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创业指数编制与测算研究

2017-01-03 06:49吴翌琳张延松唐丽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创业者环境

袁 卫 吴翌琳 张延松 唐丽娜



中国城市创业指数编制与测算研究

袁 卫 吴翌琳 张延松 唐丽娜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城市作为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对于培育创新创业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城市创业指数包括创新型创业分指数和产业型创业分指数两个部分,从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和创业者活动四个维度来反映和评价城市创业的综合水平。运用该指数对中国21个重点城市的创业情况进行的评价和分析,揭示了各个城市不同的创业活动特色及发展状况,反映了国家创新创业激励政策的作用与效果,为客观分析与描述中国创新创业发展水平提供了科学的视角。

创新型创业指数;产业型创业指数;创业密度

一、引言

创业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原动力。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同时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这是1978年以来时隔37年后,城市工作再次上升到中央层面进行专门研究部署。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召开,也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更多要落实到城市层面。城市是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大战略的核心载体,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城市的基础性作用。党和政府将城市创业创新的定位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新型城镇化、供给侧改革与动能转换的政策高度,迫切需要定量分析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国际上的研究机构非常重视对新创企业及其发展的评价与测量,并将其作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发展质量以及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例如,全球创业观察(GEM)每年发布报告,对参加GEM项目的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活动、创业环境、创业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分析全球国家层面上的创业活动提供了数据支持[1];考夫曼创业活动指数(Kauffman Index)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创企业指数,从1996年开始每年发布美国年度创业活动指数,这一指数成为衡量美国创业早期活动的重要指标[2];科技创业在现代信息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决定着未来信息经济发展的潜力,COMPASS公司的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指数(The 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anking)于2012年开始发布,根据该指数对全球20个重要的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进行排序,以衡量世界范围的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3]。

我国对创业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快。从2002年开始,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就对我国创业环境进行了研究,先后发布了2002—2014年的中国创业观察报告,对创业活动开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创业环境改进的对策。[4]叶依广、刘志忠设计了包含宏观经济景气指标、鼓励创业的环境指标、支撑创业的环境指标、服务创业的环境指标、保护创业的环境指标、综合体现创业环境水平的成果指标六个大类的指标体系来评价创业环境。[5]郭元源等对上海、北京、深圳等20座城市的创业环境进行实证研究,从经济、环境、科教、服务、文化、创业企业现状六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城市创业环境的指标体系。[6]还有很多学者针对某一个区域、城市、企业群等构建创业环境的评价体系。

但是,国内现有区域创业环境研究主要局限于创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创业活动及创业环境的研究较少。另外,目前的创业环境研究更多关注普遍意义上的创业,而对基于不同目标的创业活动未能进行细化研究。有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研究团队,联合前海国际资本管理学院和上海汇航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进行了城市层面创业指数的研究,旨在提供一个量化分析创业活动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活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工具,为客观分析与描述中国创新创业发展水平提供科学的视角,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二、中国城市创业指数的编制

本研究基于“政策为创业导向,市场为培育土壤,文化为推动力量,活动为产出结果”的创新创业理论架构建立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不同城市群、不同创业生态系统内在的创新创业规律。

(一)编制理念

与GEM指数不同,中国城市创业指数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更加关注以城市为粒度的创新创业政策影响、创新创业基础设施与服务水平、创新创业活力与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好地反映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地区的创新创业发展特点。相对于全球创业观察、考夫曼创业活动指数、全球创业生态系统指数等创业评价研究,中国城市创业指数的特点在于:(1)将国际创业研究的最新成果与中国创业实践相结合,侧重小微创业企业发展,重点关注创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重点考察城市创业的发展规律及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2)注重创业政策评估,紧跟新常态下国家创业政策导向,时效性更强,城市涵盖更广;(3)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着重研究与创业者相关的“人”的主体因素,更加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大众与万众的主题,既能客观评价城市创业环境、生态系统及活跃程度,又能真实反映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的真实感受和现实需求。

(二)指标体系结构

根据我国创新创业经济的特点,本研究设计了中国城市创业总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创业指数与产业型创业指数,通过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创业者活动四个基础维度来描述和分析中国城市创业的特征(见图1),汇总成反映我国城市创业综合水平的中国城市创业总指数、侧重考察城市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创业指数、侧重考察城市创业产业能力的产业型创业指数。其中,创业总指数代表了创新创业综合水平为主的城市分析视角,创新型创业指数代表了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创业城市分析视角,产业型创业指数则代表了以产业培育为主的创业城市分析视角。四个基础维度指数构成了对我国创新创业活动的分析维度,提供了以创业政策为引导,以市场环境为培育土壤,以创业文化为内在驱动力,以创业者活动及主观评价为具体考量的分析模型。

图1 中国城市创业指数指标体系结构

从创业初衷来看,创业分为创新型创业、产业型创业。前者是创业者通过创业活动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或者实现自己的某项技术或专利的生产和成果转化,是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的创业;后者主要以就业为目的,是为了就业而从事创业活动。创新型创业指数的设计注重科技创新的成分,着重考察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支持、融资支持,市场方面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研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等,在创业文化的角度,注重城市创业者的创新意识,而对于创业者活动的考量,则集中在科技型创业企业上。产业型创业指数的设计重点针对城市为就业型创业者所提供的环境和支持进行评价,强调普通创业者创业的便利性,城市向创业者提供的优良生活条件,城市的整体产业发展环境的市场开放度,还有人口的流动性、城市的兼容性等。而在创业者活动方面,重点关注创业者对城市创业机会的把握以及创业者的基本创业技能。

(三)中国城市创业评价指标体系

表1描述了中国城市创业总指数的结构。创业总指数由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创业者活动四个基础维度指数构成。基础维度指数对应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描述的是该指标所属的模块,三级指标由具体的测算指标构成,总共使用了16个测算指标。

表1 中国城市创业综合指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政策支持贷款政策小额贷款办事效率五证合一税费优惠纳税减免创业补贴房租补贴市场环境融资情况天使风投支持机构产权交易数量人力资本科技支撑市场网络市场开放生活条件通勤时间文化环境创业氛围私营发展创业多元化人口流动性创业文化创业态度创业者活动创业主体创业龙头创业活力新创增长创业密度新创密度创业选择创业机会

(1)政策环境维度。政策环境指数主要包括该城市为创业大学生提供的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办理企业登记注册时“几证合一”的便利情况、小微企业的纳税减免情况以及创业者人均的房租补贴等指标,还包括企业登记注册审批的流程是否让创业者满意等细节问题,都是从与创业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角度来衡量城市的创业政策对创业者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主要体现政府部门、相关部门对创业的态度和政策落实的力度。

(2)市场环境维度。市场环境维度主要从融资情况、支持机构、人力资本、市场网络和生活条件五个方面来考量城市为创业者提供的市场大环境。融资情况使用创业企业获得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项目数量来衡量;支持机构重点考察城市的产权交易中心的支持力度;人力资本则从科技支撑的角度来测度,考察城市整体的科技活动产出情况,从科技的角度体现城市的人才环境;市场网络则强调城市的市场开放度,以城市创业者的评价为考察重点;生活条件方面则侧重于在这个城市工作的创业者平均每天上班所需的通勤时间,从交通建设和城市规模的角度考察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3)文化环境维度。如果说市场环境强调的是经济和物质支撑下的创业氛围,那么,文化环境维度则是着力描绘创业的“软环境”。具体包括私营企业的发展状况、人口的流动性以及城市居民对于创业者的态度三个方面。私营企业的发展主要考察城市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密度;人口流动性则以流动人口的比例来反映;创业态度方面,则从创业者的家人对其创业行为的态度角度来测度。从创业文化的视角评测城市对创业文化的认知、认可程度,运用主观和客观指标来分析城市创业文化水平。

(4)创业者活动维度。创业者活动维度处于基础的核心地位,从创业龙头、新创增长、新创密度以及创业机会四个角度,展示了城市创业者的基本情况。使用的指标包括企业在创业板和新三板上的数量、企业增长率、新创企业的密度、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评价等指标,主要反映城市创业的活跃程度,也是评价城市创业水平最直接的指标。

表2描述了创新型创业指数的结构。创新型创业指数同样由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创业者活动四个基础维度指数的一级指标构成,同样选取了16个三级指标,与创业总指数的区别就在于二、三级指标的选取上有所不同。创新型创业指数侧重于创新驱动要素,如城市众创空间的数量、孵化指导水平、R&D支出水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GDP占比、人口流动性、对居民法制观念的满意度、对居民创新意识的满意度、科技新创企业占比、创新型创业人数比例等。创新型创业指数更具针对性地对城市创新水平、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进行评测,突出知识经济和科技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表2 创新型创业指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政策支持贷款政策小额贷款办事效率五证合一创业补贴房租补贴创业孵化众创空间市场环境融资情况天使风投支持机构孵化指导人力资本R&D支出市场网络高技术产业生活条件通勤时间文化环境创业多元化人口流动性人文环境法制观念创业文化创新意识创业者活动创业主体创业龙头创新能力科技新创创业选择创业机会创业驱动创业动机

表3描述了产业型创业指数的结构。产业型创业指数依然保持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创业者活动四大模块的结构,二级指标的类别与前两个体系稍有不同,三级指标的选取上更加侧重小微企业创业发展模式,总共选取了17个三级指标构成最终的产业型创业指数测算体系。产业型创业指数侧重于创业活动驱动要素,如工业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市场开放度、生活条件便利程度、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数量、闯荡意识、新创企业数量、新创企业密度、创业技能等。这一指数重点考察城市创业活动水平和城市创业环境,突出产业结构、创业文化、创业政策对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

表3 产业型创业指数指标体系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1)官方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各城市统计局、工商局、环保局、科技厅、统计公报、证券交易所专利局、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等权威官方数据。(2)创业政策的梳理量化。研究团队通过在各城市的工商局和各种创业网站上的搜寻和分析,梳理了各城市的创业政策,包括大学生创业、创业企业优惠、创业人才引进、创业服务、创业教育培训等5大类69项创业政策,并对这些文件性的创业政策组织专家打分,从而实现政策量化,形成7项政策变量,引进评价体系。(3)创业者抽样调查。研究团队开展科学规范的创业者抽样调查。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对参与评价的21个城市的创业者进行配额抽样,保证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创业年限的创业者都能覆盖,增强样本的代表性。调查问卷覆盖了创业者的收入情况,生活成本,健康状况,户口情况,创业动机,创业过程,融资情况,合伙情况,享受的优惠政策和创业服务,家人朋友的支持,对所在城市的创业环境、服务、文化氛围的评价和改进意见等,系统展示创业者创新创业的全貌,为指数编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创业调查中,既包含多年创业和企业经营稳定的成熟企业,也有刚刚创立甚至可能是刚刚注册,正在融资的小微企业,来自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政府创业政策的需求,对于整个城市创业环境和创业支持机构的评价,都是本次调查得到的宝贵信息。

(二)研究对象

中国城市创业指数(2015)选择了21个城市作为测算样本,根据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分层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具体包括:(1)中央直辖市(4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副省级城市与计划单列市(15个),东北地区:大连、长春、哈尔滨、沈阳;华东地区:杭州、济南、南京、宁波、青岛、厦门;华中地区:武汉;华南地区:广州、深圳;西南地区:成都;西北地区:西安。(3)新兴经济代表性城市:经济特区:珠海;长三角城市群:苏州。

(三)创业调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4展示了创业者调查中得到的关于中国创业者的基本情况。

表4 创业者基本属性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创业者中,64.8%为男性创业者,35.2%为女性。创业者的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3岁,从年龄结构的分布上看,创业者的年龄多集中在30~39岁这个年龄段,比例高达53%,还有28.1%是40多岁的群体,当然,调查样本也覆盖了30岁以下的创业者群体(12%),50~59岁的创业者群体(6.3%),还有少数60岁以上的“老年创业者”。创业者的学历结构分布显示,近一半创业者的学历为大学本科,还有各四分之一左右的创业者是高中学历和大学专科学历,而硕士及以上层次的创业者仅占到2.9%。

调查还显示,创业者的政治面貌方面,19.9%的创业者是共产党员,还有18.7%的年轻创业者是共青团员,0.8%的民主党派人士,而最大比例的创业者(60.7%)是群众。从创业者的户口状况来看,居民户口和非农户口的创业者比例分别为42.9%和39.4%,两者共占到80%以上,剩下的17.4%的创业者是农村户口,还有0.4%的创业者户口处于变动过程中,可见,创业活动的主体多集中在城市居民,而从创业者的户口与所在创业城市的关系来看,高达71.3%的创业者来自于本市,来自于本省内其他城市的创业者占14.6%,来自于外省的创业者比例更低,为13.8%。总体而言,集中在这些城市的创业者多数是城市居民,也多数是本地人,外来流动人口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创业,还是比较艰难的。

本次创业调查对各种创业状态实现了全面涵盖,第1次创业的创业者占大多数,达到65%,有四分之一强的创业者是二次创业,还有近10%的创业者是三次或者更多次以上的创业。从创业时间来看,调查样本中不乏1990年之前的创业者(0.4%)和新世纪之前的创业者(2.9%),这些创业者已经创业十到二十年,企业一直在平稳顺利地经营,可以说是创业比较成功的案例。2000至2009年之间创业的创业者占到20.8%,这部分企业已经平稳地度过了企业的“死亡高发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调查中最大比例的样本来自于2010年之后,2010—2013年创业的样本占32.6%,2014年创业的样本占21%,而2015年是“创业元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全民进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受访的企业中,在这股浪潮中创立的占22.3%。从产业分布的角度来看,第一产业的创业比例为6.3%,第二产业整体占21.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创业企业占7.6%,第三产业创业企业占72.6%,这个结构也反映了当前全国创业企业的基本结构,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平台和辅助的服务业,是创业大军中的最强势力。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城市创业总指数

从图2展示的城市创业总指数测算结果来看,北京位居创业城市榜首,广州和深圳紧随其后,指数得分都在80分以上,而长三角地区位居第二梯队,宁波、苏州、上海、杭州等分列第四、五、七、八位,得分都在78分以上。中西部地区的成都、武汉和西安分列第十二、十三和十四位。而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得分相对较低,东北地区仅长春得分相对较高,沈阳位居最末,得分仅为65分,哈尔滨也以70分的得分位居倒数第三,环渤海地区的济南、青岛和天津的创业指数得分也不高。总体来看,集人才、科技、市场优势于一身的北京无疑是“最优创业城市”,珠三角地区整体的创业环境比长三角地区略有优势,长三角地区的创业环境发展相对比较均衡,而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创业城市仍有差距。

图2 中国城市创业总指数

(二)中国城市创业基础维度指数

图3的数据显示,在政策环境方面,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大城市及浙江的宁波、杭州等城市的创业政策落实得较好,政策非常多,而且可操作性强、执行度高。例如,针对创业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有的城市就有多达几十条政策措施的文件,从大学生租房子、落户到登记注册、资金优惠,替创业者考虑得比较周到,从而得到创业者的好评。而这也是得分较低城市需要改进的地方。

图3 中国城市创业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创业者活动指数

从市场环境来看,杭州位居榜首,西安居第二位,苏州居第三位,在创业总指数中表现一般的南京,在市场环境指数中排在了第五位。这些城市多数位于长三角地区,以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团为龙头,带动产生了许多“淘宝村”和自由创业者,该区域市场活跃度高,金融市场支持力度强,融资渠道多样,相应的产权交易、专利申请等机构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需要指出的是,市场环境指数的总体分值相较于其他基础维度指数都偏低,因此,在完善创业环境方面,来自于市场的支持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文化氛围的角度来看,商业氛围较浓的广州、宁波、苏州、深圳和厦门位居前五名。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私营经济比较活跃,对外来人口有较高的包容度以及城市居民对经商和创业的认可度较高,使得这些城市的创业文化氛围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更为浓厚一些。相对于南方城市的重商氛围,北方城市的居民比较保守,希望自己或者子女有一份更为稳定的工作,闯荡的意识也相对较弱,可以看到,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城市,包括哈尔滨、大连、沈阳、青岛等,创业的文化氛围比较薄弱,在“创客文化”席卷中国各大城市的今天,还需要通过对成功创业的优秀案例的宣传,来提升人们对创业的认识和积极性。

从创业者活动来看,北京在这一基础维度指数中优势明显。北京拥有大量的创业园区和创客集中地,创业企业上市的比例较高,创业企业的增长势头非常迅猛。而位居第二的珠海,也是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创业,成为珠三角地区创业活动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在创业者活动方面,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有相应的优势,得分都在80分以上。相对而言,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创业者活动的频率和密度相对较低。

(三)创新型创业与产业型创业的对比分析

从图4展示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传统一线城市集中了大量的科技资源、人力资源,拥有新技术的创业者也愿意去这四个大城市创业,因为这些城市的相关研究力量的组建、研究实验室的条件等都会比较好。除了这四大城市,珠海、长春、成都、苏州和宁波等城市异军突起。例如,珠海成立了全资国有科技创新投资平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从而吸引了科技型的创业企业;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有一些高技术产业企业落户长春,带动了这个城市整体的创新型创业的发展。而在创新型创业方面发展稍弱的城市依然是集中在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和沈阳,以及天津和济南。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产业的杭州,多数的创业者主要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创新成分不足,因此杭州的创新型创业指数的得分不高。

图4 中国城市创新型创业指数

从产业型创业角度来考察21个城市的创业环境(见图5),可以看到,深圳位居第一。深圳一直给人以现代和开放的印象,越来越多的创客来到深圳,加入创业大军,也许他们的首次创业与技术创新关系不大,如开一家港货的代购店或者做手机配件的销售,但这些积累为创业者们赚到第一桶金创造了可能性,也为深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注入了活力,这是深圳的产业型创业指数获得第一的原因。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紧随其后,长春、珠海、宁波和苏州等新兴创业城市的产业型创业指数也在75分以上。反观产业型创业指数较低的城市,与前两个指数的结果类似,西安、哈尔滨、天津、济南、沈阳等城市的创业氛围和活力相对较弱。

图5 中国城市产业型创业指数

(四)重点指标的国际比较

我们在指标的设计中,有一些指标与上文提到的GEM,Kauffman指数中的指标设计相似,具有国际可比性。以最关键的指标Startup Density(创业密度)为例,这是Kauffman指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的是每10万人中创业企业的数量。中国的这21个城市的创业密度和Kauffman指数中公布的部分美国城市的比较情况如表5所示。可以看到,除了长春、哈尔滨之外,几乎每一个参评的中国城市的创业密度的数值都要比美国的城市大。美国城市中创业密度最高的是迈阿密,创业密度为247.6,而中国城市中创业密度最高的是珠海,创业密度高达2 822.9,为迈阿密的11倍还多。可见在2015年,中国的新创企业数量增长程度惊人,而美国的创业已经进入成熟、稳定的状态。

表5 中国城市与美国城市的创业密度比较

与另外一个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创业报告GlobalStartupEcosystemRanking2015进行比较。在这个报告中,可比的指标有以下三个:女性创业者的比例、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以及高科技企业的创业密度,这里的创业密度的定义与Kauffman指数的创业密度有所不同,这里指的是每千人中新创的高科技企业的个数。用这个口径重新计算中国城市创业指数,可以进行比较。从比较的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比例方面,中国女性创业者比例最高的城市是天津,一半以上的受访创业者都是女性,最低的是青岛,仅有15%的女性创业者;在世界各大城市,女性创业者比例从香港的6%到芝加哥的30%,平均水平低于中国城市的女性创业者比例。创业者平均年龄方面,天津的创业者平均年龄最高,为43.5岁,而西安的创业者平均年龄最低,为33.4岁;世界城市方面,创业者平均年龄最高的是悉尼,为40.3岁,最年轻的是印度的班加罗尔,仅为28.5岁,整体而言比中国的创业者要年轻一些。从关键指标高技术企业创业密度的比较看来,北京、上海和珠海的高技术企业创业密度最高,都在2以上;世界城市方面,硅谷的这一指标最高,在1.85~2.5之间,基本上和这三个城市的水平相当。

表6 中国城市与世界各大城市的创业者状况及高科技企业创业密度比较

五、创业者调查分析

(一)创业者心目中最好的创业城市

在创业者调查中,我们还询问了创业者心目中最好的创业城市,也把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加入参评队伍。图6展示的结果显示,北京是被调查的创业者心目中环境最好的创业城市,33.8%的创业者选择北京。接下来是上海、深圳、广州和天津,支持比例都在5%以上。与创业总指数的结果比对来看,天津在创业者心目中印象不错,但实际排名却不高,其他城市的创业总指数评价情况与创业者心目中的印象比较吻合。宁波、苏州在创业者心目中印象不深,但实际上它们的创业环境非常好,可见这些城市需要加强宣传,让其影响扩展到全国范围。

图6 创业者心目中创业环境最好的城市

(二)创业者收入调查

本次调查的各城市创业者年收入的中位数如图7所示。南京的创业者最富有,年收入的中位数高达185万元,北京、苏州和广州的创业者年收入中位数为100万元,最后三位的城市,创业者收入的中位数也分别达到12万、10万和8万元。可见,相比于工薪阶层,创业者的收入还是比较高的,当然背后也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图7 各城市创业者年收入的中位数

(三)创业政策的满意度

在本次创业者调查中,我们列举了15项城市政府和相关机构支持创业的具体措施,让创业者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价,对于这21个城市的创业支持环境,创业者的总体评价如图8所示。

从创业者的评价可以看到,在15项举措中,创业者最为满意的前五项分别是中国的创新创业氛围、人才培养、交通建设、技术支持及市场开放度,对于创新创业氛围的满意度高达三分之一。在人才培养和交通建设方面,也有30.9%的受访者认为比较满意,2015年,全国高校为就业市场输送了749万名毕业生,为创业者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很多城市公共轨道交通建设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因此从交通出行角度,创业者感到比较满意。随着中国整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的放开,创业者获取新的技术和开放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创业者对这些方面都感到比较满意。

图8 创业者对所在城市创业环境的评价和期望

创业者不满意的前三名分别是税收优惠、融资渠道、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令人不满意。创业者认为目前最需要改进的方面中,税收优惠以48.1%的比例高居榜首,其次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这也是创业者认为需要继续改善的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受访创业者提出的诉求集中在人才、交通和技术方面。总体看来,政府应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多考虑政策的普惠性,让更多的创业者感受到税收优惠的措施,此外,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态度也有待提高与改善。

六、结论和建议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与创业“双核心”并不是简单的并联关系。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文化环境差异较大,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缘优势及不足。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创新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既包括城市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及水平、研究机构的数量及水平、龙头企业规模及数量等硬指标,也包括科技优势因素、科技投入因素以及科技转化水平等软指标;而创业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创业文化氛围、产业结构布局、产业基础设施水平、产业链结构等硬指标。从实际情况分析,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大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研究机构及跨国企业,国际化程度高,吸引了国内外大量人才,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创新经济优势明显;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则具有产业密集型特点,是我国制造业及新兴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创业经济优势显著。从城市创新创业经济发展策略来看,创新与创业需要齐头并进,但不宜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模式,应当突出城市地缘优势,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在国家层面上则需要打造城市带的协同创新创业发展策略,连通创新型城市与创业型城市,实现城市发展优势互补,促进国家层面上的创新创业高效率发展,避免重复投资与创新创业产能过剩。

我国目前尚处于创新创业初期和快速成长期,国民的创新创业热情较高,创投活跃度较高,但随着创业进入平稳发展期,创业者需要更加客观地评估创业的风险。创业在解决就业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同时也看到现阶段创业需要创业者承担较高的成本。创业的高风险以及由于投身创业人员激增导致的创业竞争加剧使创业者承担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创业在缓解国家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就业成本,因此,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创业风险的保障机制,分担创业失败风险,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与资助措施营造包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我国经济的新引擎,在化解企业过剩产能,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地打造创业环境,改善创业政策,推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创业指数的编制结果也反映了我国在推动创新创业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同时,在创新创业的飞速增长期,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大量创业企业拥入较窄产业带来了产业繁荣背后的无序竞争和创业产能过剩问题,对此,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创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和疏导,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业效率。

[1]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ssociation,London Business School.GlobalReports.2015-09-20.http://www.gemconsortium.org/report.

[2] Kauffman Foundation.KauffmanIndexofEntrepreneurshipSeries.2015-10-20.http://www.kauffman.org/microsites/kauffman-index.

[3] Compass co.StartupEcosystemReport2015.2015-10-10.http://blog.compass.co/the-2015-global-startup-ecosystem-ranking-is-live/.

[4] 高健:《全球创业观察与中国创业活动分析》。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5] 叶依广、刘志忠:《创业环境的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载《南京社会科学》,2004(S2)。

[6] 郭元源、池仁勇、段姗:《城市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力分析——以部分城市为例》。载《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责任编辑 武京闽)

A Study on Compiling and Measur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Index in Urban China

YUAN Wei, WU Yi-lin, ZHANG Yan-song, TANG Li-na

(National Survey Research Center,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In the wave of widespread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s a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c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framework, our study designed and complied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entrepreneurship index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Ultimately the evaluation system was formed by a general startup index, tw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oriented startup index and four basic dimensions. And we used this system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entrepreneurship in 21 main cities of China. The study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different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cities, which reflected the role and effect of the state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centives. It provided a scientific perspective for objective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in this regard.

innovative oriented startup index; industry oriented startup index; startup density

袁卫: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任;吴翌琳: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张延松: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唐丽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讲师(北京 100872)

猜你喜欢
创业者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给可穿戴设备创业者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