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率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体会
    治疗,而且血管再通率较低,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1,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4]。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0 月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5例,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诊断标准;发病至入院时间≤4.5 h;病人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或颅脑损伤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7期2023-09-28

  • 溶栓时间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冠脉造影显示犯罪动脉的心肌血流分级达到3 级;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MACE 的发生。1.4 统计分析:运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心功能恢复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血管再通率和MACE 为计量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2 结果2.1 心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 和LVESD 值均下降,LVEF 值均上升,A 组与B 组对比,A 组心功能恢复显著优于B 组(

    哈尔滨医药 2021年5期2021-11-08

  •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不同时间血管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基线资料观察项目包括患者例数、性别及年龄数值的具体水平。不同时间血管再通率的观察时间段分别包括溶栓后30min内、溶栓后90min内及溶栓后180min内。血管再通效果判定标准如下:(1)患者接受治疗后2h内行心电图检查,ST段抬升较为明显的导联出现回降表现,且降低幅度大于50%;(2)患者接受治疗2h后,胸痛、胸闷等症状表现均已消失;(3)患者接受治疗后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表现;(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6期2021-10-16

  • 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使用治疗女性输卵管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输卵管再通率比较 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原发性不孕及继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表1

    当代医学 2021年25期2021-09-08

  •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溶栓后冠脉血管再通率约为75%,同时其能降低室壁瘤、心室壁破裂等并发症风险,可有效改善临床结局[1]。本研究选取我院AMI患者92例,旨在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92例AMI患者(2018年10月~2020年5月),其中以UK溶栓治疗的46例为UK组,以rhProuk溶栓治疗的46例为rhPro-uk组。UK组女18例,男28例,年龄54~72岁,平均(62.89±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2期2021-07-12

  •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后再通的研究现状
    分析显示,总体再通率为85%,完全再通率为49%,部分再通率为35%;在最初的9个月,再通率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从33%增加到>80%;约3/4 的病人在最初3 个月内实现再通。Herweh 等[14]在89 例CVST 随访中,发现57.6%的病人完全再通,29.3%部分再通,13.1%无再通;部分再通的中位时间为4个月,完全再通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再通常发生在前6 个月,也可以延续到第12 个月,甚至在12个月后偶尔出现。Gazioglu等[15]观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8期2021-04-17

  • 血栓抽吸(ADAPT)与支架取栓在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比对研究
    术手段单一血管再通率相对较低等问题。尽管随机研究证实支架取栓是获益的,但仍有1/3的患者没有达到血流再通[4]。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成为了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2-3]。而近几年,血栓抽吸技术(a direct aspiration fi rst-pass thrombectomy,ADAPT)的出现[5],对支架取栓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ADAPT采用管径更大的导管,抽吸导管不通过血栓部分,接近血栓后负压抽吸血管内血栓,能更完整地抽出血管内栓子,可以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0年1期2020-03-24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
    ,还存在大血管再通率低及担心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缺陷。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动脉溶栓,以期通过较小的溶栓药物剂量,或联合机械和支架植入等多种方式提高血流重建率。动脉溶栓虽然比静脉溶栓更加有效,再通率却和血管闭塞的部位有关,颈内动脉闭塞再通率不到10%,近端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再通率大约为30%,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率为42%,因此对于大血管闭塞,血管再通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血管内再通治疗是开通闭塞血管、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血管内再通治疗能

    健康人生 2019年3期2019-10-25

  •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疗时间以及冠脉再通率和30 d内的死亡率。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两组临床研究展开统计学分析,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值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对比两组发病直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院前组发病直到接受溶栓治疗时间(0.75±0.34)h显著低于院内组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21期2019-07-29

  •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组不同溶栓时间再通率的比较,判定标准[5]:①抬高的ST段心电图在溶栓后2 h内下降幅度超过50%;②接受溶栓治疗2 h内胸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③溶栓治疗2 h内有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症状出现;④发病14 h内有血清CK-MB峰值出现。以上四项出现其中两项或两项以上可判定为再通,但仅存在第二项和第三项时,无法判定为再通。同时对两组患者在该次研究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1.4 统计方法文中数据均由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不同溶栓时间再通率

    系统医学 2019年4期2019-04-24

  •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果 观察组完全再通率和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临床治疗方式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4..01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较高的临床结局,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患者的治疗,其关键在于冠状动脉复通和再灌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4期2019-02-10

  •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疗具有作用强、复通率高的独特优势,广泛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2]。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确定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除其他疾病类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4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34期2019-01-03

  • 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血管再通研究进展
    ,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30%~92%,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发生率为1.7%~8.8%[2-3]。2007年,A Zangerle等[4]对2002-2004年间就诊于因斯布鲁克大学医院卒中单元并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4)h接受头颅CT、CTA和CTP检查,如果多模式CT方案不可行,则以NCCT和TCD替代。CTA血管再通定义为心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4期2019-01-03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4.1 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的判断参考《内科学》的判断指标[2]。1.4.2 CK-MB、cTn I、90dLVEF水平抽取患者入院后3小时以及出院时的静脉血样。使用美国博适公司生产的Triage Meter Plus型免疫荧光定量心梗快速检测仪检测CK-MB、cTn I水平,所用试剂为配套试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出院90天后随访要求患者测定LVEF。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血管再通率、再闭塞率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年31期2018-12-06

  •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观察两组输卵管再通率、原发性不孕以及继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再通率。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输卵管通畅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比较2.2 两组不同病症输卵管再通率比较对照组,原发性不孕22例,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20期2018-07-19

  • 急性脑动脉栓塞机械取栓治疗的观察性研究
    栓治疗,但血管再通率低出血率高[2]。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以及机械取栓装置的发展,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效果更为明显。本文回顾性分析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治疗效果,分析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符合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前循环发病8 h内,后循环发病24 h内;排除其他颅内疾病;凝血检查显示无出血倾向;无严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年2期2018-07-17

  •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高患者的疗效和再通率,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比常规治疗和早期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男17例,女6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6.31±1.42)岁;观察组男18例,女5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36±1.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2018-03-01

  • 分析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括24 h冠脉再通率、NT-ProBNP水平。冠脉再通标准:①胸痛症状于溶栓2 h内缓解。②短暂再灌注心律失常于溶栓2 h出现。③2 h内心电图抬高回降>50%。④发病14 h内,肌钙蛋白I(cTnI)提前出现。满足上述2项,即可判定为再通[4,5]。统计学方法:用SPSS 24.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两组24 h冠脉再通率、NT-ProBNP水平对比。试验组4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0期2018-01-30

  • 分析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括24 h冠脉再通率、NT-ProBNP水平。冠脉再通标准:①胸痛症状于溶栓2 h内缓解。②短暂再灌注心律失常于溶栓2 h出现。③2 h内心电图抬高回降>50%。④发病14 h内,肌钙蛋白I(cTnI)提前出现。满足上述2项,即可判定为再通[4,5]。统计学方法:用SPSS 24.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两组24 h冠脉再通率、NT-ProBNP水平对比。试验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3期2018-01-30

  •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min的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判定标准[2]:①抬高的ST段在60~90 min内回落超过50%;②胸痛明显减轻;③TnT-I与CK-MB酶峰值提前;④2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满足上述2项及以上者可判定为血管再通,但仅满足②④不能判定为再通。同时记录溶栓后近期(4周)内的并发症。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两组临床血管再通率比较:瑞替普酶组溶栓后60 min血管再通率为13.3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2018-01-22

  • 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的疗效
    两组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 早期低分子肝素组的血管再通率为25例(80.3%),对照组为19例(63.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来辅助尿激酶溶栓的治疗,能够提高AMI早期冠状动脉的再通率,有效防止再次闭塞。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冠转动脉再通率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溶栓治疗效果肯定,在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上,无论是方法上、溶栓效果和对纤溶系统影响上国内外报道不尽相同。本此研究在溶栓前使用低分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25期2017-12-04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黄超(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民权 476800)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6期2017-08-27

  • 宫腹腔镜联合在输卵管性不孕治疗中的应用
    两组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 a,统计对比两组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83.72%(36/43)明显高于对照组62.79%(2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 a,观察组妊娠率62.79%(27/43)明显高于对照组32.56%(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性不孕不孕症为已婚人群常见疾病,其中女性不孕中20%~50%由输卵管因素导致,且近年来比例呈上升趋势[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7期2017-07-12

  • 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组溶栓冠脉血管再通率、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出血并发症及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两种药物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瑞替普酶组治疗后30 min,1 h及2 h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瑞替普酶较尿激酶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能够早期快速开通血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瑞替普酶;尿激酶; 溶栓;再通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心脏疾病,起病急骤且凶险,主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9期2017-06-05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衍生物联合经颅多普勒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普勒可提升动脉再通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因此,本课题以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r-PA联合经颅多普勒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1~78岁,平均(61.53±2.87)岁。观察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5期2017-03-06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分析
    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阿替普酶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出现急性以及持续性的缺血或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选用阿替普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21期2016-12-30

  •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标比较两组病人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早期溶栓再通率高于晚期溶栓再通率(83.6% vs 68.0%,χ2=6.67,P=0.01),B组早期溶栓再通率高于晚期溶栓再通率(69.8% vs 44.4%,χ2=14.8,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A组与B组比较,缺血脑卒中发生率(1.3% vs 2.5%,χ2=0.42,P=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发生率(2.5% vs 10.0%,χ2=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1期2016-07-22

  • 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影响观察
    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影响观察刘建伟(乌海市海勃湾区中医院内科,内蒙古 乌海 016000)目的 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影响作用。方法 在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溶栓治疗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 h后和6 h后,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32期2016-06-08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2例临床疗效分析
    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2例患者经溶栓治疗,40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76.9%,其中发病时间为3h内冠脉再通率为86.7%(13/15),发病时间在3~6h冠脉再通率为75%(12/16),发病时间在6~12h冠脉再通率为71.4%(15/21);共11例发生出血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3例、皮下出血2例和牙龈出血6例。其中发病时间为3h内出血发生率为6.7%(1/15),发病时间在3~6h出血发生率为18.8%(3/16),发病时

    北方药学 2016年1期2016-04-05

  • 急性心肌梗塞运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63.3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病死率为0%,对照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疗效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疗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一般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以及另外的一些诱导因素,发生粥样斑块破裂,斑块表面逐渐聚集血小板,最后导致血栓形成,患者会由于持续性缺氧和缺血而发生心肌坏死[1]。当前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越来越没有规律,心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23期2016-02-13

  • 溶栓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血管再通的研究进展
    超声监测其血管再通率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多普勒超声;溶栓;血管再通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头号疾病,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1]使我们对该病的治疗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又由于其血管的进行性损伤使该病的复发率也不断提高,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根本是促使病变血管的再通从而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进而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恢复其所发挥的神经功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能使血管再通的方法有多种,其目的是使血管内的血栓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26期2016-01-23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察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0.87%,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11.59%;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1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9.27%;发病时间<2 h时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8.57%;发病时间在2~4 h时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1.43%;发病时间为4~6 h时冠状动脉再通率为40.00%;发病时间在6 h以上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0%。结论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接受治疗的时间离发病时间越短,溶栓成功率越高。心肌梗死;尿激酶;疗效观察;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年7期2015-11-29

  •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
    状发生率、血管再通率,并探讨溶栓时间与血管再通率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管再通率69.23%(27/39),明显高于对比组5.13%(2/39),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中6 h内再通率87.50%(21/24),明显高于6 h~12 h的40.00%(6/15)。结论 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心肌梗塞患者血管再通率,并降低各类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早期治疗;再通率急性心肌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年32期2015-10-25

  • 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 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
    通人数11例,再通率为18.33%;观察组出血人数1例,冠状动脉再通人数32例,再通率为53.33%;在治疗结束6小时后,对照组中心力衰竭29例,死亡18例,再通个数4例,再通率6.67%;观察组中心力衰竭6例,死亡2例,再通个数16例,再通率26.67%。两组对比可见,观察组在治疗结束2小时内及6小时后,再通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对2小时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上,死亡率低,再通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尿激酶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6-05

  •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影响
    , 并分析三组再通率及未再通率。结果 A组疼痛缓解时间、ST段降低50%时间及CK-MB酶峰值前移时间分别为(87.61±12.03)、(67.51±22.03)、(564.30±44.78)min较B组(101.67±12.58)、(91.67±19.58)、(654.58±41.61)min与C组(142.34±10.85)、(102.34±20.85)、(789.66±47.51)min较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溶栓;时间窗;急性心肌梗死AMI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1期2015-06-05

  •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验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93.8%、继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再通率92.0%显著优于对照组68.8%、54.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原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疗效肯定, 尤其在继发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不孕症;宫腔镜;腹腔镜;输卵管疏通术;临床价值育龄女性中10%~25%存在不孕症, 其中造成不孕症一项主要原因为输卵管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5期2015-03-07

  •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疗成功40例,再通率83.3%,出血并发症4例。对照组再通32例,再通率66.7%,出血并发症8例。结论:应用瑞替普酶(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STEMI,再通率较高,出血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瑞替普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通常原因是在冠状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9期2015-02-24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静脉再通有28例,再通率为63.64%,死亡3例;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有为36例,再通率为81.82%,死亡1例。两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方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能够发挥局部溶栓的作用,再通冠状动脉,安全系数高。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3.123作者单位:156300 富锦,黑龙江省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3期2015-01-26

  • 静脉溶栓与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后将两组患者的再通率、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的再通率高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治疗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均好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溶栓与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差异较为明显,PCI在效果评估的各个方面中更具优势,因此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静脉溶栓;与PCI;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早期相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2015-01-25

  • 注射用阿替普酶和重组链激酶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30例对比观察
    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出血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60min的血管再通率(66.67%)、90min的血管再通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60min的血管再通率(20.00%)、90min的血管再通率(43.33%);实验组治疗后的出血率(26.67%)、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出血率(60.00%)、并发症发生率(33.33%),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选择不同的药物溶栓时,阿替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6期2015-01-24

  •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患者冠脉再通,再通率为63.95%,有3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症状,无死亡病例。2.2 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与冠脉再通率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本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的与患者冠脉再通率有着较为明显的关系,时间越久则再通率越低,这也证实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应越早越好,详见表1。表1 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率的关系2.3 患者年龄与冠脉再通率之间的关系:笔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还发现患者再通率与患者的年龄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年

    吉林医学 2014年29期2014-12-31

  •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分析
    有溶栓作用强、再通率高、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轻微的特点,是治疗AMI安全、有效的第三代溶栓药物[2]。我院在2012年2月– 2013年8月期间,共收治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 2013年8月收治的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3],且满足以下入选标准:1)胸痛持续达30 min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2)心电图两个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4年1期2014-12-03

  • 不同剂量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效的研究
    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A组(小剂量组)使用尿激酶后冠脉再通11例,再通率为45.83%,溶栓距发病≤6 h冠状动脉再通7例。再通率为29.17%,6~12 h冠状动脉再通率为(4例)16.66%;B组(常规剂量组)冠脉再通20例,再通率为83.3%,溶栓距发病≤6 h冠状动脉再通15例,再通率为62.5%,6~12 h冠状动脉再通率(5例)为20.83%;由此可出B组(常规剂量组)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A组(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中外医疗 2014年26期2014-11-21

  • 尽早溶栓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A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最高, B组次之, 冠脉再通率呈现A组>B组>C组>D组的特点, D组的冠脉再通率最低。A组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6%, 显著低于B、C、D三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CPK峰值时间、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比B、C、D组更短,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5期2014-09-04

  •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min冠状动脉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K及CK-MB峰值时间较对照组前移,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静脉溶栓后4周死亡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冠状动脉再通率高,再通时间前移,安全可靠,是AMI静脉溶栓有效药物之一。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瑞替普酶;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闭塞,发生心肌缺血或坏死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期2014-09-04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与血浆Lp(a)相关性分析
    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与血浆Lp(a)相关性分析解永芳(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云南 大理 671000)目的探讨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与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70例病人,都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人都给予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并在溶栓治疗后的第二日采集空腹静脉血,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0期2014-03-03

  •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溶栓1 h冠脉再通率为32.35%,溶栓2 h冠脉再通率为64.71%;观察组34例患者溶栓1 h冠脉再通率为55.88%,溶栓2 h冠脉再通率为85.29%。观察组溶栓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好,再通率较高。阿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药物疗法;临床疗效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心内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病情不稳定且发展较快,病死率较高,且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8期2014-02-05

  • 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技术探讨
    。结果两组血栓再通率对比, 动脉插管溶栓组:中央型血栓再通率为41.67%, 周围型血栓再通率为25.00%, 混合型血栓再通率为33.33%;静脉插管溶栓组:中央型血栓再通率为44.90%, 周围型血栓再通率为28.57%, 混合型血栓再通率为26.53%。结论对于中央型血栓, 静脉插管溶栓疗效优于动脉插管;对于周围型血栓, 动脉插管溶栓疗效优于静脉插管;对于混合型血栓, 两种插管途径效果相当。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导管溶栓;动脉插管;静脉插管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1期2014-01-23

  • 瑞替普酶联合应用阿昔单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
    达到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及在可接受范围的出血并发症。但是,和rt-PA相同,瑞替普酶应用中仍存在血管再通后早期再闭塞的风险。因为研究发现,血小板激活机制参与该过程,但是理论上来说,瑞替普酶比rt-PA对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GIIb/IIIa有更强的表达,从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其溶栓效能。溶栓和血小板GIIb/IIIa受体抑制剂联合应用可能提供相辅相成的优势。和rt-PA相同,瑞替普酶应用中仍存在血管再通后早期再闭塞的风险。1 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6期2013-09-10

  • 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h内19例, 再通率30.6%, 3~6 h内20例,再通率32.3%, 6~12 h内8例, 再通率12.9%, 未通15例占24.2%。再通组死亡2例, 死亡率4.3%;未通组死亡3例, 死亡率20%。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STEAMI疗效确切, 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为下一步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尿激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尽早使梗死相关的冠脉再通, 恢复有效的前向血流, 可以挽救濒死心肌, 显著改善急性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0期2013-02-01

  • 动脉溶栓治疗心房纤颤相关性卒中的预后分析
    AAS组血管总再通率为64.0%(16/25),其中大脑中动脉再通率为 73.3% (11/15),颈内动脉再通率为50.0%(5/10);对照组血管总再通率为59.6%(28/47),其中大脑中动脉再通率为64.5%(21/31),颈内动脉再通率为43.8%(7/16)。对照组溶栓后再通的28例患者中,血管残余狭窄≥70%者占53.6%(15/28),其中有6例进一步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两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再通率及血管总再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2期2012-08-20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①
    生率;统计冠脉再通率等指标。1.4 统计学方法表1 不同时间进行急诊救治患者情况对比2 结果本研究患者主要死因为: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泵衰竭,有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5.91%,有5例发生轻度出血,轻度出血发生率为11.36%,有32例患者冠脉再通,冠脉再通率为72.73%。0.05),病死率和冠脉再通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3 讨论常规对症处理包括:(1)治疗心力衰竭:先用利尿剂,吸氧、镇痛、严格休息;(2)消除心律失常;(3)控制休克:根据肺毛细血管契嵌压

    中外医疗 2012年4期2012-06-20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82例临床分析
    效死亡。②冠脉再通率:冠脉再通者62例,再通率为75%,其中发病10min内溶栓4例,再通4例,再通率100%;3h内溶栓者45例,再通36例,再通率80%;发病6h内溶栓者18例,再通13例,再通率72%;发病6~12h溶栓者12例,再通8例,再通率50%,发病12h~13h溶栓3例,再通1例,再通率33%。③住院日:经ECG、超声Doppler等检查无明显异常,症状体征消失,EF值>50%即准予出院。住院日最短10h,最长41d,平均21d。④病死率和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04-12

  • 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77.8%显著高于对照组(44.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6%)显著低于对照组(38.9%);两组死亡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为主要症状体征。老年人是AMI的高发人群,且预后较差,病死率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1期2012-01-24

  • 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8例疗效分析
    、24 h冠脉再通率比较观察组再通率为87.4%,对照组再通率为64.7%,2组血管再通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6 h内再通率达到59.1%,表明溶栓开始越早,再通率越高。见表1。表1 2组治疗冠脉再通率比较[n(%)]2.2 不良反应与预后治疗组中有2例在溶栓开始前死亡,溶栓后急性心力衰竭死亡2例,心源性休克死亡1例,再通病例中有54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70.1%),包括室早23例,频发房早13例,室速12例,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6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4期2012-01-23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后早期溶栓与介入治疗的对比观察
    患者的梗死血管再通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随访6个月复查心功能LVEF。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意义。2 结果2.1 两组梗死血管再通率比较 40例介入治疗患者中,梗死血管再通率为97.5%,术后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没有再出现梗死,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期间没有死亡病例。而40例溶栓治疗患者中,梗死血管再通率为62.5%,术后3例出现并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2011-08-13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在发病2 h内再通率为80.9%(17/21),在发病2~6 h内再通率为52.0%(13/25),在发病6~12 h再通率为25.0%(6/24)。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者占61%(22/36),其中9例患者为室性早搏,4例患者为频发房性早搏,3例患者表现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例患者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2例属于短阵性室速,1例属于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4例患者冠脉没有再通,其中胸痛减轻者有33例,死亡1例,死因为溶栓时间大于6 h,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致死。3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8期2011-02-10

  • 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42例临床分析
    再通 35例,再通率 83.3%,其中 35例发病 6 h以内溶栓再通 30例,再通率 85.7%,7例发病>6h溶栓再通 3例,再通率 4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不良反应 42例中出血 4例,出血率 9.5%,其中 2例为牙龈出血,1例为皮肤出血,1例为咯血,均未出现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未发生颅内出血。42例中,死亡 3例,死亡率 7.2%,分别为发病 4、10、16 h溶栓。再梗死 2例,占溶栓患者的4.8%。2.3 再通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0期2010-08-15

  • 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5例临床观察
    rt-PA组总再通率为82.2%(37/45),溶栓开始时间<6h再通率为90.3%(28/31),溶栓开始时间6~12h再通率为64.3%(9/14);尿激酶组总再通率为63.5%(33/52),溶栓开始时间<6h再通率为68.6%(24/35),溶栓开始时间6~12h再通率为52.9%(9/17)。经χ2检验,rt-PA组总再通率及溶栓开始时间<6h再通率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组溶栓开始时间6-12h再通率与尿激酶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8期2010-06-08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8例临床体会
    价格低廉、溶栓再通率高、并发症少、不引起过敏反应。近年来,我院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AMI,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28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8例为我院1999年11月—2010年9月住院治疗的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AMI诊断标准[1]。入选标准:①严重胸闷,持续缺血性疼痛>30 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至少有两个相邻肢体导联ST段抬高>0.2 mV;③发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12期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