重已经明显下降,东北老工业区的衰退可见一斑,如何重建东北工业区也是解决东北地区劳动力供给正在眼前的难题。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在三个产业中的分布情况正逐步向中等发达国家靠近。从三个产业的比重走向,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在这三个产业中间的流动与分布情况。2000年以来,劳动力主要是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流动,且第二产业,从事工业劳动的劳动力占多数,但这一情况将在"十三五"开局之后转变,未来,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占多数。

2015年出台的"单独二孩"政策让我们把目光又一次落到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上。事实上,人口结构变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生育率是影响人口结构的决定性因素,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2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这一数字下降为1.18。虽然人口普查有误差的存在,但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我国生育率极低。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2015年达到顶峰,即73%,但从2016年开始,将急剧下滑。

三、2000年以来劳动力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

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总体呈现平稳化趋势。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经济以1995年为界,进入了平稳时一期。从数据上看,2000年到2013年这13年间,大多数年份的经济波动幅度不超过两个百分点。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国经济的下调,2008年GDP增长率为9.6% ,2009年GDP增长率为9.2%,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经济借此走出了谷底。到2010年GDP增长率达到了10.4%。但政府的财政刺激只能在短期内有效,到2012年,我国GDP增长率为7.7%, 2013年GDP增长率为7.7%,2014年GDP增长率7.4%,2015年GDP增长率6.9%,形成了"新常态"。正是在这样经济下滑的趋势下,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形式更加严峻,GDP增长率将依旧徘徊在6%左右,如何在安排我国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地区转移等,将是影响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因素。

2000年以来,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重功利和重才能越来越成为主流价值观,世俗性的价值观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在薪酬制度上我们就能够发现,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激励,对于广义薪酬中的精神激励等不很在意,这对企业的管理的转变也产生了影响。

在性别观念上,整个社会的看法也发生了转变。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抛弃了"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女性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逐渐升高。部分职业在男女性面前都是一视同仁,但仍然有一些职业存在无法避免的性别歧视。

在教育观上,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普遍接受教育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尤其近几年以来,研究生扩招,海外留学人数激增,职业培训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的多样化形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接受。

四、劳动力供给问题的可行对策

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应对未来劳动力不足,争取我国劳动力的总量供给将在本世纪中页结束下降趋势并缓慢回升,生育率上升会缓解劳动力老化趋势,则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总量和结构矛盾将会有所缓解。人口政策的调整不仅能有效缓解未来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更可以有效缓解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抚养比过重问题,也有利于社会和谐。

一方面,就业部门应该从工资水平、工作条件等多个方面吸引劳动力,提高劳动参与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水平的提升将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灵活调整退休年龄的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完善。

参考文献:

高铁梅,范晓非:《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1期。

王远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

齐明珠:《我国2010 -2050年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人口研究》2010年第5期。

陈泓霖:《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形成机理分析》[D]

江涛:《计划生育政策对经济影响的述评与思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3卷第3期。

丁仁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

方莉:《中国劳动力供求变化研究》[D]

猜你喜欢
生育率第三产业增长率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