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界缺什么,理论界就会喊什么

2016-12-30 22:05肖知兴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北大汇丰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中欧商业评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管理学

文 / 肖知兴 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北大汇丰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实业界缺什么,理论界就会喊什么

流行的管理理论本来就是抚慰企业人焦灼情绪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文 / 肖知兴 领教工坊联合创始人、北大汇丰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西方管理学的历史会发现,管理学诞生一百多年来,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每隔20 到30年会交替成为管理学的主流。交替周期基本与宏观经济周期吻合:萧条期人文主义主导,繁荣期理性主义主导。当企业绩效更多地取决于资本管理时,信奉理性主义;当企业绩效更多取决于劳动管理时,则信奉人文主义。更简单地说,实业界缺什么,理论界就会喊什么。繁荣期容易浪费,所以强调理性,强调控制,节流增效;萧条期预算紧缩,所以强调信任,放手让员工去创新,开源增效。

某种意义上,这种周期与时尚业的流行趋势没有本质的不同。经济上升期,一般流行短裙子和冷色、中性色,鞋跟偏高。人生苦短、夜夜笙歌、及时行乐之类成为各类领导品牌的集体潜意识。经济下行期,一般则流行长裙子和暖色调、粉色调,鞋跟偏矮。梦幻世界、独处空间、庇护港湾等温暖系的话语成为更容易流行的品牌主题。箱子底下奶奶的裙子翻出来突然又成为时髦,就与这种周而复始的流行性相关。

所以,一种管理理论是否流行,更多地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社会、政治背景,与这种理论本身是否正确、是否有效、是否适用反而关系不是最大。当然,另一方面,凡是准确地抓住了深层次的、本质性问题的管理理论,不管当时是否流行,一般都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逐渐成为历代管理者学习和奉行的管理经典。例如,上述每二三十年的流行周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管理理论,理性主义的如科学管理学派,人文主义的如人际关系学派,都是当时蔚为流行的管理思潮。

流行与否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一个阶段的大众情绪的把握能力(算命先生、媒体主编、蛊惑人心的政客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种能力),这就带来了一种炮制流行管理理论的商机。这种人往往首先需要充当一种类似“天气预报员”的角色,努力准确判断社会热点,迎面赶上;然后用各种商业和非商业手段添油加醋、火上烧油;最终目的是在该理论流行周期结束之前努力收获最大的名利。至于这种理论多大程度上符合严谨的理论和实证的学术逻辑,是否能真正帮助企业人把企业做得更好,这基本是他们最不操心的事情了。

流行管理理论的主要作用,本来就是抚慰比较浮躁的那部分企业人的焦灼情绪,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公平交易。如何让企业更有效、更好,从来就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让企业更有效、更好,只能靠掉头离开各种峰会、论坛、大赛,回到企业、回到市场、回到客户,尊重一时一地的各种条件,因地制宜,因时而变,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管理学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浅谈管理学
麦克尤恩小说《爱无可忍》的电影改编
论政治哲学对确定性的追求
视频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