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超声检查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观察

2017-01-07 07:47
关键词:经胸心内膜炎心动图

张 凤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经胸超声检查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观察

张 凤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检查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段,通过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再进行手术,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后手术结果,对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有赘生物存在18例,超声心动图检测有赘生物存在15例,检出率为90%,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5%,手术结果在瓣膜损害和赘生物附着部位检测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检测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能准确快速地发现赘生物,符合手术检查的结果率较高,效果良好,说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有较强特异性,可成为主要的检查手段。

经胸超声检查;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效果

感染性的心内膜炎通常是由于致病的微生物通过血路直接入侵至患者的心内膜而致的疾病,近些年,随着病原菌的进一步进化、改变,同时临床增加应用抗生素,以致感染性的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更为不典型,让临床的相关诊断难度得以提高,增加漏诊和误诊,若诊断和治疗不适宜患者就易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超声心动图检查有着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有效诊断非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所收治的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8~83岁;存在心脏基础病变14例,其中有先天性心脏病4例、二尖瓣脱垂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主动脉瓣病变3例,换瓣术后心脏病2例;另外没有出现明显的基础心脏疾病6例,主要表现为发热。在诊断治疗时,对全部的患者都采用常规检查,实施相应手术行病理学检测,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

1.2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诊断:患者出现原因不清楚发热保持在1星期之上,同时出现进行性贫血、心脏杂音、脾肿大、栓塞、杵状指或皮肤瘀点等。发热为主要症状。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赘生物存在于心脏内,血培养呈现阳性,对手术结果或病理学进行检测。

1.3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都实施手术治疗方法,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之后,再进行手术,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对比两者吻合率,研究胸超声检查的诊断疗效。使用仪器飞利浦iE Elite,iE33,探头频率设置为2.5~5.0 MHz;患者平卧或朝左方向卧,前胸完全露出,检查切面从患者心尖四腔/五腔/三腔/两腔起,至胸骨旁左室长轴和短轴、心底短轴、主肺动脉长轴和大血管短轴,探头对心脏结构进行检查;对心脏结构进行细致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以下情况:心脏瓣膜出现增厚、狭窄、破损、钙化、穿孔,同时有赘生物附在上面;若检测出赘生物存在,对赘生物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仔细检测回声情况与活动度;同时对心脏内部血流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观察患者瓣膜是否存在有穿孔情况,以及瓣膜口位置的返流流速与房室间隔分流等改变[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所有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赘生物存在18例,超声心动图检测有赘生物存在15例,检出率为90.0%,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5.0%,对比手术结果在瓣膜损害和赘生物附着部位检测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n,%)

2.2 胸超声心动图发现基础心脏病变与赘生物分布情况

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14例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其中检出左心赘生物有11例(78.57%);右心赘生物3例(21.43%)。见表2。

表2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基础心脏病变与赘生物分布情况

3 讨 论

感染性的心内膜炎病理机制为因细菌、真菌和一些相关的病原性微生物等引发病菌感染而使患者的心脏瓣膜和心血管的内膜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心内膜炎症反应,感染性的心内膜炎患者多因有一定器质性心脏病而诱发所致[3]。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没有明显上述症状,因此较难进行诊断。产生赘生物是此病的主要特点,也是其特异性的表现,同时这也是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大小、形状各异的血小板、纤维素团块共同组成赘生物,许多微生物与一些炎症细胞包含在其中,这些重要标志代表其为非感染性心内膜炎,与类风湿、风湿热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疾病有所不同[4]。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的检查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和确诊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症状,可以较好减少患者检查时间,降低患者费用,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5]。超声心动图优势在于将赘生物的结构与回声特点清晰展显出来,大于2 mm的赘生物可以被准确诊断出来,另外可以将赘生物的大小、部位、形态等显示出来。赘生物的特征是有不规则的团块或条索状,其中较小的赘生物呈米粒状或绒毛状为主,较大的赘生物以蓬草状或条形状为主,再加上有钙化的赘生物的出现,钙化组织本身会致声影产生,因而较强的回声就会产生[6]。

通过此次诊断研究显示,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出的瓣膜赘生物比例高达90%,超声诊断正确率达75%。可以清楚检测出位于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等部位的赘生物,与临床手术结果极为接近,吻合率相当高。所有研究对象在手术开始之前运用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结果基本趋向一致,由此可见,超声心动图有较高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准确率与可靠性。

综上所述,运用胸超声心动图检测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迅速确定赘生物,同时掌握患者的瓣膜情况以及其相应血流动力学结果,对比显示经胸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的诊断有极高的符合率,效果显著,结果提示运用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成为主要诊断检查手段。

[1] 胡 喆,朱文斌,罗文华.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8(1):4523-4525.

[2] 吴金涛,王吴刚,王建德,等.经胸超声心动图对起搏器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4):238-240.

[3] 罗开琴,肖 静,郭明珍,等.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华西医学,2015,1(8):56-59.

[4] 窦新萍,张 利.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9(10):151-153.

[5] 黎秀娜,郑智超.超声心动图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6,13(7):160-163.

[6] 袁晓锋.超声在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26(15):60-61.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0.4+5

B

ISSN.2095-6681.2016.22.077.02

猜你喜欢
经胸心内膜炎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主动脉根部形态变化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观察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