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旅游生态约束机制研究

2017-01-07 02:43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约束要素

湿地旅游生态约束机制研究

叶 军 杜旭侠(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委会办公室 杭州 310013)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顺应绿色经济时尚,各地纷纷挖掘、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已为各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虽然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可互为促进,但也可能彼此掣肘。现实中,湿地生态旅游需要拿捏尺度,防止过度旅游开发,建立湿地生态旅游约束机制就源于此。

本文分析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表象及产生根源,继而导出了从湿地生态资源资产化管理和湿地生态承载力两方面进行旅游生态约束的解决方案。

1 湿地旅游开发现状

我国现有湿地5 000多万hm2,占国土面积的5.58%,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立46个国家重要湿地,57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900多个湿地公园,可见湿地正成为重要旅游资源被广为运用,日益成为人们享受亲近自然的好去处,如何在旅游开发的同时,能保持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功能不断向好,正成为国内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的关注点。

2 湿地生态功能下降原因

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体,不加制约的过度旅游开发必然会打破湿地原有的生态平衡,生态功能不断弱化,甚至消亡。现实中湿地资源日渐青睐,但湿地生态保护也面临挑战,原因浅析如下。

(1)体制缺陷。湿地旅游开发系统结构不合理。旅游资源的所有者、经营者、规划编制者、消费者和环境影响承受者在旅游系统中的地位不对称、关系不协调。经营者、管理者都身处旅游系统,受惠旅游收益,环境影响承受者却被排除在利益分享体系之外,缺乏配套制度设计,受惠者没有生态保护动机,不愿承担相应生态占用成本。加之,旅游系统内少有设置生态保护监督机构,生态保护职能缺位。

(2)规划缺陷。旅游规划考量生态环境因素较少,更多地考虑资源价值、市场条件、区位条件,割裂了生态在旅游开发中的支撑关系。一般是旅游规划通过评审后,往往像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旅游开发中退出,规划初衷在旅游开发中得不到至始至终的支持与监督。

(3)投入不足。生态保护资金需求量大,见效慢,产出难以量化,在没有相应政策配套和激励下,市场化操作难度大,环保新技术推广就更难以实现。

(4)管理不力。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生态保护成为了口头承诺,生态承载约束束之高阁,超载旅游接待、开发现象普遍存在。

3 旅游约束机制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所有权虽在法律上已经明确,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态旅游资源为消费者和旅游开发者免费使用,资源损益未计入旅游经营成本,生态保护得不到资金补偿,存在“谁占有,谁开发,谁收益”的现象,资源浪费、生态遭到破坏。生态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则从源头出发,考量湿地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恢复再生成本,市场配置高效资源利用。具体为:明晰湿地资源权属关系,核算资源价值,包括数量核算和货币化核算,确定人格化所有者主体,明确资源有偿使用,补偿旅游开发生态损失,体现资源生态价值。

其次,跟踪旅游规划实施,监控旅游过程生态承载影响。关键是科学设置旅游监督执行机构,将机构设置于旅游受惠体系之外,使其兼具管理、制约和惩罚职责于一体,科学监测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环境影响,监督相关部门生态保护执行力度,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技术等手段约束旅游经营规模。

概而言之,结合生态旅游资源资产化源头管理与限制过度旅游开发过程管理二种途径,着眼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和调整旅游系统结构和内部各要素,引导、规范和监督旅游经营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4 旅游约束机制构建

4.1 资产化管理

湿地生态资产化管理着眼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履行所有者的权利,包括资产管理、产业管理和监督管理。首先是进行资源价值评估,目前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普遍采用旅行费用法和调查评估法,旅行费用法计算旅行消费剩余,调查评估法评估旅游者对生态资源支付意愿,两种方法均采用效用原则评估湿地生态资源价值。其次,湿地旅游经营权有偿流转,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各竞拍主体机会均等参与竞价获取旅游开发经营权。最后,从旅游经营中取得经营权让渡收益,反哺生态保护投入,实现以资源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目标。

湿地资源资产化管理,同时需配套:一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这样旅游资源所有者权益才能得到保障;二是将生态资源的核算纳入到旅游经济核算体系中,使资源价值得到体现和补偿;三是培育和引导生态保护产业化,使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四是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旅游资源经营权流转。

4.2 生态承载约束

湿地生态环境犹如生命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转相互作用自校稳态,拥有强大的生态恢复功能,也有生态承压极限。当系统承载力超过稳态限度后,借助负反馈,便从一种稳态进入另一种稳态,但当干扰超过系统承载能力极限时,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将遭到破坏,系统便走向衰退或死亡。因此,旅游开发任何活动都必须限制在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湿地生态承载力是在湿地生态功能完好的前提下,一定时间段内湿地能够接纳的最大旅游者数量。可分为湿地客观承载能力和人类活动主观对湿地生态压力二个方面。

4.2.1 湿地客观承载能力 湿地客观承载能力包含生态弹性度、资源承载度及环境承载度3个维度(彭希哲等,2005)。

(1)生态弹性度。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下,湿地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式中:Siela表示湿地生态系统要素水文、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Wiela表示要素i对应的权重,n表示要素的个数。

(2)资源承载度。湿地生态系统各种自然资源供给满足该空间内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支撑能力的大小。

式中:Sirbc表示资源要素水资源,土地资源、林业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泥炭资源、旅游资源等;Wirbc表示要素i对应的权重,n表示要素的个数。

(3)环境承载度。湿地生态环境所能承纳的环境污染物极限能力的大小。

式中:Siebc表示环境要素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Wiebc表示要素i对应的权重;n表示要素的个数。

4.2.2 主观承载压力 生态系统最终的承载对象是一定生活质量要求的人,人的数量和生活质量要求越高,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大。主观承载压力反映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人类对资源的改造利用能力、人类生存方式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压力,是湿地客观承载能力的一个警示信号 (高吉喜, 2001) 。

式中:FBC表示湿地生态系统中某要素承载能力大小;FPS表示相应压力要素的压力大小。

表1 湿地生态承载力分级评价

生态弹性可以缓解各种压力与干扰的破坏而保持系统不崩溃,最大限度地保障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调节区间。资源与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承载度取决于生态系统中资源的丰富度,承载压力度反映系统承载饱和程度。

湿地生态弹性度、资源环境承载度、主观承载压力组成3级评价指标(表1)。

如果综合评价为“低稳定较高承载强压力”时(张青等, 2013),说明湿地生态系统虽然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但该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对象已超出其承载能力,湿地的开发和利用已严重威胁到湿地生态安全,生态功能开始退化,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提高湿地生态稳态指标。

5 旅游开发理想形态

旅游开发的生态约束机制涉及观念、制度、组织、理论和技术等多个层面,其构建和实施必须依赖多方面、多部门的系统协调、分工协作。生态约束机制作用下的旅游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各要素之间相互制衡,并通过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旅游业效益的公平分配,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处于动态平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状态。

彭希哲, 郭秀云.2005. 区域人口承载能力的多因素分析:以上海为例.南方人口, 20(3):44-50

张青, 任志远.2013.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空间差异分析.水土保持通报, 33(2):230-235

高吉喜. 2001.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Ecological Constraints for Wetland Tourism

YE Jun DU Xu-Xia (Hangzhou Xixi National Wetland Park, Hangzhou 310013)

引入湿地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和“生态承载能力”两个概念,通过资源资产化管理厘清湿地生态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着眼于源头市场化监管,责任约束;通过生态承载能力监控,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限制在生态良好可控范围之内,从而形成以生态向好带动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生态投入的良性均衡形态。

生态;约束;湿地;旅游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capita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etland tourism resources. Resources assets evaluation and capitalization management are important methods to help clarify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rights in wet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re also important methods to restrict wetl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n ecologically sound and controllable range. Based on the two concepts, ecology and development can be better balanced to promote tourism development through ec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to promote investment in ecology through tourism development .

Ecological; Constraint; Mechanism; Tourism

10.3969/j.issn.1673-3290.2016.04.14

2016-08-07

叶军,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从事管理工作。E-mail: yejunpop@ qq.com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约束要素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自我约束是一种境界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