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2017-01-09 00:55杨成平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对象

杨成平

(福建商学院 经济贸易系,福建 福州 350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杨成平

(福建商学院 经济贸易系,福建 福州 3500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当代化。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增强学术话语权,重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解释力与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准确定位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目的、规范学术概念和经济范畴、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研究内容、建立研究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014年7月,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2015年12月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经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当代化,其要义应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实践,指导和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由此,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增强学术话语权,重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解释力与影响力。

一、已有文献及其不足

学者早就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通河、郑云(1999)提出应以经济资源的配置作为研究的起点,以经济体制为研究对象,以效率和公平为主线,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重新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崔朝栋(2000)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但同时不能忽视对社会生产力的研究,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杨文革(2004)分析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方法:围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生产关系,运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进行,并且要出成果[3];于金富、蔡文宾(2005)认为,要从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结构等三方面创新,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创造条件[4]。

明确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并研究其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却是在2015年中央层面提出此概念之后。黄泰岩、张晓晨(2016)认为,当前中国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经济形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实践需要科学理论加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现实需求,新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要先解决几个主要问题,即确定研究对象、研究主线和研究框架。他们以发展为主线条,认为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发展的理念、目的、动力、道路、资源、环境、制度、文化等八个方面内容[5]。张宇(2016)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成就进行了概括,认为主要包括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等[6]。程恩富(2016)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个原则:科技领先型的持续原则;民生导向型的生产原则;公有主体型的产权原则;劳动主体型的分配原则;国家主导型的市场原则;绩效优先型的速度原则;结构协调型的平衡原则;自力主导型的开放原则[7]。洪银兴(2016)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系统化的学说,构建学科体系需要明确学科定位,构建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性经济学说,创新经济运行分析理论。他指出,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收入制度方面理论创新的系统性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8]。汤正仁(2016)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由“本体篇”“运行篇”“发展篇”“开放篇”四部分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9]。

洪银兴(2016)、胡家勇(2016)等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他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渐成熟,经济基础较为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有了现实土壤,科学、规范的话语体系是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系统提炼由经济学界提出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成果,对现有的学术名称和概念等进行梳理,丰富其学术内涵[10-11]。

从文献时间上来看,有着明显的断层,2005年到2015年间几乎鲜有学者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问题。这段时期,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西方经济学则在学界成为研究的主流,新自由主义、货币学派、新供给学派等大行其道,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权却被极大地削弱。然而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却说明,削弱政府干预、放任经济自由发展给各国经济带来严重问题:产业空心化,制造业萎缩,实体经济困难;就业和收入水平下降,贫富差距拉大;政府收不抵支,陷入债务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主要的发达经济体都遭遇重创,经济衰退,这给了极力鼓吹经济自由化者一当头棒喝,也警醒了中国经济学界:听凭新自由主义的主张和观点主导和干扰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可能使各种经济和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和恶化,党和政府逐渐丧失对经济和社会的控制力,导致社会陷入无序和混乱[12]。2014年以来,党中央提出要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实践中的理论指导地位。自此,相关研究才又逐渐兴起,文献增多。

从研究内容上看,早期的文献大多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具体的研究对象、某个研究方法、某些研究内容展开探讨,与中国经济现实的结合度不高,关联性不强,有皮毛分离之嫌。最近这两年来的研究侧重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总结以及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基本原理的研究相对较弱。总的说来,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结合得较好的文献很少,相关研究较为碎片化,大多只是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一两点看法,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尚不能称为理论体系。任何一个理论体系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体量庞大,内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是如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需要准确定位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目的、规范学术概念、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研究内容、构建研究框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1.研究对象

早期即建国初期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非常明确的,就是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其理论依据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所言“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相关描述。建国后经济建设偏离了正确方向,引起了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焦点在于生产力是否也是研究的对象,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可以归纳为四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有生产关系,生产力不是其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首要研究对象,生产力是次要研究对象;生产力是首要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次要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地位同等的研究对象。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中国确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论越发热烈,一般都认为生产力也是研究对象,甚至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状况等也看作研究对象。

除个别学者将研究内容混同为研究对象,基本可以得到的共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具有二重性,即“生产关系特殊”和“生产关系一般”。前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归谁所有及其由此决定的生产内容和层次的特殊社会关系,体现的是人的地位及所得利益;后者是指为了进行生产,依照生产技术情况和需要形成的劳动分工和协作关系,是直接与生产力相关的生产关系(石淑华,2007)[13]。从这个层面来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争论生产力是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没有实际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其研究对象也必然有着时代的烙印——研究新常态下的生产关系。

2.研究目的

马克思曾指出,其研究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运动规律”,也就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性[14]。“现代社会”的特征及其内涵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抱残守缺,仍然揪住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不放,研究的目的必然脱离客观经济现实。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也有的学者认为是收入分配。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思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是要以人为本,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即以经济发展为手段,努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进人民福祉,缩小收入差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二是创新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1.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首先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1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建立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次即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或哲学基础,也就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运用这一方法,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二层次是政治经济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即逻辑方法,由一系列功能各异、相互联系的具体方法构成,包括:矛盾分析方法、质量互变分析方法、否定之否定分析方法;抽象和具体、一般和特殊、定性和定量、整体和个体、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简单和复杂的辨证方法;逻辑和历史、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动态和静态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系统分析等。第三层次是叙述方法或说明方法,即建立科学范畴体系的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如通过抽象分析商品,然后分析货币,最终对资本进行详尽分析[16]。坚持这些方法论原则,使之与中国经济实践结合,才能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野,相关研究才能得以保证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2.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兼收并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马克思抽象出商品、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等基本的经济范畴,是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演变和发展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简单复制,然而,其在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时还缺乏必要的概念抽象和经济范畴界定,难以给予应用经济分析提供有力的逻辑支持,无法作为财政、金融、保险、贸易等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17]。从具体研究方法上说,可以借鉴其他经济理论特别是应用经济的成熟理论,对概念重新进行现代化的界定,赋予其现代经济特征和时代气息,同时从研究手段上进行创新。以人力资本为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但是其反复提到的劳动力的再生产、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等都体现了人力资本思想。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可以对人力资本进行明确界,赋予其时代内涵,在分析经济运行时作为重要因素予以考虑。再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对其产生的原因、过程、后果等作出了详尽的分析,但现代的经济危机成因和过程更为复杂,后果更为严重,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如果还停留在早期,就如同刻舟求剑,于事无益。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排斥数学分析,如在资本流通分析中,数学分析就是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一些好的理论分析工具如计量分析、均衡分析等,都可以借鉴甚至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的框架

1. 研究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新常态下的生产关系,其研究内容就应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新常态下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一是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即在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过程中,如何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如何正确处理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如何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8]。二是基本分配制度问题,包括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个层次。初次分配方面,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有序稳定地提高资本、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报酬;再次分配方面,采取恰当的税收政策,利用转移支付手段,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各种措施,缩小城乡、地域、阶层、行业等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三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要尊重市场规律,建立明确的现代产权制度,保证公平竞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经济的健康持续运行。四是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主要包括农村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等。五是经济转型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经济驱动动能的转换,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六是发展理念问题。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七是发展路径问题。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八是对外开放问题。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等[19],加大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

2.理论体系框架

基于上文分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如图1。

图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

其一,不能混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已有文献对研究对象、目的和内容缺少清晰的界定和划分,常常出现的错误是将研究内容或是研究目的等同于研究对象,未能透过经济现象抽象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

其二,绝不能孤立地看待图1中各部分内容,而应将其看成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统一的整体。研究内容是与研究对象相关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界定、明确和解决的问题及所需要经历的过程和路径;研究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继承与发展,赋予了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时代特征;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要坚持创新。研究对象需要定义为新常态下的生产关系,而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是传统视角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需对其具体的内涵和构成进行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阶级斗争为前提的经济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应定位为经济学,其研究目的要转向研究通过经济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其他经济学理论体系,应充分认识到方法只是分析的工具,本身不姓“资”也不姓“社” ,不应将研究方法刻上意识形态的烙印;时代的变化也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作为关键词展开研究。

[1]通河,郑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5-67.

[2]崔朝栋.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几点思考[J].经济经纬,2000,(2):14-17.

[3]杨文革.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1)27:64-67.

[4]于金富,蔡文宾.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5:1-6.

[5]黄泰岩,张晓晨.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J].南京大学学报,2016,(2):52-58.

[6]张宇.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2):45-50.

[7]程恩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八个重大原则[J].经济纵横,2016,(3):1-6.

[8]洪银兴.以创新的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J].经济研究,2016,(4):4-13.

[9]汤正仁.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J].改革与战略,2016,(9)32:1-6.

[10]洪银兴.《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J].经济学家,2016,(1):5-15.

[11]胡家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J].学习与探索,2016,(7):10-13.

[12]何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与主导地位[J].中国经济学新论,2016,(3):131-135.

[13]石淑华.我国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反思与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13.

[1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5]蔡继明,靳卫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2):35-44.[16]成保良,杨志,邱海平.《资本论》的范畴和原理——问题解答[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7]周立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构建与创新[J].经济研究,2016,(3):27-30.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9]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梁小红)

The Construc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YANG Cheng-pi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Fuzhou 350012,China)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basic principles for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and China’s economic practice, and it i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mporary features for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construct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hance academic discourse power and revitalize the influence on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sists of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he research object, clear research aim, standardization of both academic concept and economic category,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and establish the research framework.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 political economy; theoretical system

2016-10-15

2016年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阔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SZZX201603)

杨成平(1980- ),男,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

F092.7

A

1008-4940(2016)06-0001-06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