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评定

2017-01-07 07:47鲁玲玲
关键词:通率质量指标躯体

陈 涛,鲁玲玲

(章丘市中医医院1.心血管内科;2.骨科,山东 济南 250200)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评定

陈 涛1,鲁玲玲2

(章丘市中医医院1.心血管内科;2.骨科,山东 济南 250200)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与PCI治疗组,各50例。药物治疗组采用药物方法,PCI治疗组采用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1年内再心力衰竭发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患者躯体情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结果 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治疗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更高(P<0.05);相较于药物治疗组,PCI治疗组1年内再心力衰竭发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躯体情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PCI治疗组相较于药物治疗组躯体情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再住院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应用效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在含有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或腹型肥胖等患者中,临床以胸闷、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可引发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研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与PCI治疗组,各50例。PCI治疗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9~87岁,平均年龄(63.34±2.13)岁。药物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9~86岁,平均年龄(63.19±2.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药物治疗组采用药物方法治疗,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肝素抗凝、硝酸酯类、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吗啡等药物治疗。PCI治疗组采用PCI治疗,根据造影结果和心电图进行手术,尽早开通病变血管,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支架置入数量。术后常规给予4000 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 h注射1次,治疗7天。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治疗1年[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1年内再心力衰竭发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患者躯体情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比较

与药物治疗组比较,PCI治疗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躯体情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躯体情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PCI治疗组相较于药物治疗组躯体情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比较 [n(%)]

表2 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躯体情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比较(±s)

表2 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躯体情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药物治疗组治疗1年后比较,*P<0.05

组别 时期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情感功能PCI治疗组 治疗前 44.37±5.72 56.95±4.92 61.97±10.72治疗1年后 85.15±13.11#*87.90±14.56#*93.34±18.22#*药物治疗组 治疗前 45.95±5.16 55.75±4.91 62.85±10.16治疗1年后66.22±9.65# 73.1±10.98#81.47±13.11#

2.3 两组患者1年内再心力衰竭发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发生率比较

PCI治疗组相较于药物治疗组1年内再心力衰竭发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1年内再心力衰竭发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变,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死亡率增加。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临床常见心血管危急重症,其是在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因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冠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得血供急剧减少甚至中断的一种疾病,患者心肌可因持久缺血而坏死。在治疗上,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和实现再灌注是关键[3-4]。

早期给予PCI治疗可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于90%,可有效促进心肌再灌注的恢复,对缺血心肌进行挽救,有利于梗死区功能的保护,降低死亡率。且PCI治疗对有溶栓禁忌的患者也适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穿刺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分级,整体治疗价值高[5-6]。

本研究中,药物治疗组采用药物方法治疗,PCI治疗组采用PCI治疗。结果显示,PCI治疗组跟药物治疗组比较,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更高,1年内再心力衰竭发生率、再住院率、再血管重建、再急性心梗发生率更低,治疗1年后PCI治疗组相较于药物治疗组躯体情况、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改善更显著,说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及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再住院率,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1] 王束秀.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4):657-658.

[2] 魏 鹏,杨向军,付 强,等.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J].山东医药,2015,55(41):43-44.

[3] 任鸿坤,姜立敏,高迎春,等.单次小剂量冠脉内推注法舒地尔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PCI致心肌损伤的预防作用[J].山东医药,2016,56(33):52-54.

[4] 钟桃娟,柯于梵,萧湛潮,等.冠脉支架术后口服多种P2Y12受体拮抗剂发生抵抗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5):704-709.

[5] 张战文,陈 晖,王宝玉,等.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前早期应用替格瑞洛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8):744-747.

[6] 李海滨,姜志安,张晓光,等.基质交感分子1和骨保护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2):2680-2683.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1.4

B

ISSN.2095-6681.2016.22.029.02

猜你喜欢
通率质量指标躯体
更正启事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现在干什么?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汽车润滑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意义
搬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烧结矿组成和结构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