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引鸟入城”方案浅析

2017-01-07 02:43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笼舍大学城广州市

(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

广州市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引鸟入城”方案浅析

历 军 张大达 丁晓龙

(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

鸟类资源具有多种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保护好鸟类资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环境的胁迫,对鸟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导致鸟类资源的减少或迁移(彭羽等,2012)。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对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如何在城市生活中招引鸟、留住鸟,实现人与鸟类和谐共处,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广州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全国重要的野生动物消费地,野生动物保护和恢复尤显重要,其“生态建设”与“森林城市”的实现已为野生动物的恢复和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此,我们以“引鸟入城”为目的,在广州市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开展实践,通过鸟类栖息环境的改造、鸟类的人工饲养与自然招引、鸟类的监测与保护等方法,达到在城市中提高鸟类多样性和景观效果的双重作用,创造一个更为自然化的花园城市,让人与动物间更加和谐。

1 研究地现状

广州市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北纬23°02′~27°08′,东经113°21′~09°64′)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小谷围岛大学城西六路西侧与小谷围岛防护堤岸围合的地段,形状近三角形,南北向最长距离510 m,东西向最长距离455 m,占地面积203 678 m2(图1)。研究地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四面环水,沥滘水道与官洲水道从南北两面流过,多年平均潮差在1.07~1.63 m之间,岛内河涌12条,基本呈辐射式分布,汇水面开阔,淡咸水交汇,鱼虾水产丰富,具有良好的湿地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鸟类生存。

据调查,研究地周边水禽及与水域有关的物种较为丰富,但该区域位于大学城西南面的滨江地带,存在一定的人为干扰,区域内植物种较为单一,且有大面积的薇甘菊入侵,区域水域几乎全部被凤眼莲覆盖,喜好大面积水域和滩涂生境的野鸭类、鹭类、鸻鹬类在湿地内未有明显活动的痕迹,周边浅水区有鸻鹬类鸟类,但多为过境鸟或偶尔在此活动。为了招引鸟类,特别是湿地鸟类在这里栖息生活,发挥鸟类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实现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质量,实现城市与自然、人与动物间的和谐,我们在此开展了鸟类招引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图1 招鸟方案设置图

图2 鸟类栖息地改造图

2 鸟类招引方案

针对研究地的现状,鸟类的招引方案主要有鸟类栖息地的改造、鸟类的人工饲养与自然招引、鸟类的监测与管护3个方面,具体的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2.1 鸟类栖息地的改造

据相关研究(严少君等,2007),一个理想的鸟类栖息地必须具备3个方面的条件:①有良好的觅食区,即鱼虾水产和果实等良好的鸟类食物来源丰富;②有良好的营巢区,即有植物丰度高、郁闭度较高的针阔混交林;③有良好的私密性,能为鸟类营造相对安全的栖息环境。此外,湿地鸟类栖息地的恢复与营造还要保持水面∶植被覆盖度∶浅滩的比例为4∶3∶3(高伟等,2008)(图2)。

2.1.1 觅食区营造 湿地鸟类的觅食区需要有较为宽阔的水面,良好的湿地环境,鱼虾水产等食源较为丰富等。大学城湿地的湿地特征较为明显,且鱼虾水产等较为丰富,常见植物有落羽杉、芦苇、美人蕉、蒲桃、细叶榕等。根据研究地的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觅食区进行营建:

(1)截污与除杂。大学城湿地内水域受到了一定的生活污染,几乎全部被凤眼莲覆盖,为了营造适合鸟类觅食的宽阔水面的需求,对水域内的凤眼莲进行了一定的清除。为了防止水域进一步遭到污染,对水域周边污染源进行了清查,并设置了截污装置。

(2)地形营造与植物配置。鸟类觅食的湿地环境主要从地形及水位进行控制(严少君等, 2007)。从水岸线向湖心内延8~10 m,将坡度系数控制在10左右,设置水深不超过0.5 m的浅水区,种植池衫、落羽杉等耐水树种,并种植豆瓣菜、风车草、芦苇、美人蕉等湿生植物,配置密度梯度为5~30株/m2,并设置一定的裸露沙滩,以吸引鹭类、鹤类、鸻鹬类等涉禽栖息和觅食。

为适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与繁殖,由浅水区至湖心内设置一定范围的深水区,水深控制在0.5~1.5 m,采用自然缓坡形式,种植香蒲、芦苇、海芋等水生植物,以供野鸭、雁类等游禽栖息和觅食。

2.1.2 营巢区营造 鸟类生性机敏,因此应选择相对安静和人为干扰小的地方作为鸟类营巢区,如水池的中央等(王绪平等,2007)。故本设计利用现有地形,在湖中设置若干个生态岛,作为湿地鸟类的营巢区。由于不同鸟类繁殖习性和生活方式不同,巢址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因此营巢区的营建采用了多种高大乔木与多种灌木交叉、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交叉的复层、立体植物群的绿化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提高环境的多样性和自然度,增加空间异质性和鸟类栖息地多样性(隋金玲, 2005; 朱曦等, 1998)。营巢区植物的选择以鸟类所熟悉的乡土植物为主。本设计在生态岛中央选择种植黄槿、细叶榕、蒲桃等乔木,岸边密植芦苇、鸭跖草等水草以及南天竹、小叶女贞等灌木丛,并在生态岛上留有少量的裸露滩涂,以吸引湿地鸟类来此栖息和营巢。

2.1.3 隔离缓冲带营造 研究地东北部紧邻大学城六路,具有一定的人为干扰,故在研究地的东北部设置了隔离缓冲带。隔离缓冲带的宽度为20~30 m,采用乔-灌-草立体的植物层次,乔木株行距为3 m×3 m或2 m×3 m;灌木株行距为2 m×2 m、2 m×1 m或1.5 m×1.5 m。种植的乔木树种有樟树、棕榈、榆树、朴树、冬青、女贞等;在树林边缘设置一些草地,种植茅草、狗尾草、脾草等带有草籽的草种植物,还可以种植一些绿肥作物,如紫云英、苜蓿、兰花苕子等豆科植物,在起到隔离缓冲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一定的林鸟。

2.2 鸟类的人工饲养与自然招引

有研究表明利用养殖鸟类可以招引野生鸟类,尤其是集群习性的鸟类(麻常昕等, 2005)。故本研究中利用笼舍圈养一定数量的鸟类,以对野生鸟类产生招引效应,以鹭鸟的人工饲养与招引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

(1)笼舍的规格。笼舍使用网格为4 cm×4 cm的尼龙网搭建,笼舍的长、宽、高分别为15 m、10 m、3 m,形状根据实际环境确定,无严格规定。

(2)笼舍的布设。笼舍布设在生态岛上,尽量保持岛上原有植被现状,补种榕树用以形成密林效果,同时夹杂种植当地竹类,生态岛周边适当种植水草,以芦苇或香蒲围绕。水深控制在0.1~0.5 m,水为流动水且养有鱼虾,水下种植一些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稍露出水面。笼舍布设位置的水面∶浅滩∶植被覆盖度的比例为4∶3∶3。为促进养殖鹭鸟较快适应环境,并营巢和繁殖,在笼舍的一角设置投食点,每天投喂食物并观察其取食情况。

(3)笼舍的解除。当养殖鹭鸟筑巢后开始产卵时解除笼舍,继续提供食物,标记养殖鹭鸟,观察并记录养殖鹭鸟的情况及其招引效果。

2.3 鸟类的监测与管护

图3 鹭类笼舍设计图

(1)动态监测。为了保证鸟类的招引效果及动态,对鸟类进行1年2次以上的监测,以路为基础共设计5条样线,即4个方向和中间路段各一条监测样线。对于全景性的观鸟点,则利用原有的制高点(灯塔)进行改造后,作为观鸟塔,进行鸟类监测。

(2)日常管护。由于研究地存在薇甘菊、凤眼莲等有害生物,故采用定期人工清除和喷洒药物的方式阻止薇甘菊的扩散。日常的维护中还加强了对湿地公园的管理,采用定时和定期的巡查制度,从而防止游客进入示范点造成不必要的人为干扰,杜绝不法分子在项目地内非法偷猎和钓鱼。

(3)检疫和救护。动物防疫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最根本、最核心、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是确保动物重引入物种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设计中从免疫注射、严格消毒、饲养管理、加强检疫4个方面进行动物防疫保障。在日常巡护中着重对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观察,发现有生病或受伤的动物及时进行隔离和救护,待确认其康复后再行放生。

表1 广州市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引入鸟类名录

3 实施效果

广州市大学城湾咀头湿地 “引鸟入城”效果明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吸引了包括苍鹭、小白鹭、丝光椋鸟、褐翅鸦鹃等鸟类在此定居,还吸引了包括牛背鹭、池鹭、夜鹭、黑水鸡、斑嘴鸭、绿头鸭、普通鸬鹚、雉鸡等来此觅食,初步形成以鹭鸟和雁鸭类为优势种群,兼顾部分林鸟,形成种群稳定,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群落结构,广州市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引入鸟类名录如表1所示。

4 小结与讨论

通过鸟类栖息环境的改造、鸟类的人工饲养与自然招引、鸟类的监测与保护等方法的研究,并在广州市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开展“引鸟入城”的成功实践,可以证明上述鸟类招引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为其他项目地鸟类的招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鸟类的招引、保护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问题以外,还需要在管理与规划等其他方面多做努力:①引鸟工程的设计不要仅仅停留在“绿化、美化、香化”的城市公园设计阶段,而应当更加注重其生态效益,借鉴复合种群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营造更为丰富的多样性鸟类栖息环境;②研究地的改造尽量保留原有地形和植被,尽量减少较大工程的实施,项目的施工要避免对鸟类造成惊扰,避开鸟类的繁殖期;③由于鸟类,特别是湿地鸟类的栖息,需要维持较为稳定的明水面,故需要加强对防潮堤坝的维护,加强对凤眼莲等物种的清除,加强水生植物的管理与收割等;④人工养殖鸟类对野生鸟类具有一定的招引作用,但大多数鸟类的养殖成本较高,建议加强对鸟类仿生模型等的研究;⑤加强监测和管护,有效限制人为干扰。加强对周边地区鸟类的调查,以掌握鸟类分布地和活动规律;加强鸟类栖息环境人类活动的管理,提高鸟类栖息环境质量;⑥鸟类经常因撞到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微波发射与接收塔架、高压电线等而造成伤亡,因此,在引鸟项目地的建设中,应尽量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并在微波发射与接收塔架处,设置避免鸟撞的醒目标志(张志明等, 2003),此外还要加强对鸟类的及时救护等;⑦在全社会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发挥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中心、大中小学及企事业单位的作用,提高大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致谢:项目成果得到了“大学城湾咀头野生动物进城工程示范点建设项目”及“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大学城管护项目”的技术支持,感谢项目组的所有成员。

高伟, 陆健键. 2008. 长江口潮滩湿地鸟类适栖地营造实验及短期效应[J].生态学报, 28(5): 2080-2088

麻常昕,陈小麟,周晓平,等. 2005.鹭类招引及营巢地的恢复[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4(增刊):43-46

彭羽,张淑萍,薛达元,等.2012.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隋金玲.2005.北京市区绿化隔离带内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论文

王绪平,李德志,盛丽娟,等. 2007.城市园林中鸟类及蜂蝶的重要性及其招引与保护[J].林业科学,43(12):134-143

严少君,朱曦,俞益武,等.2007.城市绿地引鸟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省长兴县龙山鹭鸟公园设计方案浅析[J]. 规划师, 2(23): 46-49

张志明,张林源,胡严,等.2003.北京城市生态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40-44

朱曦,唐陆法.1998.生态环境改变对鹭类营巢的影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An Analysis of "Attracting Birds into the City" in Yazuitou Wetland Park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LI Jun ZHANG Da-Da DING Xiao-Long( Guangzhou Caomuf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Ltd., Guangzhou 510000)

广州市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引鸟入城”项目是引鸟设计的一次探索与实践。项目通过鸟类栖息环境的改造、鸟类人工饲养与自然招引、鸟类监测与保护等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成功达到了引鸟效果,同时提出了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希望对鸟类招引项目提供参考。

鸟类招引;湿地;栖息环境;笼舍;监测

The project of "attracting birds into the city" in Yazuitou Wetland park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is a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design of attracting birds. Through improvement of bird habitats, artificial feeding and natural bird attraction,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etc., the project has achieved the goal of attracting bird successfully. Meanwhile, some suggestions on wetl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were also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hoping to provide an example for other projects of attracting birds.

Attracting birds; Wetland; bird habitats; Cages; Monitoring

10.3969/j.issn.1673-3290.2016.04.03

2016-05-19

历军(1987-),女,环境工程硕士,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向。E-mail:1040053878@qq.com

猜你喜欢
笼舍大学城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重庆动物园游蛇展示笼舍的环境丰容及其影响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视觉丰容对幼年川金丝猴行为影响初探
獭兔球虫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