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插上“问题”的翅膀,让其展翅飞翔

2017-01-05 09:29曹克凡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导学单先学长方形

曹克凡

摘 要: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备而学”,教师通常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单展开自主先学。自主学习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支拐杖,它能启发学生独立探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自主学习单的核心内容在于问题的设计。因为,好的问题,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引领学生的思维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更接近学习目标,能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掌舵导航。

关键词:问题;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33-02

自主学习单中的问题设计非常重要,为学生的自主先学插上一双飞向高空的翅膀。那么,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什么呢?下面,就结合实践研究,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 问题设计指向要明确

学生在自主先学时,一般会阅读教材。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大多是由例题、问题提示、解题思路、结论(包括概念、公式或法则等)、习题等几个部分构成。但小学生受年龄小特点的影响,如果没有问题为学生导航,完全撒手自由阅读,他们往往会走马观花,轻描淡写,浮于表面,或者只关注书上的结论,缺少对过程性的细致咀嚼和思考,从而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这样势必会导致对知识一知半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吃“夹生饭”现象,失去了自主先学的意义。因此,让学生带着指向明确的问题导读,结合老师事先提供的问题边思边读,就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先学更有价值,避免在自学时浮于浅层,流于表面。所谓指向要明确,也就是说导学单中的问题,文字描述要精准、精炼,读了之后,知道要干什么、怎么干。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例题中给出的是+=      。在导学单中,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1)“这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请写出你的想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学生读了这个问题,自然会联系已有经验告诉自己,不可以直接相加,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紧接着,(2)“如果不能直接相加,那该怎么办呢?能不能联系最近学习的知识来解决呢?”这个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寻求通过最近学习的新的知识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以上两个看似简单并不起眼的问题,设计意图明确,指向清晰,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沟通已有知识,通过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有目的地让学生紧紧扣住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

二、 问题设计难易要适中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水平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目标,使学习任务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而不至于过难或过易。所以,导学单中的问题设计难易要适度,深浅要适中,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有所习得。如果问题过易,学生则会感到轻而易举地获取问题答案,这种唾手可得的经历,一方面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学生经历不了可思考的机会,学生会感到寡淡无味,只是在被问题一步一步牵着走,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这样的问题,问和不问没有多大区别,从而失去了问题的价值。反之,如果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高不可攀,久而久之,则会见“问”色变,绕道而行,对自学失去信心,得不偿失,也是弊大于利。因此,问题设计要瞄准切入点、找对切合点,确立平衡点,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问题驱动下,开启学习的进程。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在导学单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例1中的几幅图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2)图中的东西还可以换成其他的吗?(3)为什么单位“1”中的1要加上双引号?(4)生活当中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追问,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以及什么是单位“1”有了一个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我认为,这样的问题恰到好处、难易适中,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知识的“果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乐于思考、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三、 问题设计要开启思路

俗话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学习时处于“愤悱”状态的时候,也是学生思维最活跃,兴趣最高,学习效率最佳的时候。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在知识的重难点处,由于知识水平或学习能力的限制,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或矛盾,如果这时有一个问题引导,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适当降低难度,此时,问题的设立会及时给学生搭建一个攀爬更高处的脚手架,学生通过这个思维的跳板,易于在思维的节点处,抓准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把一些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从而从中受到启发,开拓思路,突破难点。比如,学生在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时候,当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怎样通过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呢?二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密切关联呢?这往往是摆在学生面前的比较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逾越了这个坡度,问题就得以解决。所以,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1)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图形的什么发生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2)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在圆中是哪一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宽在圆中是哪一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3)因为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 )×( ),所以圆的面积=( )×( )。这样,原本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庞大的问题,         (下转85页)       (上接33页)现在被几个层次鲜明的问题分解,既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支架,适当降低了自学的难度,也给学生渗透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顺序,并使问题得以解决。

总之,老师在设计自主学习单的问题时,既要善思巧问,又要紧扣知识内容的特点,更要注重联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简而精的问题为诱导,充分发挥问题的启思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杨红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合作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

[2]邹中江.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7).

[3] 李爱华.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J].双语学习,2007,(8).

猜你喜欢
导学单先学长方形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长方形的困惑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研究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