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7-01-10 23:42
关键词:心肌梗死家属急性

李 莉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

·临床护理·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李 莉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山东 寿光 262700)

目的 临床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两组的抢救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研究组分诊时间(0.9±0.2)min,抢救时间(34.5±8.5)min,AMI复发率为5.2%,PCI率为12.8%,比对照组明显更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方式,可实现求救过程的流程化和精细化,获得家属及时配合,使抢救效果得以提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抢救效果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状动脉疾病,具有持续性和急性特点,引起缺氧、缺血之后,导致心肌坏死,一般伴随持久性、剧烈性胸骨疼痛,如果抢救不及时,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影响,具有较高致死率、病发率。所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时间十分宝贵。因该疾病发病较急,病情十分危重,如果患者家属不配合或处理不合理,必然会延误病情。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其中患者37例急诊护理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研究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3.1±7.7)岁。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32~79岁,平均年龄(43.4±8.1)岁,两组患者病情、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出现胸痛之后,拨打120急诊,医护人员按照常规出诊,按照病情吸氧和输液,然后转入抢救室,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和吸氧,实施血液监测,构建静脉通道,确定诊断后手术前准备。

研究组: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构建优化护理小组,精心挑选急救人员、护理人员。其一,院前优化,医院接到急救电话之后,2 min内出诊,和家属取得联系后,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指导家属开展初步应急对策,如平放患者,禁止随意搬动,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多鼓励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急救人员达到现场之后,立即吸氧并构建输液通道,在搬运时,做到动作迅速和平稳,确保患者处于仰卧位,安抚家属、患者情绪,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心电图监测。在运输过程中,联系好接诊护理人员,做好抢救准备,例如床位和吸氧管、抢救车和微量泵。若患者疼痛感十分强烈,或心电图出现显著性心肌梗死状况,可慎重使用吗啡。医院构建绿色通道,做到先救治再挂号,争分夺秒争取抢救时间。同时,如果接诊之后,患者疑似急性心肌梗死,必须要求患者卧床休息,给予心肌和常规检查,做到吸氧保暖、心肌酶检测与心理疏导,按照患者病史和检测结果,准备好介入手术。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全部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护理,研究组分诊时间(0.9±0.2)min,抢救时间(34.5±8.5)min,AMI复发率为5.2%,PCI率为12.8%,比对照组明显更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经过护理后,研究组23例非常满意,13例较满意,1例满意,总满意率100.0%。对照组12例非常满意,8例较满意,7例满意,10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2.9%。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剧烈性、持久性、突发性的疾病,主要伴随心前区和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有少部分患者无疼痛,或少数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病发较为危急。如果患者发生疾病,家属朋友并无相关抢救常识,必然会引起病情恶化。所以,在本组急诊流程护理中,在抢救前,开展电话指导,确保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之后,保持气道的通畅。在急救时,医师安慰患者与家属情绪,快速处置好患者病痛。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抢救护理不及时,必然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急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旨在抢救患者的生命。

经过护理,研究组分诊时间(0.9±0.2)min,抢救时间(34.5±8.5)min,AMI复发率为5.2%,PCI率为12.8%,比对照组明显更少,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这说明,针对急性心肌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方式,可实现求救过程的流程化和精细化,获得家属及时配合,使抢救效果得以提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 谢青青,王晶晶,白蔷薇.OSCE在涉外护理专业护生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07):847-849.

[2] 王新辉.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5):68-69.

[3] 王 晶.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95.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5-6681.2017.15.37.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家属急性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