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与龙文化

2016-12-29 10:19蒋应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蒋应东

【摘 要】舞龙和龙文化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通过对舞龙和龙文化的文化解析,为现代舞龙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舞龙活动;龙文化

龙是远古华夏民族的先民同自然环境作斗争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虚无的、希望能够寄托人愿望的图腾和崇拜物,是远古先民在精神需求和原始宗教信仰上的一种寄托。随着远古先民对龙的意识形成逐步扩大到广泛的社会领域,由此产生了以原龙纹为基础的龙的具体形态和以原龙为载体的艺术形式。这种龙文化包孕着浓厚的宗教观念,是应原始巫术的需要而产生,随原龙纹的进一步发展而整合,龙型逐步得到统一,并成为一种外在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舞龙活动的文化解析

作为当今类型繁多并广泛推广的舞龙活动,究其起源却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以目前的资料显示,龙的起源远远早于舞龙的出现。龙的起源与龙的形象及其含义与宗教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舞龙活动的产生只是龙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后化现象,并具有广泛含义的文化现象。

最早的龙是一种原龙纹形象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广泛出现在各种器物上,通过祭祀等宗教活动展现龙的含义。手持舞龙的真正出现是在汉代,主要作为一种求雨的祭祀活动,并出现了“舞龙”一语。舞龙除了用于求雨以外,在汉代舞龙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逐步得到推广。笔者认为,舞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析。

1.舞龙现象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四川铜梁一带的东海龙王患腰痛病的传说也异曲同工,龙王生病后变为一老人上岸求医,大夫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登。

舞龙除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之外,舞龙还有彰显力量的作用。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舞龙本生是一个“力气活”;二是龙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征;三是不排除对龙的“调侃”和“不敬”。

兴旺人丁是舞龙的深一层寓意,其根据是“灯”与“丁”的谐音象征。灯俗,都还有繁盛人丁,兴旺家族,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求吉祈福的寓意。龙灯也是灯,是“灯”就谐“丁”。而且,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是力量的象征,龙灯也就寓意着“龙丁”。

2.舞龙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舞龙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有古代的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文化活动逐步异化成为一种体育活动,这种异化是舞龙与体育运动结缘,是舞龙活动逐步成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并在不断流逝着应有的文化底蕴。

舞龙活动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这应该是舞龙的现代化趋势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舞龙活动能够得到普及化的有效途径。但是,如果这种异化程度过于严重,将会使华夏的这种传统文化逐步被现代化的竞技体育文化所同化,而失去所具有的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成为一项不是竞技体育的竞技体育。

3.舞龙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项传统文化活动

舞龙自汉代形成并逐步发展以来,已经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一项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并逐步内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种传统心理美德和精神气质,一代一代地延续着,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聚力量和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现象。

舞龙与中国的节日、民俗、宗教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舞龙能够承载这些文化所要体现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要求。虽然舞龙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有消极和封建的一面,但我们应该在滨崎糟粕吸取精华的基础上,传承与华夏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舞龙文化的价值和人文精神。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现在,舞龙运动所固有的民族凝聚功能仍然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比如:在海外只有华人居住的地方,民族节日就一定会有舞龙这样的活动。它不仅代表了一种喜庆的气氛,更为重要的还是华人用舞龙等这样一些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形式,来表达他们作为华夏儿女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中国舞龙运动所反映出来的这种文化纽带的实质,就是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它也反映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因此,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正是舞龙文化所应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

二、“龙文化”解析

龙文化所体现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良好愿望的思想寄托,是古代统治阶级用宗教文化统治人民大众的一种文化手段。意大利社会学家安东尼·亚格拉姆斯(Antonia Gramsci)认为,对那些影响大众常识的思想并赢得全社会支持的人来说,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人民生活中的娱乐消遣。因此,如果统治集团能够影响大众对他们及其组织社会的形而下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深刻地体现了这种社会原理和文化机理。

1.“龙文化”的本质

“中国文化中的龙,不是自然属性的动物。而是居住在中华国土上的古代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精神文化,是一种人文动物。它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艺术作品中,体现着中国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宗教崇拜。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政治、宗教、价值观念的发展,龙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形象也在逐渐发展变化。在龙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所演变成的龙文化核对龙的意识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和精神内核的体现,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龙文化这种概念文化的本质所反映的是古代人民的一种思想体系和精神信仰,而外在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理论道德以及统治阶级的主流文化和政治观念,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文化分支体系。

2.“龙文化”分析

龙文化所形成的对龙的意识和精神信仰不同所产生的具体的龙型和龙的艺术形象,有着在文化层面的逻辑联系。著名的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乏力、风俗以及其它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大的文化系统可分层为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龙文化所体现的对龙的精神信仰和意识形态是一种非物质文化,而所产生的具体的龙型和龙的艺术形式可认为是物质文化。在龙文化中,龙文化所涉及的与传统文化相关联的,有关非物质层面的文化体系和大量出现的具体的龙型和龙的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而且不能得到良性的整合。舞龙活动作为表现龙文化内涵的一种手段,如果一味地迎合龙文化的物质层面的文化发展,而不能体现非物质层面的文化价值,武隆将会步同于竞技武术的尴尬境地,会失去龙文化所蕴涵的文化价值而步入歧途。

三、结论

(1)龙文化是一种概念文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现象。

(2)舞龙是龙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项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是一种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和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现象。

(3)促进舞龙活动能够有效合理的开展,应避免完全走竞技化道路,而应走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宣传和对舞龙运动这一传统体育活动的精神的集成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志雄.杨静荣.龙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6~130、324.

[2]李英.杨爱华.舞龙源流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4):10~12.

[3]雷军蓉.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1330~133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