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切忌舍本逐末

2017-01-07 09:41郭文斌
江西教育A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六祖自性生命力

郭文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古人总结的如何建设生命力的几个步骤。所以,“知止”也好,愿力也好,人的生命力无非由这几方面构成,用释家的说法就是信力、愿力、行力。

什么是信?首先是信自己,信自己的生命中有一套系统,能接收到宇宙系统的能量,而接收的动机是反自私的、利他的、合乎天地精神的。这种信力对做一个大事的人来讲,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没信心,你让他执行任务是不可能的。当一个孩子改正错误的时候,一定是他的信心被激发出来了。古人讲仁、义、礼、智、信,拿信托底,因为信是生命力的基础,首先要相信自己,信自己的天性是圆满的、跟宇宙同频的、全息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自性跟宇宙能量是全息的。什么是全息理论?比如从羊耳朵上取一个细胞可以克隆出一只羊来。这说明一个细胞跟所有的细胞在信息系统、能量系统、物质系统上是同步的、同频的。

有一个故事,讲六祖慧能到黄梅找他的老师五祖。见面后,五祖问他,你干吗来了?六祖说,我来做佛。别人都说我来学佛,他直接说做佛。五祖说,好,那你到后院去舂米吧。当时,五祖还跟他有一段对话,什么对话?六祖是岭南人,个子小,长得不好看。五祖说,像你这样的南蛮子还能做佛?六祖说,我只知道人有南北,难道自性还有南北吗?后来,五祖开始总结,让学生每人写一篇作业,分享心得。首座大师兄神秀作了一首诗:“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大家都赞叹不已,真好啊!但六祖不识字,听大家在那里赞叹,就问是谁写的?说是大师兄。六祖说那我也有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时,五祖来了,大家就问老师,六祖写得怎么样?五祖没表态,走了。晚上,五祖就到后院去找六祖慧能,给他传授心法,讲《金刚经》大意,不到两个小时,六祖豁然大悟,给五祖讲了一段话。什么话呢?“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性,它是清净的、圆满的,本自具足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能生万法。换句话说,就是能心想事成。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信力,要全身心地投入,持续不懈地坚持。当一个人有了信力之后,就会有一种愿力,愿力就是他的理想。如果你立了一辈子的命,那就是一辈子的愿;如果你立了一年的命,那只有这一年的愿。立一个什么命就画一个什么图纸,画一个什么图纸,生命就配给什么样的材料。

当你有了信力和愿力之后,接着是行力,用《大学》里面的说法是“知止”,止的力,定的力,安的力,静的力,虑的力,最后就是得。我们常说那个人有德,有德行,其实是说这个人有能量,有生命力。当我们明白了教育的目的——为了提高受教对象的生命力。那么,就知道在哪里用功,比如一堂课的设计,知道从哪里入手,到哪里落脚。

我们教育工作者,最根本的是要牢牢盯住学生的生命力去做功夫。对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家族来讲,生命力可分为原始部分和非原始部分。比如说一个家族,他有祖祖辈辈结余下来的一份能量,这是家族原始生命力。我们常说,某一人家孩子考了一个好大学,是人家祖上有德。所以,现在有一种学说,把一个孩子的生命力分为福根和慧根两部分。有些孩子从小特别聪明,后来却一事无成,尽管这个孩子的慧根高,但他的福根不够;还有一部分孩子,从小很一般,但将来能做大事,说明他的慧根一般,福根却很深。

如果我们对学生能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像孔子那样受学生尊戴的明师。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关系变成了商务关系。而古人师徒之间的关系确实亲如父子,有的甚至超过父子。因为古人缔结的师徒关系是终身的,古人出去找工作,一定要讲清楚他师从谁,是谁的入室弟子,要讲得一清二楚。对方一看是谁的弟子,都不用面试,知道像孔子那样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差不到哪去,所以是一种终身的关系。

猜你喜欢
六祖自性生命力
重思慧能的“自性”
——从体、相、用出发
广东四会市六祖庵遗址考古勘探简报
贸易生命力
六祖禅宗文化视域下石材家具设计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如何读《坛经》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禅悟·自性·高山流水
六祖《坛经》开示语新解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