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入党动机探析
——以福建商学院为例

2017-01-09 00:55黄旭东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联系人入党

黄旭东

(福建商学院 党委工作部,福建福州 350012)



高校学生入党动机探析
——以福建商学院为例

黄旭东

(福建商学院 党委工作部,福建福州 350012)

高校是培养和发展党员的一个主阵地,高校学生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是高校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通过对福建商学院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研究及分析,发现该校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存在功利性行为、动机模糊、动机不纯、教育引导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主要是社会因素、教育因素、环境因素等,破解这些问题则需要通过健全入党教育长效机制、搭建入党积极分子实践平台、落实党员培养联系人制度、明确党员培养联系人责任等措施来实现。

高校学生;入党动机;问题;对策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人数稳步上升,已经超过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俨然成为现阶段党组织的新鲜血液,特别是90后高校学生,他们是高校党员队伍的生力军。他们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政治信仰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与成长,而且关系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的入党动机,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端正他们的入党态度,对完善提升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向党组织输送合格的学生党员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福建商学院学生入党动机现状及表现

笔者通过向福建商学院116名学生发放(送)问卷,了解该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问卷回收116份,回收率达到100%,经过仔细查阅,问卷答案全部有效。综合分析所有问卷,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部分学生入党动机模糊,存在功利性行为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有18.1%的学生入党是由于“家人的期望”,有5.17%的学生选择“入党是因为很多同学都申请了,随大流”。显然,这些学生的入党动机是非常模糊的,他们不是独立思考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组织的信念也不了解。有24.14%的学生认为入党有利于学校的各项评优,有46.55%的学生选择“入党有利于个人今后的就业和事业发展”,这体现出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性行为。

图1 大学生入党动机

Fig.1 Motive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join the party

(二)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制度不完善

在图2中,笔者以“政治面貌”为自变量,以“学生入党前教育的方式”中的E选项“没接受过任何教育”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分析显示。有5.17%的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组织教育,而83.62%的受访对象只是靠观看党的纪录片接受组织教育,86.21%的受访对象靠上党课接受教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该校在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启蒙教育不够;二是宣传教育方式较为单调,无法吸引90后学生们的“眼球”。

图2 学生入党前教育的方式

Fig.2 The education methods for college students before joining the party

(三)部分学生对入党条件或程序不熟悉

由图3交叉分析,调查以“政治面貌”为自变量,以“是否知道入党条件”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政治面貌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学生对入党条件知道的最多,政治面貌为群众的学生全部选择“知道一些”,选择“知道”的学生比例是0。说明该校的基层党组织对党的宣传还需加强,党支部对学生的启蒙教育或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做得不够。

二、影响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原因剖析

对福建商学院的调查数据和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究其原因可分为社会、教育、家庭等三种因素。

(一)社会因素

1.多元化价值观导致高校学生入党动机模糊

“90后”高校学生成长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思想容易受到各种侵蚀。尤其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高举“民主”“自由”幌子,极力推行“文化霸权”政策,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行夸张宣传引导,对我国青年一代学生进行文化洗脑,以此进行思想绑架。90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求知欲望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部分学生性格却过于纠结,心态容易浮躁,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很弱,免疫能力较差,容易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有的甚至对西方社会制度产生膜拜,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出现波动,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产生动摇,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模糊不清。

图3 “学生是否知道入党条件”数据分析

Fig.3 The data analysis on “whether students know the requirements for joining the party”

2.社会的腐败现象影响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纯洁性

自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速轨道。随着科技的进步、物质条件的大幅改善,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唯利、拜金等价值取向逐渐成为了一些人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1]。然而,有些党员甚至是领导干部仍然抵挡不住金钱、利益的诱惑,他们的思想腐化,生活骄奢淫逸,思想、行动上离党组织越来越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官员因腐败而纷纷落马,这些官员的腐败行为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严重败坏了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对于90后高校学生来说,在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极易被这种不良现象所影响,有的高校学生甚至认同或接受这种社会现实,社会的腐败现象影响了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纯洁性。

3.就业心理压力加剧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私利化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较大,而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学生的心理。就业市场上千千万万的岗位,许多学生却看不上,他们更多地聚焦在公务员、国企或事业单位等岗位。在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的同时,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都提高了对毕业生政治面貌的要求。因此,大学生需要在大学期间给自己“加码”“充电”及“镀金”,希望能够拥有党员身份,从而加剧了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私利化倾向。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此类现象就是功利性的行为,甚至很多人会认为这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具有功利性的入党动机与早期共产党人入党的初心相悖离。有鉴于此,就业心理压力使得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私利化。

(二)教育因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明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学生对党的认识的主要途径。当前,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于“两课”教育和辅导员思政教育,“两课”教育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形成具有启蒙意义。然而,当前“两课”教育真正发挥的作用仍然不够明显。

(1)“两课”教育缺乏重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教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祖国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2]。但“两课”教育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并未受到重视,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导致许多学生只求“60分万岁”。通过暗访课堂情况,我们发现“两课”教育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比比皆是。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任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上思政课、马列课只敷衍塞责,实在有违“四有”老师的教育理念,且严重影响“两课”教育的效果。

(2)“两课”教育实效性不强

当前,高校“两课”教育的创新性明显不足,教材内容相对枯燥,理论空洞,未能与时俱进,没有紧紧结合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失去兴趣而昏昏欲睡,教师缺乏激情而无精打采,“两课”教育真正起到的教育效果并不突出。

2.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局限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和岗位职责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和岗位职责的认知越来越多元,对辅导员角色内涵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但也出现了一些“角色不明”“职责不清”的状况,给辅导员岗位职责带来了困惑和干扰[3]。同时,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多、责任大,太多的琐事让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严重影响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对党组织的了解以及认同感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这是辅导员工作的一大“软肋”。原则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本应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甚至是一项政治任务,特别是对刚入校的学生,应对他们进行党章党史等启蒙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党的自信。但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局限性,缺乏对学生入党动机的有效引导,不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3. 部分正式党员培养联系人的作用发挥不够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4]。可部分党员培养联系人责任意识不强,表现为培养联系人对培养工作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担任培养联系人是多了一项工作任务,不愿担当。培养联系人开展工作没有及时、经常、规范,部分培养联系人对培养对象的考察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甚至临近发展了才开始接触学生,没有真正起到跟踪教育的帮助作用。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高校学生政治信仰形成和入党动机启蒙的重要场所,父辈们的政治观对孩子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90后学生的父辈们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经历了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刻,亲眼目睹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承受着社会体制转型和快速发展变革带来的思想冲击。在政治信仰方面,他们比较重视子女的政治面貌。在政治观念养成阶段,他们希望子女们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却没有对子女们的入党动机进行正确引导。他们希望孩子加入党组织的目的是将来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前景,而孩子申请加入党组织似乎是为了完成父母的“政治期望”。家庭因素显示出90后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性”行为。

三、端正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对策

2014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当前,高校应当准确把握《细则》精神,紧密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基于上文的分析,笔者结合近二十年高校党建工作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端正高校学生入党动机。

(一)构建理论学习教育机制,奠定政治思想基础

对于新一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更为活跃,易于接受新奇事物。高校必须健全入党动机教育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巨大波动。对此,笔者认为要加强三个方面的教育。

首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著名诗人惠特曼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开展一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高校要注重加强信仰和信念教育,尤其对于即将加入党组织的培养对象,只有确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要坚定不移地引导学生们朝着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出发,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力量,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信念,引导学生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高尚的品格。

其次,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是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党章党史等内容,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中央在各个时期的政策、方针、路线。通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着力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大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指导自己的实践,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再次,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二十四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对当前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优良传统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这些优良传统不仅仅是共产党人、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史,也将是今后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进行从严治党的重要传承。因此,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应该是党员培养教育的必修课。通过理论与实践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明白中国共产党艰苦创业的曲折与不易,培养他们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弃的坚强意志,形成自己的政治信仰,确定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要转变教育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方式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不断创新理论教育方法;二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了解自我,也可以让党员同志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政治素养。

第一,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入党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入党动机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方式的创新显得至关重要。高校对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既包括理论教育,也包括社会实践,可以利用多种载体,在观念、内容、方法和体制等多个方面同时更新改进,努力探索新方法,才能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的。党组织要根据高校入党积极分子个体的思想特点、专业背景,分类细化进行不同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多样性。同时要丰富学习内容,不仅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还要联系和比较世界其他国家相关的政党理论、政党发展历史,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学生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增强认同感。再者,还要设置合理的学习形式。学习形式可以是传统的理论学习,还可以通过研讨、先进事迹报告、参观实践、表率示范等创新理论学习的形式,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学习教育,建设网上的“党员之家”。

第二,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学习要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效果。基层党组织要开展“走出去”的教育形式,发挥社会实践的锤炼作用。一是可以建立实践教育基地,让大学生到革命老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示范点或模范党员身边接受熏陶和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能力并发现自身的不足,看清自身和党员的差距,深化对党的认识,意识到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党员必须要经受的考验;二是在实践活动中,党支部要深入观察大学生的真实状态,真切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做到发展思想觉悟高、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好的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党的发展对象。

(三)选好党支部书记,明确培养联系人责任制度

第一,选好党支部书记,加强业务培训

选好党支部书记是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前提。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大会上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因此,选拔党支部书记应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选拔政治素质强、业务技能熟、群众基础好的干部,能够切实做到“五带头”。有了优秀的党支部书记,才能保证基层党支部的良性运转。其次,要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加强党支部队伍建设,是新时期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学校每学期应举办党支部书记学习培训班,对他们进行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等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二,明确入党联系人责任制度

首先,选好党员培养联系人。一是必须在正式党员队伍中挑选政治素质过硬、思想素质高的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人;二是加强对入党联系人的考核。如:查看联系人的联系情况表,定期听取联系人对于入党积极分子近期的思想动态、生活学习情况的汇报,要求联系人必须关心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状况,定期进行交流。

其次,坚持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制度。思想汇报制度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在每个季度向党组织上交自己的思想情况报告,这种思想汇报制度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入党积极分子是否有正确的入党动机。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思想汇报的制度建设。建立相关的思想汇报诚信档案以及违规处理惩戒原则,以制度的形式确立相关规定;二是党组织自身要加大监管力度。党组织定期听取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分析,同时也要听取培养联系人开展教育帮助的意见。

最后,明确培养联系人的主要责任。党员培养联系人应向入党积极分子介绍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思想觉悟等情况,定期向党组织汇报积极分子的综合情况。根据教育考察情况,提出积极分子是否列为发展对象的意见。这是党支部的工作制度,也是对党员培养联系人的工作要求,是培养联系人应尽的党员义务,联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结语

发展党员教育党员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仅以福建商学院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及建议。在党中央全面进行“从严治党”的新理念下,高校要做好培育学生党员工作,必须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引导做起,重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问题。从近期全国党员组织关系排查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当前工作存在的漏洞,应进一步客观理性地分析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方面所面临的新问题或新情况,力求从根源上根除党员思想方面存在的弊病,追求创新,勇于实践,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要[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4]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练秀明)

On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Join the Party:A Case Study of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HUANG Xu-dong

(General Committee Office,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Fuzhou 350012, China)

University is the main field to cultivate Party members, and it’s crucial to judge university students’ motivation to join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studies motivation for students joining the party in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 then finds that some students’ motivation are complicated and impure, which require education guidance. Social factors, educational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an influence students’ motivation. Finally, it’s proposed to build a long-term education mechanism to join the party, construct party activists practice platform, and develop party members responsibilities.

university students; motivation to join the party; problem; solution

2016-11-10

黄旭东(1969-),男,福建福州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务管理、教育管理。

G711

A

1008-4940(2016)06-0065-07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联系人入党
让重要联系人更醒目
为每个联系人设定不同的铃声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教你将手机联系人导出到Excel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