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7-01-03 16:02陈祥张玉玺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专业教育教育理念

陈祥++张玉玺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优化课程设置,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升级新兴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理念  专业教育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05-03

一、引言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普遍被视作“第三张教育通行证”[1]。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常态,作为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院校拥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应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和区域条件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走在前列,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创新驱动” 战略的发动机和主力军[2]。

二、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教育,它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和理念。从本质上来看,创新是创业的先导和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新教育侧重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开发,更注重的是对大学生的发展潜力的总体把握;而创业教育则更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如何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践。

应用型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要将所有的学生培养成“老板” 或者说教会学生如何成为“老板”,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将创业作为一种精神、一种能力、一种素质的育成过程,也就是说,创新创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育人为本”和“以人为本” 其指向是培养健全人,即受教育者事业心、健康独立人格的育成,内涵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3]。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和源泉。抛开知识的传授而一味强调能力的培养是对教育内容的本末倒置。没有夯实的理论基础,能力的培养也是无稽之谈。因此,专业教育是基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起点。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依赖于专业教育,必须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创新创业教育不应仅限于某种专业教育,它需要对各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整合与优化而使其服务于该专业教育,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强化与拓展。

3.创新创业教育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当代学生走出创业困境,提升就业质量

很多当代大学生都认为,创业对于他们来说就如同“镜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为此,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解决此种困境的最好方式,其不但能够帮助那些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摆脱无从下手的困境,同时也能够有效的缓解就业压力和提升就业质量。

(2)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办出特色的重要体现

目前新兴应用型本科的主体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其综合实力、科研能力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办出特色是根本出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办出应用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经济,提升社会影响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非常关键的选择[4]。

(3)创新创业教育是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基本需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新是生活的最大乐趣,幸福寓于创新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就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于是,生活的伟大和幸福也便蕴含在了这种劳动中”。从这个角度讲,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利于大学生幸福感的获得,还满足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三、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而切忌盲目仓促“急功近利”。对面临的问题,需要理性审视,更需要先进理念。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着几个障碍。

1.教育理念认识不足

学校和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比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是培养创业者、企业家;有的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毕业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教师只注重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5]。

2.新创业意识薄弱

当前,许多应用型院校以就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等,忽视了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就大学生自身而言,由于教育环境的差异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创新创业的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意识缺乏。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与未来从事行业必须对口或者相关,而对于和个人学习专业关系不大的创新和创业活动,则比较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性。

3.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新兴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基本上还停留在搞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由此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前沿性不强,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6]。

4.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的基地;但是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课程相对比较薄弱,有些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停留在创业计划书的完成上,并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教育工作人员非常匮乏。

四、新兴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技能培训,而是寓于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紧紧抓住“创新性”、“应用性”这个内涵,在注意提高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工程技术实际应用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7]。

1.确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

(1)开放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重在意识的培育,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努力营造一种“时时在创造,处处有创意,事事显创新,人人备创业”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氛围,形成“推崇创新、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创业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激励全校师生的创业热情和干劲,强化师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

(2)确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目标定位应结合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面向地方区域经济,为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服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基础教育中,鼓励学生参加创新科技活动,引领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转变为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任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与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创业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打破惯例,推陈出新,对创新创业实践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支持作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者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负责人才培养的教师更要有创新创业精神,只有教育者本身具有创新创业精神,才能真正将这种精神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创新,敢于创业,通过典型案例,树立榜样,使学生建立起创新创业的信心,培养真正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8]。

(4)正确认识岗位创业和自主创业

将每一位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都培养成为未来的企业家,不仅不切实际,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的创业冲动。一般来说,创业包括自主创业和岗位创业,没有创业,而去就业了,仍可以考虑岗位创新和创业;待将来把创业的要素积聚起来,重新走向创业,也很好。自主创业者的培养和岗位创业者的培养应该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前者难度大,后者更具普遍性。

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优化

《意见》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追求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统一,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课堂教学与实践历练结合,应该成为应用型院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选择。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机地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不仅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还重视学科的互补性和教学的综合性,从理论到实践,从综合到特色,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新兴本科应用型院校应积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创业课程,构建由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3.建设多元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应用型院校只有拥有多元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多元多样化的创新创业人才,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新型应用型大学特色。因此,新兴地方本科应用型院校在鼓励教师到行业重点企业挂职锻炼的同时,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分批派送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培训进修,参与技术开发、企业管理、资源引进等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可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应用型院校、大型企业访学研修,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积极邀请校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为大学生开展系统性创业培训,传授学生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4.构建创新创业应用实践平台

注入创新创业活力,从实践开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其实践性特征决定了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为学生搭建、延伸各种平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创业实践联系起来。

(1)校内外实践平台的构建

从专业特色出发增加必要的实践实验设备和设施,建设适当规模的实践场所和各类实习见习基地。努力建设开放实验室,实行全天候预约开放,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开出率。加强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和建设新的实习实践基地,增加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拓宽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加大实践动手环节比例,增加和保证实验实习课程的时间。

(2)以科技竞赛活动为平台载体

科技创新训练的实践具有自主创新性,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实践强的学术竞赛,通过科技创新训练完成的项目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其观察力、逻辑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整合现有的各类科技竞赛项目,如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竞赛等,以及省、校级及企业主办或资助的科技大赛,以其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并作为评断创新创业项目的平台。

(3)校企合作、政产学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要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仅靠应用型院校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必须充分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政府机关、高校和企业联手合作,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地方政府肩负着推动本地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企业是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应用型院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实践证明,应用型院校、政府、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创业联合体,是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协同创新的探索,也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有益尝试。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对大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就业形势发展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认清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明确教育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其办学的地域优势,整合政府、企业和学校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强化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培养更多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关于“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几个认识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05):59-62.

[2]周桂瑾,俞林.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5-9.

[3]叶仕通,万智萍,任志健.“质训研用”一体化模式下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36-40.

[4]刘艳,闫国栋,孟威,权宇彤,逯家辉,滕利荣,孟庆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5]丁波,郗婷婷.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3):39-41.

[6]屠火明,刘吕高,陈静.地方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突破[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6):48-51.

[7]朱向东,王俊发,魏天路.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3):49-50.

[8]孙明,杨雅坤.以先进理念深化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J].珠江论丛,2015,(03):144-150.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专业教育教育理念
应用型院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探究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