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评价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研究*

2016-12-29 01:00周科曙
关键词:倾斜度尖牙牙周膜

周科曙

(常州市中医医院钟楼院区,江苏 常州 213003)



CBCT评价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研究*

周科曙

(常州市中医医院钟楼院区,江苏 常州 213003)

目的 对CBCT评价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安氏二类错颌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46颗,将手术前作为对照组,手术后3个月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分别拍摄CBCT,对两组患者的牙根长度、牙根倾斜度和牙槽骨的改建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46颗尖牙在三周内都快速移动到位,术后3个月内牙根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倾斜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过CBCT的检查,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快速移动尖牙效果十分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支抗丧失以及牙齿损伤,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缩短正畸治疗的治疗时间,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正畸就是对牙齿进行矫正,解除错牙和畸形,随着近些年来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正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排列牙齿,还会涉及到颌骨以及颅面的协调性,达到面部整体的美观[1]。牙槽骨是人体骨骼中最为活跃的部位之一,对牙槽骨的改建可以通过增生以及吸收两个过程,这是正畸治疗的基础,在正畸过程中,主要是破骨以及成骨的生理平衡。在经过正畸矫治,牙周间的宽度、牙周膜与牙槽骨以及牙骨质的连接都能恢复正常[2]。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安氏二类错颌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对CBCT评价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安氏二类错颌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为(24.3±2.1)岁,经过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46颗,将手术前作为对照组,手术后3个月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分别拍摄CBCT,对两组患者的牙根长度、牙根倾斜度和牙槽骨的改建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2 方法 双侧尖牙到第1磨牙间前庭沟底水平切口,中线垂直切口用于凿断鼻中隔,在模型上制作两侧的尖牙冠以及第二双尖牙和磨牙连冠,在尖牙以及连冠上采用激光焊接技术,对螺旋扩大器进行焊接,对患者实施牙周膜牵引成骨术,术后对牵引装置进行粘合,次日开始,早晚各进行一次螺旋加力,使得尖牙开始移动,对尖牙的移动情况以及牵引器的运转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分别拍摄CBCT,对患者治疗前与手术治疗后三个月的牙根长度、牙根倾斜度和牙槽骨的改建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2 结 果

46颗尖牙在三周内都快速移动到位,术后3个月内牙根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倾斜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述。

表1 两组患者的牙根长度、牙根倾斜度和牙槽骨的改建状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n)牙根长度(mm)牙根倾斜度(°)观察组4825.41±1.07133.24±13.24对照组4825.47±1.0982.21±7.41t/6.61510.072P/>0.05<0.05

3 讨 论

CBCT就是锥形束CT,是通过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备,其中原理主要是通过X射线发生器通过较低的射线量围绕投照体进行环形数字式投照,在计算机中重组然后形成三维图像,CBCT相较于传统的获取数据的方法和投照原理与传统的方法不同,在后期进行计算机重组的算法原理有所类似。CBCT与传统CT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CT的数据是一维的,经过重建后的数据图像是二维的,再重组后的三维图像是由多个二维图像切片堆积而成的,这种图像的金属伪影较为严重[3]。但是CBCT的投影数据本身就是二维数据,经过数据重建后直接就是三维图像。由此可以看出,CBCT相对于传统的CT检测来说可以显著提高X线的利用率,获得重建所需的所有原始数据较为简单,数据采集的速度较快,而且有着很高的各向同性空间分辨力。口腔CBCT在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CBCT有最清晰的图像、最快速的重建速度、最合理的成像范围、最为独特的金属伪影校正技术、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有效减少空间,软件功能强大,而且有着简单的操作方法、 标准DICOM3.0格式,与第三方软件完美兼容。

成人患者在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都希望可以更加美观,不影响到说话和咀嚼,因此往往会选择治疗时间较短的治疗方法,而且成人在接受全面正畸治疗的时候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在任何年龄都可以移动健康的牙齿,但是,因为成年人的生理代谢活跃程度不如年轻患者,同时口腔环境多较年轻患者复杂,所以进行正畸治疗的难度及所需的时间均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如果成人患者的问题是由上下颌骨发育不良所导致的,由于成人的骨骼早已经定型,只有通过手术改变颌骨发育的偏差,并且结合牙齿矫正才能进行治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仅是儿童在进行牙齿正畸治疗,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在进行牙齿的正畸治疗,来改善其因为疾病或者受伤而造成的口腔问题,改善自身的形象,增强自身的自信。

牙齿正畸实质上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配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将不整齐的牙齿排列整齐,可以通过:(1)治疗前进行咨询,包括在治疗前进行临床检查、搜集资料、病例的诊断与分析,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制定相关的治疗计划;(2)确定治疗方案后,选择合适的托槽,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复查;(3)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矫正器需要全天佩戴,如果不能坚持佩戴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复发。在戴上托槽后,仍然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在佩戴牵引器的过程中要注意饮食以及口腔卫生的维护,不当的饮食习惯以及口腔卫生的维护习惯很有可能影响到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最后的治疗效果。由于正畸托槽是通过专用的粘结剂贴在牙齿的表面,然后将弓丝固定在其上,施以一定的力量,以达到矫治牙齿的目的[4],因此托槽本身需符合既容易粘贴,也容易取下的特性。同时弓丝也需具备有产生适当力量,承受一定咀嚼力量的性质。既然是日后要取下的装置,矫治器就不可能和牙齿紧密到让我们吃东西时肆无忌惮,而且较细的弓丝也不可能承受过重的咬合力。因此在矫正过程中应少吃[5],(1)过硬的食物,如冰块、坚果、硬饼干、甘蔗、硬糖果、螃蟹、龙虾壳等,也要戒掉咬笔和咬指甲等不良的习惯;(2)太粘的食物,如牛奶糖、麦芽糖和一些饼干之类的食品;(3)太大的食物,如苹果和梨等应切成小片,方可进食。当然,为避免龋齿,矫正期间应尽量减少甜食的摄入,少喝碳酸饮料。每餐饭后均应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彻底清洁口腔,辅以牙线及间隙刷等口腔清洁用品,以避免牙齿釉质脱矿、龋齿、牙龈炎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安氏二类错颌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牙周膜牵引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46颗,将手术前作为对照组,手术后3个月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分别拍摄CBCT,对两组患者的牙根长度、牙根倾斜度和牙槽骨的改建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旨在对CBCT评价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效果予以分析和探讨。发现:46颗尖牙在三周内都快速移动到位,术后3个月内牙根长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牙根倾斜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看出通过CBCT的检查,正畸治疗中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效果十分明显,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医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经过CBCT的检查,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快速移动尖牙效果十分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支抗丧失以及牙齿损伤,安全性较高,可以有效缩短正畸治疗的治疗时间,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1] 于剑南,王林,王震东,等.上颌腭侧埋伏阻生尖牙CBCT导引下的牵引治疗[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5,31(1):36-40.

[2] 米晓晖,吴勇.三种排齐方式对下切牙牙龈及牙槽嵴高度的影响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3):2525-2529.

[3] 刘燕萍,于海鹏,叶翁三杰,等.牙周膜牵引成骨快速牙移动的临床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9):459-463.

[4] 王嵬.口腔正畸排齐阶段两种牵引尖牙方法的对比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15):116-117.

[5] 麦志辉,张静兰,卢红飞,等.牙周膜牵引成骨快速远中移动尖牙的可行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1):7255-7264.

周科曙(1978—),女,江苏常州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青少年及成年人各类错合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R783

B

1004-7115(2016)12-1429-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6.046

2016-09-24)

猜你喜欢
倾斜度尖牙牙周膜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维生素C对牙周膜干细胞中HDAC1和HDAC6表达的影响
上颌不同区域牙槽骨颊舌向倾斜度的CBCT测量分析*
CBCT研究阻生尖牙与正常尖牙根尖位置的差异
正畸和外科联合治疗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颌尖牙异位至对侧阻生1例
两种培养条件对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全站仪+反射片在高架桥墩柱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地表面倾斜度与踝关节护具对垂直着地运动中地面反作用力、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效应
自分泌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