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巨舰,破浪驶向新航程

2017-01-01 05:46
政工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战斗力骨干编队

李 唐 张 刚

2013年8月28日,习主席视察辽宁舰,勉励官兵要牢记职责,不辱使命,早日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4年多来,辽宁舰官兵牢记领袖嘱托,持续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月初,辽宁舰停靠香港,掀起全城航母热,有人评价——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活动进入了“航母时间”。9月1日,海军新型综合补给舰呼伦湖舰交接入列,媒体欢呼——“中国航母编队补齐最后一块拼图!”航母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亿万人关注的目光。

金秋,迎着清晨的海风,辽宁舰乘风破浪。数百名官兵在辽宁舰飞行甲板进行异物排查。航行中的每天,他们都是这样小心翼翼开启的。甲板上,身穿红、紫、棕、黄、绿等各色工作服的官兵,目光坚毅、步履沉着。“牢记习主席的嘱托,就是要苦练精练,练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和保障力。”舰长刘喆这样说。

从亮黄色到“海军灰”穿上“军装”的舰载机数量越来越多

胜利日大阅兵,“飞鲨”以“海军灰”涂装公开亮相。而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着舰时编号552的舰载机则是亮黄色涂装。亮黄色涂装的是舰载试验飞机,试飞成功后才能正式列装部队。涂装颜色的改变,意味着舰载机正式列装,穿上了“军装”。

近年来,从公开的画面中,喷绘着“飞鲨”图案的歼-15舰载战斗机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多型多架舰载直升机相继入列,越来越多的战机驻舰飞行。

航母是移动的机场。驻舰飞行,意味着舰载机完全依靠母舰独立完成飞行作业。笔者多次随舰出海训练,对驻舰战机的数量变化体会深刻——以往,驻舰飞机数量少,机库里空荡荡的。如今,机库被各型飞机塞得满满的,走路都得侧着身子。

辽宁舰副航空长王雪亮介绍说,为了迎接“飞鲨”,他们从基础课目入手,不断进行强化训练、专业培训考核,举行了数十次现场模拟演练,终于使航母具备了驻舰飞行保障能力。

衡量航母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舰载机单日出动量。今年6月,笔者随舰参加航母编队跨区机动训练,歼-15舰载战斗机、各型直升机频繁起降,战斗力呈几何倍数增长。

空中有多忙,甲板就有多忙。笔者在餐厅看到,负责航空保障的官兵利用起降间隙抓紧进行短暂休息。但是只要“准备回收歼-15飞机”的广播响起,他们就会立即精神抖擞投入各自的战位。

从“首席”到“王牌团队”骨干队伍越来越壮大

深夜,主机舱里,班长朱超讲评当天的区划损管演练情况,战士们在认真记录;集控室里,两名士官在热烈讨论机电业务知识,脱口而出的都是专业术语……

航母是全新的系统工程,需要从零起步,人才骨干队伍的培养同样如此。入列之初,很多专业人才缺乏。有官兵开玩笑说,骨干大多是“独生子”,想找个“双胞胎”都难。

2012年,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时,合格的起飞助理只有陈小勇一人。如今,他已带出数名徒弟,且均能独立上岗。“航母放鹰人”、二级军士长张乃刚,也已带出了好几名通过独立值更考核认证的起飞站操纵员……

从最初的各专业“首席”身后,迅速形成一支多名骨干组成的“王牌团队”。二级军士长翟国成立足本职岗位,取得3本国家专利证书和车辆应急启动装置等10余项研究成果。在他带动下,辽宁舰涌现出多名“装备革新之星”,先后为航母建设提出装备改进意见建议数百条。

这些各专业骨干,很多已经补充到了刚刚下水的第二艘航母上,为我国航母事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有生力量。

由近海训练到跨海区机动航母编队的足迹越行越远

2015年7月,辽宁舰首次组织实弹射击,取得全部命中的好成绩。

今年6月,辽宁舰编队进行跨区机动训练,22天时间里先后航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围绕提高作战效能,展开岸、海、空、潜攻防联合训练,连续转移多个海区,连续转换训练内容,连续转变训练对手,完成了多型舰载机舰基课目、实战背景下的编队协同、编队指挥所训练等内容。

笔者看到,辽宁舰编队在一次训练的几个小时之内,海上防空等级转进、对空防御体系保持、舰载机空中拦截和对海打击、编队区域防空等训练环环相扣,步步紧推。

随着训练难度的加大,航母战斗力建设不断取得新跨越,先后圆满完成实际使用武器演习、跨海区训练试验等任务,并远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先后有数十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着舰指挥员顺利通过航母资质认证。

猜你喜欢
战斗力骨干编队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ASON的高速公路骨干通信网升级探讨
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战斗力的建议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战斗力爆表的棘龙
基于事件驱动的多飞行器编队协同控制
电磁航天器编队位置跟踪自适应协同控制
基于RQPSO-DMPC的多无人机编队自主重构控制方法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体育少年“战斗力”大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