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2017-01-12 14:49曹永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曹永久

近几年,随着以“杜郎口模式”为代表的高效课堂在全国的推广,“慕课”、“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也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课题,其中作为“翻转课堂”的一个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微课受到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迅速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一、“微课”的内涵

在中国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胡铁生老师,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胡铁生,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61-65)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精简、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十分钟以内的课程。并指出只有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的微视频才是微课,否则就仅仅是学生自学的材料而已。

因此,“微课”不是传统课堂的浓缩、删减或者压缩,也不是传统课堂的教学片断,而是有别于传统课堂的内容充实丰富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是一种有助于新学习时代知识传播、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的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正如余胜泉教授所说,“微课”最大的特点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较短,内容精简。

调查发现,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注意力在10分钟内最为集中。而“微课”的核心部分是微型教学视频,因此,“微课”的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最长不宜超过15分钟。因此,相对于较宽泛的40或45分钟的传统课堂而言,“微课”可以称为“教学片断”,它的问题聚焦、主题突出,更加凸显课堂教学中的某个学科知识点、重难点等的教学,内容更加简洁精练,又被称为“微课堂”。

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微课”及其配套资源一般在几十兆左右,总容量较小,视频格式支持目前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无障碍地在线观摩学习,查看配套资源;也可以随时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非常适合全民利用时间碎片进行“泛在学习”、“终生学习”。

3.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的核心部分是微型教学视频,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微点评”等内容。

4.主题突出、目标准确。

“微课”研究的是一个主题、一个重点或一个疑难点,其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的、真实的、可以解决的问题。

5.草根研究、趣味创作。

“微课”的教学内容突出且具体,又是教师可以解决的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学术上所谓的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任何一位草根教师都可以参与“微课”的趣味性制作。

6.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由于“微课”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微视频,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前会进行组内预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且在较短时间内“无生上课”,相对于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微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同时教师也能看到自己的讲课获得自我反馈评价,也可以获得其他教师专家的及时的反馈,针对性较强。

三、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微课”的实质是微型化的网络课程,因此“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可以类似于网络课程一样进行开发设计,并在设计时体现微型化的特点,其是基于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1.确定选题。

对“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确定选题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微课”的主题突出,例如某个核心概念、单个知识点、某个教学环节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较少且清晰明了,在较短时间内教师讲解清晰透彻,学生学习掌握度好。因此,“微课”应该选取提炼教学中的重难点或者易错易混点。

2.教学设计。

“微课”的本质依然是“课”,因此,基于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笔者认为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进行前端分析,即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通过前端分析确定了教学起点,接下来依据一定的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阐明本微课的学习目标,形成相应的目标体系。然后以前端分析为基础,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及评价机制,完成微课教学设计。

3.脚本编写。

对于微课而言,脚本的编写并非必要步骤,但是如果微课过程较复杂,那么则需要编写脚本,进而确定微课的“分镜头”,是制作微课视频的依据。通常情况下在脚本里以二维表的方式表示每一个场景,一般由科任教师编写。

4.视频制作。

“微课”的本质是微型化教学视频,其主要采用流媒体形式呈现教学过程。微课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情境导入、教学内容讲解、探究学习等过程。

微课制作时要保证声音清楚,语言通俗易懂,讲解精炼,画质清晰;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以10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不能超过20分钟。

5.发布与评价。

微课视频制作完成后,需要发布到一定的微课网络平台,并对后续的用户点评、疑问等进行答疑、反思。如需参加微课比赛,则发布到制定的网络平台。微课的评价应从教育性、技术性、应用效果三方面考虑。教育性主要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有序等,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艺术性是指视频制作合乎规范,画面布局合理,符合学习者认知风格等。技术性指微课的有效组织、检索、访问、浏览、上传、评论、师生交互、跟踪学习者学习进程等。

6.修改。

“微课”的修改贯穿整个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即使是在微课发布之后,如果有必要,都需要进行修改甚至是重做。

四、结语

目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手段,逐渐受到学习者的青睐,且由于技术难度低,也吸引了广大一线教师参与制作“微课”的队伍中来,但目前依然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相信随着国家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微课评价机制的逐步成熟,微课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光明,人们利用微课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也将成为一种常态。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